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自愿转轮运动对雄性长爪沙鼠体重和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胡振东  王德华 《兽类学报》2007,27(2):123-129
运动是影响动物能量平衡和体重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自愿转轮运动对体重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我们监测了8 周自愿转轮运动过程中,雄性长爪沙鼠的体重、能量摄入、消化率、静止代谢率(RMR) 和非颤抖性产热(NST)的变化,以及8 周后的体脂含量、血清甲状腺激素(T3、T4 )和瘦素(leptin)水平的变化等。结果发现,8 周自愿转轮运动增加了长爪沙鼠的体重和能量摄入以及血清瘦素水平(血清瘦素浓度比对照组高27% ),但对消化率、RMR 和褐色脂肪组织的线粒体蛋白浓度等没有明显影响。尽管体脂含量和血清T3 和T4 没有显著差异,但运动组体脂含量比对照组高33%,血清T3 和T4 水平分别比对照组低10% 和38%。血清瘦素浓度与体脂重量呈正相关。因此,自动转轮运动并没有降低动物的体重和体脂含量,但瘦素和甲状腺素在雄性长爪沙鼠能量代谢和能量平衡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自愿转轮运动对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体重的影响,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自愿转轮运动及8周后体重、胴体重和体水,以及心、肝、脾、肺、肾、性腺(睾丸或卵巢)、消化道、腓肠肌、比目鱼肌、肾周脂肪垫和肠系膜脂肪垫等器官及组织的重量变化。结果发现,自愿转轮运动条件下长爪沙鼠胴体湿重、体水和心、肝、脾、肾、腓肠肌、消化道等器官重量增加。自愿转轮运动对比目鱼肌和器官脂肪垫重量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自愿转轮运动使雄性长爪沙鼠器官的脂肪垫重量增加,但雌性降低;对雄性长爪沙鼠比目鱼肌重量没有影响,但雌性增加。以上结果表明,自愿转轮运动促进了长爪沙鼠的体重增长,改变了长爪沙鼠的身体组成。内脏器官和体水重量的增加是体重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胡振东  李显春 《昆虫知识》1999,36(5):270-272
本文利用人工诱导滞育的方法,对不同氰戊菊酯抗性水平的棉铃虫蛹滞育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氰戊菊酯抗性高的棉铃虫滞育率低,滞育蛹历期长,耐寒性差。不同氰戊菊酯抗性水平的棉铃虫蛹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大鼠在运动干预不同时点的血清生物标记物组合特征。方法:100只SD大鼠,随机选取90只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40 mg/kg体重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模,稳定1周后,71只大鼠成模。最后进入实验共81只大鼠。实施三个时点游泳运动干预(2周、4周和8周)。实验设计共分8组,具体如下:正常对照组(C0组,n=10);糖尿病模型对照组(DC0组,n=10);糖尿病模型对照2周组(DC2组,n=10);糖尿病模型对照4周组(DC4组,n=10);糖尿病模型对照8周组(DC8组,n=9);糖尿病运动干预2周组(DE2组,n=11);糖尿病运动干预4周组(DE4组,n=10);糖尿病运动干预8周组(DE8组,n=11)。采用UPLC/Q-TOF MS技术对大鼠血清进行代谢组学检测,分析运动干预三个时点血清生物标记物的组合特征。结果:依据变化倍数大小排列组合,形成运动干预三个时点的血清生物标记物组合。这些血清生物标记物组合中,大部分差异性物质在不同时点同时出现,但变化倍数有明显不同。2周时点单甘油酸酯的变化倍数最明显,4周时点葡糖酸的变化倍数最明显,4~8周时点二十碳五烯酸、亚麻酸含量可回归至正常水平。结论:2型糖尿病大鼠运动干预不同时点血清生物标记物组合呈现出一定特征。二十碳五烯酸、亚麻酸是运动干预三个时点中上调显著的共同物质,单甘油酸酯、葡糖酸、丙基肉碱、精氨酸、1-磷酸鞘氨醇是三个时点中下调显著的共同物质。  相似文献   
5.
东北梅花鹿的染色体组型C分带和G分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梅花鹿(Cervus nippon hortulorum)是一种药用和观赏动物。其鹿茸是名贵的药材,长期以来被列为“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之一,并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名。 为了提高鹿茸产量,人们除在现有的种群内进行选育提高外,还利用东北梅花鹿和东北马鹿(Cervuse canadensis xanthopygus)进行种间杂交,力求从根本上改良现有的种群。 一般认为哺乳动物种间杂交的F_1不育或异型配子不育(吴常信1975)。但目前已知东北梅花鹿与东北马鹿杂交,包括正反交的F_1两性都能育。为弄清其遗传实质,我们开展了对东北梅花鹿、东北马鹿及其F_1的染色体组型、C分带和G分带的分析。现将已完成的东北梅花鹿的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淮河中游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1-12月对淮河中游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动态进行研究。共记录浮游甲壳动物24种, 其中枝角类8属13种、桡足类9属11种。枝角类在4月和9月形成两个峰值, 即(28.2±21.6) ind/L和(40.8±10.1) ind/L, 其优势种分别为僧帽溞 Daphnia cucullata和脆弱象鼻溞 Bosmina fatalis。捕食性桡足类-近邻剑水蚤Cyclops vicinus vicinus、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和台湾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taihokuensis分别在4月、5月和6月形成较大的密度。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和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sinensis分别在5月和8月占优势。小型浮游植物(≤20 μm)生物量在4月达到最大值, 之后快速下降, 而较大型浮游植物(>20 μm)生物量从4月上升, 到7月达到最大值。典型冗余分析(RDA)显示, 溞属Daphnia的仲春下降与捕食性桡足类(尤其是近邻剑水蚤)的摄食压力、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