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定位谷粒外观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用区间作图和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两种方法,对水稻(Oryza sativa L)珍汕97和明恢63组合的重组自交系群体的谷粒外观性状-粒长,粒宽和粒形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QTL)定位,用区间作图法在LOD≥2.4水平上(近拟于a=0.005),1998年对粒长,粒宽和粒形分别检测到6,2放2个QTLs,1999年对以上3个性状分别检测到3,2和2个QTLs,其中7个QTLs在两年均检测到,位于第3染色体RG393-C1087区间的QTL效应大,同时影响粒长和粒形,两年贡献分别为57.5%,61.4%和26.7%,29.9%,位于第5染色体RG360-C734B区间的QTL效应大,同时影响粒宽和粒形,两年贡献率分别为44.2%,53.2%和32.1%和36.0%,用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在P=0.005水平上,对粒长,粒宽和粒形分别检测到8,5和5个QTLs,共解释各自性状变异的58.81%,44.75%和57.47%,只检测到1个QTL与环境之间存在的显互作。  相似文献   
2.
3.
分析了蜡质基因引导区的两个简单重复序列 (SSR) (CT) n 和 (AATT) n 在 74份水稻材料中的多态性及其与直链淀粉含量 (AC)的关系。这些材料包括了籼稻 (OryzasativaL .ssp .indica)、粳稻 (O .sativassp .japonica)和普通野生稻 (O .rufipogon) ,其AC值覆盖了栽培稻AC分布的整个范围。以 (CT) n 作标记检测到 8个等位基因 ,粳稻品种趋于含有重复数目较多 (n≥ 16 )的等位基因 ,重复次数较少 (n≤ 14)的等位基因只出现在籼稻中。 (AATT)n检测到 2个等位基因 ,野生稻中少数植株表现出杂合性。分析表明AC与这两个SSR序列基因型高度相关 ,高AC (>2 2 .0 % )品种具有 (CT)重复次数较少 (n≤ 14)的等位基因 ;相反 ,除了糯米外 ,所有低或者中等AC的品种都有 (CT)重复数较多 (n≥ 16 )的等位基因。具有重复次数较多的 (AATT) 6等位基因的品种多为高AC ,具有重复次数较少的(AATT) 5等位基因的品种多为低或中等AC。不同SSR基因型品种间AC差异极显著。虽然目前还不能确定这两个SSR序列在直链淀粉合成中的直接功能 ,SSR变异与AC间近乎完全的相关性可作为分子标记直接用于水稻的品质改良。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蜡质基因引导区的两个简单重复序列(SSR)(CT)n和(AATT)n在74不稻材料中的多态性及其与直链淀粉含量(AC)的关系。这些材料包括了籼稻(Oryza sativa L.ssp.indica)、粳稻(O.sativa ssp.japonica)和普通野生稻(O.rufipogon),其AC值 栽培稻AC分布的整个范围。以(CT)n作标记检测到8个等位基因,粳稻品种趋于含有重复数目较多(n≥16)的等位基因,重复次数较少(n≤14)的等位基因只出现在籼稻中,(AATT)n检测到2个等位基因,野生稻中少数植株表现出杂合性。分析表明AC与这两个SSR序列基因型高度相关,高AC(>22.0%)品种具有(CT)重复次数较少(n≤14)的等位基因;相反,除了糯米外,所有低或中等AC的品种都有(CT)重复较多(n≥16)的等位基因,具有重复次数较多的(AATT)6等位基因的品种多为高AC,具有重复次数较少的(AATT)5等位基因的品种多为低或中等AC。不同SSR基因型品种间AC差异极显。虽然目前还不能确定这两个SSR序列在直链淀粉合成中的直接功能,SSR变异与AC间近乎完全的相关性可作为分子标记直接用于水稻的品质改良。  相似文献   
5.
上位性效应是水稻杂种优势的重要遗传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优良杂交组合汕优 6 3的分离群体 ,对 1 5 1个分子标记位点构建覆盖整个水稻基因组的遗传连锁图谱 .在此基础上 ,用 2 40个F2∶3 家系的 2年田间试验数据定位分析了影响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数量性状位点 (QTLs)和上位性效应 . 2年共定位了 32个QTLs控制产量及其构成性状 ,其中 1 2个QTLs在2年均被检测到 .同时 ,发现大量显著上位性效应广泛存在于基因组中影响着这些性状 .分析表明 ,上位性效应是影响产量性状表现和杂种优势形成的重要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6.
Epistas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s genetic basis of heterosis in rice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hegeneticbasisofheterosisisstilladebatingissue.Twohypotheses,thedominancehypothesisandtheoverdominancehypothesis,bothproposedin1908[1—3],havecompetedformostpartofthiscentury.Althoughmanyresearcherspreferonehypothesistotheother,experimentaldataallowingforcr…  相似文献   
7.
水稻穗部性状的QTL与环境互作分析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分别在两年收集珍汕97/明恢63的重组自交系群体的表现数据,运用混合线性模型的QTL定位方法,联合分析穗部5个性状的QTLs7及QTL与环境互作关系。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穗长和穗着密度分别检测到10、3、6、8和7个QTLs分别解释各性状变异的29.13%、19.2%、29.46%、26.39%和35.76%。对于同一性状,高值亲本和低值亲本中均存在增效和减效QTL。相关性状QTL的位置表现相同或相似,高值亲本和低值亲本中均存在增效和减效QTL。相关性状QTL的位置表现相同或相似,成族分布。1个穗长QTL,2个每穗颖花数QTL3,3个结实率QTLs表现与环境显著互作,QTL与环境互作效应的贡献率比相应的QTL贡献率略大。遗传力稍高的每穗实粒数和穗着粒密度的DQTL与环境不互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