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光动力疗法与给药微针(microneedle, MN)相结合为治疗肿瘤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途径。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壳聚糖搭载高能光子的可控缓释型载药微针贴片(LED-losartan-HEMA/ CS-MN, LLH-CSMN),重点研究了其制备工艺,并且以氯沙坦为模型药物对微针阵列的形貌尺寸进行了表征,探究了LLH-CSMN的力学性能、皮肤穿刺性能、缓释性能以及高能光子在长时间工作下的光热性能。结果表明,基于壳聚糖搭载高能光子的微针贴片能够有效地在皮肤表面打开通道进行药物递送,并进行光动力治疗。同时,体外透皮扩散试验表明,以氯沙坦为模型药物制备的微针在1 h内释放了约30%的药物,在1 d内总共释放了约60%的药物,随后进行缓慢释放,在6 d后最终释放了93%的药物,LLH-CSMN具有可控缓释特性以及良好的长效光辅助治疗效果,为肿瘤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安全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生殖器疣在无标度网络上的传播,建立了SEI_1I_2R模型.首先得出无限维无标度网络中的传播阈值为零的结论.然后证明了无病平衡点的稳定性与疾病的一直持续生存性.接着讨论了两种免疫策略:比例免疫与目标免疫.目标免疫的效果要好于比例免疫.  相似文献   
3.
气泡微针作为一种新型的经皮递药技术,可以实现无痛精确给药,引起了研究者极大的关注。为了提高微针携带药物的利用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尖端载药气泡可溶性微针的制备方法。在微针成型过程中将气泡形成于针体内,药物集中到微针顶端。重点研究了气泡微针的制备优化工艺,并探究了起泡剂浓度、干燥温度、溶液黏度对气泡微针成型效果的影响,同时对其透皮效果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气泡微针成型工艺稳定,成型率在90%以上,同时将成型周期缩短至4 h左右。药物主要集中在微针针尖,高度在180μm,气泡的高度在250μm,且该微针阵列能够在小鼠皮肤上打出微通道,微针的针体能够在5min内迅速溶解。透皮扩散实验表明,气泡微针能够在1 min内迅速释放约48%的药物,5 min内共释放约91%的药物。微针阵列的气泡微结构能够阻碍药物向基底的扩散,有效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为微针透皮给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定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临床应用上,一种能够持续递送药物的微针(microneedle,MN)系统对于一些疫苗、激素类药物的递送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壳聚糖的可控缓释型微针阵列(PVA/CS-MN),将微针贴片与药物相结合用于药物的可控长效缓释。重点研究了PVA/CS-MN的制备优化工艺,并对MN阵列外观形貌、力学性能、溶解与溶胀性能以及体外刺入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最优工艺制备的PVA/CS-MN具有良好的形貌以及力学性能,可以顺利在皮肤上打开微通道,并实现可控的溶解与溶胀功能。同时,体外透皮扩散实验表明,以抗坏血酸(l-ascorbic acid)为模型药物制备的Vc-PVA/CS-MN在1 h内即释放了约57%的药物,随后12 h内缓慢释放了约66.7%的药物,7 d后最终释放了92%的药物。PVA/CS-MN具备可控的缓释特性以及优良的药物递送效率,为药物的持续透皮递送提供了一个新选择。  相似文献   
5.
急性缺氧和急性低糖对脑片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急性缺氧对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将Wistar大鼠脑片进行不同时间的缺氧培养后,对tau蛋白的磷酸化状态及相关磷酸酯酶的活性和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急性缺氧使tau蛋白多个丝氨酸位点磷酸化水平下降,蛋白磷酸酯酶~2A(PP-2A)的活性升高,其催化亚单位表达上调,而蛋白磷酸酯酶-1(PP-1)的活性及催化亚单位表达均无明显改变.该研究结果表明:急性缺氧可能通过蛋白磷酸酯酶-2A的上调而使tau蛋白多个丝氨酸位点发生去磷酸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某省级医院开展医务志愿服务的现状着手,分析医务志愿者服务的特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医务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策略,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医疗服务和开展医务志愿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