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OVs)疗法是治疗肿瘤的一种新方法,它可通过直接杀死肿瘤细胞并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发挥作用.然而天然溶瘤病毒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将各种不同的病毒作为载体,通过基因修饰的方法增强或减弱病毒毒力并导入新的功能性基因,以提高其溶瘤作用.目前可以作为溶瘤病毒载体的有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牛痘病毒、水泡性口炎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这些病毒载体均可通过不同的基因修饰方法,靶向性感染并杀死不同的肿瘤细胞,获得较好的溶瘤作用.本文综述了几种溶瘤病毒载体的基因修饰方法,以及修饰后的溶瘤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补体系统与戊型肝炎病毒复制的相关性,分别在HEV感染的A549细胞和BALB/c小鼠中检测C3aR、CD55和CD59蛋白的表达.利用RT-qPCR定量检测细胞和组织中补体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EV感染BALB/c小鼠中补体CD59及C5b-9的表达,ELISA检测补体相关炎症因子的变化.HEV感染可以激活补体蛋白C3aR、C5b-9、CD55和CD59的表达,引起补体蛋白相关炎症因子IL-10表达水平下降,IL-12和TNF-α的表达水平的上升,从而导致机体的炎症反应,加剧组织损伤.HEV感染激活补体系统并参与早期的抗病毒反应,HEV感染对补体的持续激活导致炎症因子过度表达,加重机体损伤.  相似文献   
3.
从马尾树、断肠草和白花蛇舌草等十二种云南药用植物中共分离到内生真菌263株,以卤虫模型对其中130株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表明,有56.9%的菌株LD50≥4,39.2%的菌株LD50≥8,25.4%的菌株LD50≥16。以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对LD50≥16的高活性菌株进行MTT法复筛,结果表明,有12株菌显示了细胞毒活性,抑制率从39.24%到100%不等。进一步研究表明,菌株D126和MT13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显示了较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分别为1∶438和1∶919。在12种植物中,小桐子的抗肿瘤活性菌株比率最高,为37.5%,其次为曼陀罗,为25.0%,而乌头、木瓜红、大花八角和重楼中未分离到抗肿瘤活性菌株。经鉴定,抗肿瘤活性菌株分属于12个分类单元  相似文献   
4.
Hsp90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热激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90,Hsp90)作为分子伴侣在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Hsp90抑制剂能与Hsp90结合,使其功能丧失,造成细胞的多种生理活动缺陷,在Hsp90功能研究和癌症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综述了不同来源的Hsp90抑制剂及其作用机制,同时对新型Hsp90抑制剂的来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从多裂碎米荠(Cardamine multijuga)内生真菌隐孢丛赤壳菌Cryphonectria radicalis C2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两个化合物,经NMR、MS等现代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蒽茜素(skyrin)(1)和大黄素(emodin)(2).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两个化合物对秀丽隐杆线虫没有杀虫活性.但蒽茜素对小麦根腐病菌禾旋孢腔菌和稻恶苗藤仓赤霉菌具有良好的抗真菌活性,而大黄素对禾旋孢腔菌、藤仓赤霉菌和魔芋镰刀菌等7株植物病原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社会工业的发展,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污染对人体的损害也越来越大。空气污染中的有害物质,能通过各种途径引起各系统的疾病,甚至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育。研究发现,长期暴露或急性暴露在某些空气污染物中可以直接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或污染物引起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等产生有害因子,通过外周循环到达大脑,导致大脑的神经炎症、神经毒性、氧化应激等反应,最终产生神经退行性病变,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等。  相似文献   
7.
从蔓草虫豆(Atylosia scarabaeoides)、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和黄花稔(Sida acuta)等5种云南元江干热河谷植物的525个组织块中,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371株,内生真菌的分离频率在0.61~0.92之间,且所有植物叶内生真菌的分离频率都明显高于茎(P<0.05)。经形态学鉴定,内生真菌分属于拟茎点霉属(Phomopsis sp.)、离蠕孢属(Bipolaris sp.)和交链孢属(Alternaria sp.)等32个分类单元。拟茎点霉属为干热河谷植物优势内生真菌属,从所有被调查植物的茎叶中都分离得到该属真菌,且相对分离频率高达12.90%~50.54%。内生真菌群落组成的多样性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元江干热河谷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偏低、宿主专一性较小。  相似文献   
8.
噬藻体和蓝藻间的基因转移及协同进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物种之间的水平基因转移广泛存在于细菌、古生菌和真核生物中,并能造成同一生境中种群的快速协同进化。噬藻体是感染蓝藻的专一性病毒,近年研究表明其在蓝藻水华生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人们认识到了噬藻体的重要生态地位。综述了物种间的水平基因转移,介绍了噬藻体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常用的光合作用基因、结构蛋白基因等靶标基因所介导的基因转移以及基因转移引起的病毒和宿主的协同进化,并介绍了研究基因转移所用到的试验技术以及今后所要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溶藻微生物在防治有害藻类水华中的作用和潜力,已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综述溶藻微生物(主要是溶藻细菌和噬藻体)的溶藻作用机制,量效关系及分子生物学.阐述溶藻微生物对蓝藻水华治理存在的问题,并对溶藻微生物作为潜在的控藻因子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感染原绿球藻和聚球藻的噬藻体基因组中普遍存在与psbA、psbD和hli等同源的基因,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参与光合作用,是光合成反应中心II(photosystem II,PSII)的重要组成成分,在噬藻体感染蓝藻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假说认为这些基因可能来自于宿主并发生共进化。因此,光合作用基因的功能、起源与演变及基因多样性分布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