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肿瘤发生时,机体免疫系统针对肿瘤相关性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s,TAAs)产生免疫反应和自身抗体。大量研究表明,自身抗体在肿瘤发生早期可在血液中被检测到,因此在肿瘤早期诊断方面具有较大应用潜力。另外,自身抗体水平在肿瘤手术后显著性下降,因此自身抗体也可用于术后监测,并且由于肿瘤的异质性和个体差异,不同病人的自身抗体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以精准医疗的思想实施个体化监测。但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工具,对肿瘤自身抗体的研究还较为落后,系统性地发现和鉴定肿瘤自身抗体存在较大挑战。蛋白质芯片,作为一个涵盖大量不同蛋白的抗原库,是一个全新的工具,为发现肿瘤自身抗体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就肿瘤自身抗体标志物的应用潜力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和评论。  相似文献   
2.
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蛋白质乙酰化行使重要的功能。过去几十年,在细菌中发现了大量的新的乙酰化蛋白。聚焦于蛋白质Nε的乙酰化。首先介绍蛋白质乙酰化的发现和发展史,其次概述了ACS、CheY等乙酰化后的功能,乙酰化和泛素化、磷酸化之间的关系。在技术层面,讨论了蛋白质芯片用于发现新的乙酰化酶、去乙酰化酶以及新的乙酰化蛋白的优势和可能性;详细讨论了免疫沉淀富集结合高分辨率质谱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来高通量发现乙酰化蛋白的有效性,并且提出了改进措施。最后,展望了细菌乙酰化有待研究的关键问题以及与其他酰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退耕刺槐林土壤养分与酶活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黄土丘陵区人工刺槐林土壤生物活性与肥力恢复过程,本研究采用时空替代法,选取陕北黄土丘陵区退耕恢复15、40、45 a的人工刺槐林(Robinia pseudoacacia)并以坡耕地为对照,探讨了4种样地类型下0~30 cm层次土壤的碳、氮、磷含量与4种酶活性的演变特征及互作关系。结果表明:同一恢复年限刺槐林土壤养分含量与酶活性均由表层0~10 cm向20~30 cm土层降低;随恢复年限延长,除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外,0~3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全氮及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表现为15 a40 a45 a,比坡耕地分别显著增加1.4、4.2和5.1倍;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在不同恢复年限林地间差异较小,但比坡耕地提高了1.8倍;同样,从恢复15 a到45 a,0~30 cm土层土壤4种酶活性整体上亦显著提高,相比退耕前以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增幅较大,分别达3.4~9.5倍与8.1~15.6倍,过氧化氢酶与脲酶活性增幅分别仅为0.2~0.3倍和1.8~2.2倍。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刺槐林恢复过程土壤养分因子很好地解释了酶活性的变异性,二者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对酶活性影响的排序为全氮可溶性有机碳总有机碳土壤含水量可溶性有机氮有效磷;酶活性的响应变化中,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全氮、总有机碳均显著相关,与可溶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氮、有效磷正相关,可作为反映刺槐林土壤恢复的酶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