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是一株分离自传统酸马奶中的益生菌。本文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例、微量元素及缓冲盐对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增殖培养的效果, 并采用响应面法对优选的碳源、氮源和缓冲盐类的组成含量进行优化, 得到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的增殖培养基为:葡萄糖 20.9 g/L、大豆蛋白胨10.45 g/L、酵母粉10.45 g/L、K2HPO4 3.5 g/L、醋酸钠14.6 g/L、柠檬酸钠2.3 g/L、MgSO4?7H2O 1 g/L、MnSO4?5H2O 54 mg/L、CuSO4?5H2O 10 mg/L、吐温80为1 g/L。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在此增殖培养基中经37℃18 h培养活菌数可达到4.78×109 CFU/mL, 比在MRS中(4.8×108 CFU/mL)提高近10倍。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以铜绿假单胞菌PAO1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O1,菌种编号ATCC15692)为对象,研究cntRLMN在锌离子摄取中的功能。【方法】在ΔznuBC的基础上,以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cntRLMN的各种突变菌株,通过质粒接合转移的方法构建其互补菌株及lacZ转录融合报告菌株,运用β-半乳糖苷酶酶活检测研究了Zur蛋白对cntRLMN的转录调控,凝胶阻滞实验(EMSA)检验Zur蛋白与cnt启动子及cnt启动子的突变片段的体外结合,并进一步通过生长曲线分析对cntRLMN中cntR、cntL、cntN等基因的锌离子摄取功能进行了分析和鉴定。最终,通过构建大蜡螟幼虫的侵染模型来研究cntRLMN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发挥的影响。【结果】lacZ转录融合的酶活分析显示cntRLMN受Zur蛋白的负调控,其表达以Zur蛋白依赖的方式受锌离子饥饿的诱导;EMSA实验的结果显示cntRLMN的启动子可以与His-Zur结合形成DNA-蛋白质复合体,结合位点为GCGTTATAGTATATCAT;生长曲线和大蜡螟幼虫侵染实验的分析结果显示ZnuBC和CntRLMN的功能存在互补性,仅znuBC和cntRLMN双缺失突变时菌株在限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和对大蜡螟幼虫的毒性才受到显著抑制,说明CntRLMN代表另一种独立的锌离子摄取系统。【结论】cntRLMN是受Zur直接负调控的另一种独立的铜绿假单胞菌锌离子摄取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的发挥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优化益生菌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高密度培养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L. casei Zhang的高密度培养,在之前优化增殖培养基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求适宜该菌的培养条件。研究了不同中和剂、缓冲盐浓度、葡萄糖浓度、pH值控制、通气条件和补料分批培养对菌体在恒pH条件下发酵的影响,根据不同条件下菌体的比生长速率、菌体密度和活菌数情况,确定L. casei Zhang较适宜的高密度培养条件为:培养基葡萄糖浓度为80 g/L~100 g/L,以氨水为中和剂使pH保持5.9,采用间歇通氮气的方法保持环境厌氧,分批培养方式下37°C保温发酵10 h~12 h后,L. casei Zhang细胞干重达到7 g/L,活菌数3.5×1010 CFU/mL,比优化前提高7倍以上,能够满足益生菌制品生产要求的高菌体密度。  相似文献   
4.
使用杂鳞库蚊复组COI部分序列和ITS序列构建分子发育树,并基于COI序列计算该复组种内和种间的Kimura-two-Parameter(K2P)距离,探讨环带库蚊的分类地位和杂鳞库蚊复组内各亲缘种的系统发育关系。环带库蚊和杂鳞库蚊的种间K2P距离为0.24%-0.72%,支持"环带库蚊是杂鳞库蚊的同物异名"这一观点;杂鳞库蚊(环带库蚊)和伪杂鳞库蚊、三带喙库蚊的种间K2P距离为4.41%-9.68%,同时分子系统树显示各个种分别聚类,互为姐妹群,再次证明三者互为独立的种;环带库蚊和杂鳞库蚊聚类的分支最接近树的端部,三带喙库蚊分支最接近树的基部,提示三带喙库蚊最早发生分化,而杂鳞库蚊(环带库蚊)最晚发生分化;采集自日本的三带喙库蚊种内K2P距离为0.48%-2.68%,而它们与采集自中国、印度的该种K2P距离为4.17%-6.76%,日本产三带喙库蚊聚集成一支,并与中印产地的聚类分支互为姐妹群,这些结果提示日本的三带喙库蚊有种下,甚至种级分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α1(Ⅰ)前胶原基因转录调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寻找纤维化形成中调控人Ⅰ型前胶原基因高水平转录的启动序列及其DNA结合蛋白 ,以人皮肤成纤维细胞α1(Ⅰ )前胶原基因转录起始点上游 - 2 5kb至 + 4 2bp的片段为靶序列 ,采用PCR、基因重组、报告基因测活、细胞基因转染技术比较不同长短启动子活性 .凝胶滞留实验 (EM SA)研究高启动活性片段相应的DNA结合蛋白 .基因转染高活性转录因子识别序列至靶细胞 ,探讨前胶原基因激活阻断的新手段 .结果表明 ,- 2 4 83~ + 4 2bp、 - 2 6 8~ + 4 2bp序列具有强启动调控活性 ,而 - 10 5~ + 4 2bp片段启动活性最低 .EMSA对高启动活性小片段DNA结合蛋白的分析提示 ,- 2 6 8~ + 4 2bp序列中存在转录因子Ap 1、Sp 1、NF 1的特异结合位点 .转染高活性转录因子识别序列Ap 1、Sp 1至靶细胞可竞争性阻断胶原基因启动转录激活 .研究提示 ,人α1(Ⅰ )前胶原基因 - 2 4 83~ + 4 2bp、 - 2 6 8~ + 4 2bp片段有高启动活性 .转录因子Ap 1、Sp 1、NF 1与 - 2 6 8~ + 4 2bp序列中相应识别序列的结合与其基础高转录活性有关 .转染高活性转录因子识别序列Ap 1、Sp 1可从转录水平阻断胶原基因的激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方法:对护理实训课程的多媒体现代教学实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多媒体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提高了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满意度。