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观赏竹叶片异质性的机理,根据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和绿竹(Bambusa oldhamii)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开发SSR分子标记。结果表明,在麻竹和绿竹叶绿体基因组中分别存在87和86个SSR位点,其中三核苷酸重复类型最多,其次为单核苷酸重复类型。根据SSR位点设计21对引物,其中11对引物对6竹种能够扩增出稳定、清晰的条带,且具有多态性,引物有效率达到52.4%。聚类分析表明,6竹种可分为两大类群,与形态学分类结果基本一致。有4对引物在菲白竹(Pleioblastus fortunei)和白纹椎谷笹(Sasaella glabra f.albo-striata)的花叶中具有多态性,可作为区分观赏竹叶片异质性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儿童急性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抢救治疗和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探讨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有效安全的救治方法。方法:收集并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暴发性心肌炎16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B超、血清生化指标、抢救治疗方法及预后,并总结其诊断和抢救治疗的特点。结果:16例暴发性心肌炎以学龄期儿童为主,平均年龄(7.19±4.69)岁,入院时有消化道症状表现者10例(62.5%),有呼吸道症状表现者7例(43.75%),有循环灌注不足表现者10例(62.5%),有心脏症状(心悸、胸痛)表现者6例(37.5%),其中8例伴发热(50%)。16例暴发性心肌炎患儿入院时X线胸片9例异常表现(56.25%),其中心影增大3例,肺水肿/充血5例,胸腔积液6例;超声心动图检查8例有异常表现(50%),平均射血分数(EF)为(50±15)%,平均缩短分数(FS)为(29±15)%,左心室增大5例,左室收缩功能下降4例,瓣膜反流4例,心包积液3例;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异常表现(100%),其中Ⅲ度阻滞8例(50%);肌钙蛋白升高者15例(93.75%)。抢救治疗过程中,15例使用甲强龙冲击治疗(93.75%),11例使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68.75%),8例安置临时起搏器(50%),5例行呼吸机支持(31.25%),4例行血液净化治疗(25%)。其中6例于急性期死亡(37.5%),平均住院日5.3天,10例存活并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日26.5天,出院1月门诊随访,患者心肌酶、肝肾功能正常,超声心动图恢复正常,2例有继发性癫痫后遗症并长期口服抗癫痫药物。16例暴发性心肌炎中,9例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56.25%),其中4例重症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予以呼吸机辅助通气、安置临时起搏器并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治疗,3例存活,1例死亡。结论:暴发性心肌炎起病急,病情重,起病初期多以心外症状为主,易误诊漏诊,急性期死亡率高,对疑诊病例应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检查并综合判断。一旦确诊需早期予抗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抗心律失常治疗。  相似文献   
3.
为优选有柄石韦Pyrrosia petiolos中总多酚超声提取工艺,采用Folin-Ciocalteus比色法对总多酚进行含量测定,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没食子酸对照品在浓度为1~10 mg·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y=2.406x-0.012,R=0.9994),有柄石韦总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55%乙醇,料液比1∶10(W/V),超声提取60 min,超声提取温度75℃,总多酚提取率为21.47 mg·g-1。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河南省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I(HIV-1)流行株的基因特征和传染来源,我们从一位HIV-1感染的有偿献血员体内分离HIV-1毒株。提取感染细胞的全基因组DNA,扩增病毒全基因组,Walking法测得全长序列。与HIV-1RL42和HIV-1HXB2株比较,分析基因特征。用Anthewin软件比较分析CNHN24株和RL42株env蛋白的二级结构。用Clustal软件对国内HIV-1分离株和国际参考株的全基因组、env基因和订环基因分别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CNHN24株为HIV-1B’亚型,富含嘌呤,含量达到60.26%。与RL42株及HXB2株比较,pol基因和gag基因变异度较小,env基因及非结构基因变异度较大。与RL42株相比,env蛋白二级结构变异不大,但env保守区C4的氨基酸呈高度变异。系统发育分析显示,CNHN24株与RL42株遗传距离最近,HIV-1Lai株和HXB2株次之,与国内的H1V-1B/C及AE/BC重组毒株的遗传距离较远;从份序列的比较可以发现,CNHN24株与来自云南省的毒株HIV-1CR206及RL42遗传距离最近。认为HIV-1CNHN24株可能由云南传入。  相似文献   
5.
