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封宇  周广泉  周志权   《广西植物》1989,(1):87-94
从土壤和病株上分离到10个线虫的天敌真菌菌株,其中有三个菌株较有希望,烛台霉属(Candelabrello sp.)一个。孤孢属(Monacrosporium spp.)两个,菌株代号分别为CN_7;CN_(?)和CN_5。 据试验:CN_7较好,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0~33℃,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5~30℃,以式捕捉环捕食线虫,对培养基选择性不强,最适宜的pH值是6.0~7.5,但在pH4.5~8.0都能进收缩行捕捉,捕捉器官形成量多,捕虫势强且稳定,在水中也能形成捕捉环并捕食线虫。  相似文献   
2.
对日本菟丝子有较强致病力的刺盘孢菌,其在PDA培养基上的特点是,菌落桔红色,产孢量大,气生菌丝稀疏,不形成分生孢子盘和刚毛。 不太可能筛选出一个对所有寄主上的日本菟丝子都有较强致病力的菌株,但完全有可能筛选出对其中少数几个主要寄主上的菟丝子均有较强致病力的菌株。 高温高湿和伤口对菌株的侵染有利;菌株的孢子悬浮液中加入2%蔗糖或少量菟丝子压榨液可促使孢子提早萌发并提高其萌发率。 菟丝子的茎蔓尤其幼嫩部分比花穗更易感病。 固体扩大培养基的成分中,用80%麦麸加20%玉米粉配制较好,菌株的产孢量大。  相似文献   
3.
对日本菟丝子有较强致病力的刺盘孢菌,其在PDA培养基上的特点是,菌落桔红色,产孢量大,气生菌丝稀疏,不形成分生孢子盘和刚毛。 不太可能筛选出一个对所有寄主上的日本菟丝子都有较强致病力的菌株,但完全有可能筛选出对其中少数几个主要寄主上的菟丝子均有较强致病力的菌株。 高温高湿和伤口对菌株的侵染有利;菌株的孢子悬浮液中加入2%蔗糖或少量菟丝子压榨液可促使孢子提早萌发并提高其萌发率。 菟丝子的茎蔓尤其幼嫩部分比花穗更易感病。 固体扩大培养基的成分中,用80%麦麸加20%玉米粉配制较好,菌株的产孢量大。  相似文献   
4.
封宇  周广泉  周志权   《广西植物》1989,9(1):87-94
广西植物研究所; 广西植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日本菟丝子的生物防治研究初报危害性及寄生真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咏梅  周广泉  周志权   《广西植物》1991,11(1):82-86
危害林木的菟丝子在广西主要是日本菟丝子(Cuscuta aponica Choisy),其危不仅表现在它寄生的普遍性和严重性。还表现在它寄生的持久性。其中以龙眼、柚子、桂花、台湾相思等被害严重。 在菟丝子寄生真菌的筛选中发现(1)对日本菟丝子有较强致病力的菌株是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spp)。(2)这些菌株中的绝大多数对同种寄主上含不同色素的同种菟丝子有不同的致病力,仅有少数表现相近似的,但它们的致病力相对较弱。(3)对大多数菌株来说,同一菌株对来源于不同寄主上的同种色泽的同种菟丝子有不同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6.
罗汉果疱叶丛枝病的媒介昆虫和防治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指出: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是罗汉果Siraitia grosvneri(Swingle)Jeffrey.疱叶丛枝病的媒介昆虫。有翅蚜和无翅蚜都有传毒力:传毒习性的研究结果指出:每苗接虫三头或使之吸食15分钟以上,就足以使健苗发病。 由于媒介昆虫自然传播的主导因素.所以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指出与病区隔离种植实生苗,是解决罗汉果疱叶丛枝病的根本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日本菟丝子(Cuscuta japonica)吸取不同寄主植物的营养,经过营养代谢其机体内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活性或酶带数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它对胶孢炭疽菌菟丝子专化型[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f.sp.Cuscutael]同一菌株的抗性,以此为依据,采用寄生在不同植物上的日本菟丝子做为鉴定寄主,可以鉴别出胶孢炭疽菌菟丝子专化型中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差异。 初步认为:龙眼、桂花、柚子和冬青上的紫色菟丝子及泡桐、桂花和冬青上的黄色菟丝子可以作为鉴定寄主。  相似文献   
8.
日本菟丝子生防菌株的喷施条件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咏梅  周广泉  周志权  蒋冬荣   《广西植物》1993,13(2):180-183
在喷施菌制剂对日本菟丝子(Cuscuta japonica)进行生物防治时,为提高防效,孢子悬浮液喷前预浸3小时,并添加2%蔗糖,可使菌制剂孢子提早萌发,提高萌发率。即使在大气干旱的条件下,喷施后在3小时内孢子萌发率超过50%,这对菌剂孢子的侵入寄主(菟丝子)极为有利,高温高湿条件及重复多次喷洒是造成病害流行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9.
罗汉果疱叶丛枝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国光  周广泉   《广西植物》1982,(4):191-193
在罗汉果Momordica grosvenori Swingle植株上发生一种黄化型病害,病株严重地抑制生长和降低产量。病叶起疱、丛枝,最终叶片黄化。 电镜的超薄切片观察;在病叶叶脉维管束中的薄壁细胞中,有多种形态的类菌质体,直径约为200~800毫微米,可以看到二分裂和生芽的菌体。 在病株中可找到MLO_s,而在健株中的上述组织中未发现。 四环素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抑制症状。  相似文献   
10.
罗汉果疱叶丛枝病的病原及其在某些寄主上的症状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国光  周广泉   《广西植物》1984,(3):257-260+274
葫芦科的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Swingle)Jeffrey)感染一种系统性的黄化型病害。 通过两次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在病茎和病叶脉的韧皮组织中的薄壁细胞和伴胞中,发现有类菌质体(MLO),同时在重复的电镜观察中,在上述组织的薄壁细胞内,还发现风轮状的病毒(Virus)内含体。在健株的上述组织中。没有发现MLO和风轮状内含体。 在用三种不同接种方法(媒介昆虫、叶擦和汁液重创摩擦)进行的生物学测定的结果表明:罗汉果疱叶丛枝病有广泛的寄生范围,其症状特点:在常用的鉴定病毒的常规寄主上,最终均呈现黄化症状,没有系统性或局部性的斑点反应。其中在葫芦科的某些植物上的症状,基本上与罗汉果的症状相近似:初期明脉或脉间褪绿,继之出现疱状斑驳叶,叶片扭卷畸形,后期黄化。在茄科的供试植物上,症状特点:初期多为脉间褪绿,随之株形矮化,叶片变小。豆科上的症状:既有明脉,也有脉间褪绿,叶片呈现细长扭曲,变小并丛生。十字花科的症状特点是褪绿斑驳叶,株形矮化,叶片变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