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放射孢子虫(Actinosporean)是黏体动物在其中间宿主水生无脊椎动物体内的一个生活阶段。研究鉴定并描述了一种雷氏放射孢子虫的形态和分子特征。该放射孢子虫的主要形态结构是: 由三个极囊、内含孢原质的孢子体和三个尾突组成, 无孢柄。极囊位于孢子体顶端, 呈梨形, 长5.2 μm, 宽2.9 μm; 孢子体侧面观呈长椭圆形, 长16.4 μm, 宽9.5 μm; 三个尾突基本等长, 呈锚状, 平均长度102.6 μm, 宽9.54 μm, 尾突末端轻微的上翘。每个尾突远侧端表面有许多形状不规则的棘状小刺。18S rDNA序列比对表明, 该雷氏放射孢子虫与国外已报道的Myxobolus cultus 18S rDNA序列一致性最高, 达98.41%, 由此推测该雷氏放射孢子虫可能为M. cultus的对应放射孢子虫阶段。研究丰富了国内放射孢子虫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小瓜虫的形态发生及其对鳃组织的危害过程,本文开展了多子小瓜虫的光镜观察和翘嘴鲌鳃组织病理切片方面的研究。光镜形态研究发现小瓜虫运动时呈球形,直径500-800 m;前端具有耳廓状胞口和内陷的袋状胞咽;环境温度为18℃时,滋养体经1h左右发育成包囊,体表形成一层透明胶膜,并以虫体中央的分裂沟为界进行二分裂;子代虫体从8细胞期进入16细胞期时,包囊内部形成内胞膜将子代虫体等分为两个集团。组织切片结果显示虫体呈卵圆形,挤压了周围的包裹细胞,导致组织变形;鳃小片黏连,鳃丝上皮细胞受到破坏,严重区域鳃丝结构被完全破坏。本研究解析了小瓜虫的形态发生与发育过程以及对宿主危害的组织病理结构与机制,为揭示小瓜虫的侵染、发育和成熟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小瓜虫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