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白鹇种群分布与栖息地斑块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种群分布与栖息地斑块特征之间的关系,于1998年9月至1999年8月在浙江省古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及其外围地区对白鹇种群进行调查.通过羽迹法调查并估计斑块内局部种群数量的相对大小,分析斑块内植被及景观特征对斑块占有及种群相对密度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斑块面积、总盖度、乔木层盖度和灌木层高度等对斑块内有无白鹇出现影响显著,斑块面积大、总盖度及乔木层盖度高、灌木层高度高的斑块内白鹇出现率高,斑块面积大则局部种群的相对密度也大,两者间呈极显著正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人工湿地运行过程中有机物质的积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了杭州西湖边人工湿地污水净化生态工程经一年多运行后有机质的积累情况,同时测定了基质的孔隙度和水力传导性,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在运行一年后总有机质积累达到0.658kg/m^2,60%有机质积累主要在0-100mm。湿地上,下池有机质积累有明显差异。且随着基质中的深度和离入水口的距离都呈下降趋势。两池中下层孔隙度均高于上层,并存在显著差异。有机质积累对水力传导性和净化效果均有一定影响,可通过定期收割植物和清除枯落物来维持湿地的长期运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2005年7月至2006年12月,采用无线电遥测的方法在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5只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的活动区域进行了跟踪监测,结合GIS技术和样方法分析其活动区域的海拔高度随季节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拔400-600m为白颈长尾雉全年最适活动带,其主要活动区域的海拔高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夏秋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水源是其冬季喜欢在低海拔区域活动的最主要原因;而距林缘距离、灌木数量、灌木种数、灌木盖度等与增加食物丰富度和隐蔽度相关的因子是促使它们在春季和夏秋季倾向于在高海拔区域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