结论:正确运用多媒体,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护理实训课教学中的优势,能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切实推动实训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昆虫几丁质酶5作为昆虫代谢的关键酶类之一,进化上相对保守,在昆虫的生长发育中起到关键作用.致倦库蚊广布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是多种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对致倦库蚊几丁质酶5基因(CqCht5)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利于新型生物类杀虫剂的开发和研制,进而有利于预防医学工作的进行.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致倦库蚊三个基因即CqCht5-1、CqCht5-2和CqCht5-3的基因位置和结构,参考蛋白结构域组成,预测蛋白质二级结构组成及三级结构,并基于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利用RT-qPCR手段确定三个基因在致倦库蚊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了它们的基因特征和在生长发育中的生物学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致倦库蚊几丁质酶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三种方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重症肺炎患儿,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1(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42例,观察组2(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40例及对照组38例。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1的总有效率为90.48%,观察组2的总有效率为8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3.16%)。观察组(1、2)的肺啰音消失时间、咳嗽症状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改善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和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二者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9.
浮游植物粒级结构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生物学因子。基于生物光学参数反演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变化是当前水色遥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综合南海北部海区多年航次调查数据,对现有几类反演算法进行了区域性优化和验证评价。根据叶绿素 a 浓度(Chl a)或浮游植物吸收系数(aph (443))的阈值可实现南海北部海区小型(Micro)和微微型(Pico)浮游植物主导的划分,微型(Nano)的判别精度较差。基于归一化吸收光谱提取的粒级指数可定性地表征浮游植物粒级结构的综合变化趋势。基于叶绿素 a 浓度的三组分模型,较好地模拟浮游植物粒级结构的变化规律,可实现分粒级叶绿素 a 浓度的定量反演,Pico 粒级的反演精度较高;在此基础上,耦合浮游植物吸收光谱变化规律和总叶绿素 a 浓度定量反演粒级结构的模型,进一步提高了 Micro 和Nano 粒级的反演精度,且线性相关程度增强。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调节性T(regulatory T,Treg)细胞在新生小鼠心肌损伤后再生中的作用,首先建立新生小鼠心肌再生模型。C57BL/6J(C57)新生1 d小鼠20只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进行心尖切除(apex resection,AR),假手术(Sham,SH)组只进行开胸。术后7 d取心脏组织,利用在细胞核表达的增殖标志物磷酸化组蛋白H3(phospho-histone H3,pH3)和Ki67分别与在心肌细胞胞质特异表达的α-辅肌动蛋白(alpha-actinin cytoskeletal isoform,α-actinin),进行免疫共染检测心肌细胞增殖。结果显示,与SH组相比,AR组pH3+及Ki67+的心肌细胞明显增多。而且Masson三色染色结果显示,术后21 d被切除的心肌组织完全再生。为研究Treg细胞是否参与调控新生小鼠心肌损伤后的再生,Western印迹检测Treg细胞特异转录因子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rkhead box P3,Foxp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术后7 d、14 d,AR组心和脾中Foxp3与SH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同时,免疫组化染Foxp3结果显示,术后7 d、14 d, AR组与SH组相比,心尖处有大量的Treg细胞富集。为更直观地检测AR后Treg细胞的数目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术后7 d Treg细胞数目。结果显示,AR组心和脾中Treg细胞数目与SH组相比显著增多(P<0.01)。为研究Treg细胞对AR后心肌再生的影响,引入注射白喉毒素(diphtheria toxin,DT)的Foxp3DTR小鼠,可特异性敲除Treg细胞。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AR+DT组与AR+PBS组相比,抑炎因子白介素IL(interleukin,IL)-10、IL-13与转化生长因子TGF(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表达均降低(P<0.05,P<0.01,P<0.01)。而促炎因子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表达均升高(P<0.01,P<0.001,P<0.01)。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显示,AR+DT组与AR+PBS组相比,术后7 d pH3+及Ki67+的心肌细胞明显减少;并且Masson三色染色结果显示,术后21 d AR+DT组被切除的心肌组织不能再生。综上所述,敲除Treg细胞会加剧AR后的炎症反应,抑制心肌细胞增殖,最终导致新生小鼠心肌再生能力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