苦豆碱及顺式氯氰菊酯对莱田蚜虫群落的毒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植物源杀虫剂苦豆碱及顺式氯氰菊酯对菜田蚜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并测定了其对第一优势种菜缢管蚜的杀伤毒力。苦豆碱在 1 %浓度下 ,以药膜法和喷雾法 ,测定其击倒作用 ,KT50 分别为2 9 74和 2 5 38min ;顺式氯氰菊酯在 0 1 %浓度下 ,KT50 分别为 1 73和 0 78min。以点滴法测定此两种杀虫剂对菜缢管蚜的触杀作用 ,LD50 分别为 7 7× 1 0 -4 及 9 2 0 1 μg 头 ,田间以 0 1 %喷雾 ,苦豆碱 1 0d校正防效均可达到 80 % ,而顺式氯氰菊酯仅能达到 30 %。结果显示 ,苦豆碱对菜缢管蚜有极强的毒杀作用 ,同时喷药前后菜田蚜虫群落结构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VEGF 家族及其在肿瘤生长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家族是一类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在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中具有直接和间接的调控作用,可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促进血管生成以及增加血管的通透性。VEGF/VEGFR轴由多重配基和受体质量叠加交错组成,并且受体与配基结合具有专一性,在不同的细胞中具有不同的细胞类型表达和功能.启动VEGF信号通路,触发了一个网状的信号过程,从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转移和存活。进来研究发现,VEGF的一个重要作用表现为可动员内皮祖细胞从骨髓向远处转移从而形成新生血管,因而有必要设计和发展针对这一途径的抑制因子。随着研究的深入,VEGF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和与人类癌症的发病机制的关系是确定的,因此,抑制VEGF途径被确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抗癌模式  相似文献   
7.
实验对传统的甲绿 派若宁法做了一定的改进 ,使染色时间缩短 ,步骤简化 ,效果良好。并对骨髓和脾造血细胞内DNA、RNA的定性和定量显示进行了一定的探讨。1.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 :派若宁Y染液的配制 6%派若宁Y(AMRESCO分装 ) 1ml,0 2M醋酸缓冲液(pH5 0 ) 8ml,蒸馏水 8ml ,优质甘油 1ml。此过程在磁力搅拌器上进行。 2 %甲绿用 0 1MPBSpH7 2溶液配制 ,经三氯甲烷洗脱去影响染色效果的甲紫成分 ,制得较纯的甲绿溶液。1 2 染色方法 :取小鼠股骨 (用RPMI 1640培养液将骨髓冲出 )和脾细胞 ,制成细胞悬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MRI图像特征。方法:对6例经手术或肝动脉血管造影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MR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MRI图像特征。结果:6例患者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肝被膜下出血4例,腹腔内出血2例。出血表现为T1WI呈高或等信号,T2WI呈高或低信号,5例可清晰显示肿瘤破口。结论:MR诊断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及时、准确,T1WI及延迟扫描冠状位图像对诊断有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老芒麦遗传多样性及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的研究对我国北方草原及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退化草地改良、发展草地畜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老芒麦在形态学、细胞学、蛋白质和DNA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概况,并总结了国内老芒麦的育种研究进展。目前国内外专门针对不同老芒麦种质材料(accession)或居群(populations)遗传多样性的研究鲜见报道,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与披碱草属(Elymus)及其近缘小麦族物种的系统进化研究方面;其次,我国仅有6个老芒麦国家审定品种,且育种手段较单一、落后,育成品种优势集中在产量和适应性上,缺乏对抗逆性种质的筛选培育。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云南热带地区两个新记录属,它们是山榄科(Sapotaceae)的金叶树属(Chrysophyllum)和樟科(Lauraceae)的土楠属(Endiandra),并报道该地区的两个新记录种,即金叶树(Chrysophyllum lanceolatum var.stellatocarpon)和长果土楠(Endiandra dolichocar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