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5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用共振拉曼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水溶金属卟啉4-N-乙酸乙酯基-吡啶基铜卟啉和镍卟啉[简称Cu(NEAE)和Ni(NEAE)]及4-N-乙腈基-吡啶基铜卟啉[简称Cu(NACN)]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分析表明Cu(NEAE)、Ni(NEAE)和Cu(NACN)分别以外部键联、部分插入和沟槽方式与DNA作用;卟啉插入DNA时吡啶基团向卟啉环平面转动但不可能转成与之共面;而以非插入方式作用时吡啶基团会向垂直于或者平行于卟啉环平面转动。吡啶取代基的大小和空间位阻是影响相互作用方式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用紫外共振拉曼光谱研究了ADM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分析表明:ADM插入DNA的GC-CG位置;ADM与DNA之间的主要相互作用是蒽环π电子与碱基G和C的π电子形成的π-π电子相互作用,并通过碱基G、C的NH_2的氨的孤对P电子与ADM的π电子形成的π-P电子相互作用以及ADM和DNA碱基G、C和PO_2之间形成的氢键使相互作用加强;ADM插入DNA使其构象产生一定变化,但未破坏DNA碱基对间的氢键。  相似文献   
3.
高粱314A、13A与苏丹草杂种F1代的农艺特性及细胞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雄性不育系高粱314A、13A与3种苏丹草杂交组合F1代的生育、株高、穗型、分蘖性、产量、光合性能及细胞遗传学等特性.结果表明各杂交种F1植株高大,平均株高343~369 cm,穗型呈双亲中间型,种子活秆成熟,生育期130~137 d,分蘖性强,单株平均分蘖数6.3~9.0个,花粉可育率91%以上,自然结实率63.88%~67.79%;F1鲜草产量比各自父本苏丹草增加16.17%~32.73%,种子产量增加41.40%~52.97%,杂种超亲优势19.29%~48.68%,茎叶比3.05~3.66;F1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均明显超过其各自亲本,CO2固定能力强;F1代PMCMⅠ染色体均能正常配对,平均构型为2n=2x=20(10Ⅱ),但棒状二价体频率明显高于其双亲,原亲本间的遗传组成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试验证明母本314A、13A的雄不育发生在减数分裂后的小孢子形成期.  相似文献   
4.
陶粒浮床对草鱼养殖池塘水质和浮游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陶粒浮床对草鱼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将6个池塘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浮床组和对照组,2013年5—10月对养殖池塘的藻类群落结构和水质因子进行定期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浮床组池塘水体透明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养殖后期,浮床组主要营养盐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微生物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水质理化指标波动范围小,系统稳定性较强。试验期间共检出浮游藻类8门111属179种,其中绿藻93种,蓝藻25种,硅藻23种,裸藻17种,黄藻6种,甲藻5种,金藻5种,隐藻5种。在养殖中后期,陶粒浮床对藻类的种类组成有显著影响,藻类种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浮床组和对照组浮游植物数量范围分别为101.95×106—614.95×106 ind./L和151.43×106—612.60×106 ind./L,生物量范围分别为90.79—402.85 mg/L和116.33—831.55 mg/L,到养殖中后期(8月份以后),对照组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显著高于浮床组(P0.05)。绿藻门和蓝藻门的贡献率一直占总密度的90%以上。浮游植物群落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绿藻门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蓝藻门相反。试验初期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为栅藻;在试验开始30d后,浮床组栅藻继续保持优势藻的地位,对照组的优势种则变为平裂藻和微囊藻;7—8月份,浮床组和对照组的优势种均为蓝藻门的平裂藻,9月份后优势藻逐渐由栅藻和绿球藻取代。浮床组和对照组藻类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物种丰富度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范围为3.16—5.59,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范围分别为1.50—2.46和0.54—0.87。陶粒浮床对改善池塘水质、丰富藻类种类组成、降低过高生物量和微囊藻爆发的风险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梁314A、13A与苏丹草杂种F1代的农艺特性及细胞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雄性不育系高粱314A、13A与3种苏丹草杂交组合F1代的生育、株高、穗型、分蘖性、产量、光合性能及细胞遗传学等特性。结果表明:各杂交种F1植株高大,平均株高343~369cm,穗型呈双亲中间型,种子活秆成熟,生育期130~137d,分蘖性强,单株平均分蘖数6.3~9.O个,花粉可育率91%以上,自然结实率63.88%~67.79%;F1鲜草产量比各自父本苏丹草增加16.17%~32.73%,种子产量增加41.40%~52.97%,杂种超亲优势19.29%~48.68%,茎叶比3.05~3.66;F1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均明显超过其各自亲本,CO2固定能力强;F1代PMCMI染色体均能正常配对,平均构型为2n=2x=20(10Ⅱ),但棒状二价体频率明显高于其双亲,原亲本间的遗传组成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试验证明母本314A、13A的雄不育发生在减数分裂后的小孢子形成期。  相似文献   
6.
抗癌药物ADM与DNA相互作用的紫外共振拉曼光谱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紫外共振拉曼光谱研究了ADM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分析表明:ADM插入DNA的GC-CG位置,ADM与DNA之间的主要相互作用是蒽环π电子与碱基G和C的π电子形成的π-π电子相互作用,并通过碱基G,C的NH2的氮的孤对P电子与ADM的π-P电子相互作用以及ADM和DNA碱基G,C和PO2之间形成的氢键使相互作用加强;ADM插入DNA使其构象产生一定变化,但未破坏DNA碱基对间的氢键。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