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2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2013—2014),利用干漏斗法收集土壤中小型动物,探讨不同种植模式(玉米单作、玉米大豆间作、大豆单作)和施氮(0、150 kg·hm-2)对红壤土壤动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年取样共捕获土壤中小型动物8349只,分属3门10纲29目,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和弹尾目.2013年间作和施氮均提高了玉米拔节期土壤动物的平均密度.2014年土壤动物类群数较2013年有明显的增加,施氮条件下的土壤动物平均密度较不施氮有所增加.两年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植模式和生育期对土壤动物平均密度、类群数和多样性指数都无显著影响.但在2014年,施氮显著影响了土壤动物类群数、Simpson指数和密度-类群指数;种植模式与玉米生育期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土壤动物平均密度和类群数,同时对密度-类群和丰富度指数也有显著影响;施氮和生育期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Simpson指数、密度-类群指数和Shannon指数.从两年的土壤动物群落去趋势分析结果来看,红壤地土壤动物群落在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之间均没有明显的差异,群落组成的变化与玉米生育期相关.合理施氮条件下的玉米-大豆间作模式有利于提高红壤地土壤中小型动物平均密度和类群数,保持较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人工释放苜蓿切叶蜂的营巢行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切叶蜂Megachile rotundata Fabricius是紫花苜蓿的理想授粉昆虫,国内外已广泛利用切叶蜂为紫花苜蓿授粉,因此,对切叶蜂的田间活动行为分析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对苜蓿切叶蜂的田间营巢行为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整个花期切叶蜂均十分活跃,放蜂的第4天开始适应环境,正常活动,7月8~22日,切叶蜂最为活跃,进入蜂巢的切叶蜂数最高时达426头/蜂巢,每日10:00~16:00为活动高峰。每日每块蜂巢的封孔数最多为14个,平均每个蜂室封闭巢孔的数量最多为185个。  相似文献   
3.
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Staunt.)koch]为我国特产的孑遗树种。木材淡红黄色,木质轻软,纹理细,耐水湿,比重为0.37—0.42,可作建筑、桥梁、家具等用材。根部的木质松软,比重为0.12,浮力大,可做救生圈、瓶塞等软木用具。种鳞、树皮含单宁,可染鱼网或制皮革。枝叶可入药,有祛风湿、收敛止疼的效果。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4.
5.
应用随机RNAi文库,筛选了与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调控相关基因,发现了多个阳性候选基因,对其中的1个阳性候选基因肌管素1(myotubularin, MTM1)基因进行了深入研究.MTM1是属于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ase)蛋白家族的蛋白,其基因突变导致肌管性肌病.MTM1在胚胎干细胞中的功能到目前为止还不清楚.研究证实,MTM1在小鼠胚胎干细胞系CCE和R1均有表达.应用RNA干扰及集落形成实验证明,MTM1表达抑制后,处于自我更新状况胚胎干细胞集落的比例显著增加,提示MTM1在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调控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长期施肥对双季稻田甲烷排放和关键功能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双季稻田甲烷(CH_4)排放特征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理,对合理利用及评价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期施肥定位试验田为平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施用化肥(MF:mineral fertilizer alone)、秸秆还田配施化肥(RF:rice residues plus mineral fertilizer)、30%有机肥配施70%化肥(LOM:30%organic matter plus 70%mineral fertilizer)、60%有机肥配施40%化肥(HOM:60%organic matter plus 40%mineral fertilizer)和无肥(CK:without fertilizer)条件下双季稻田CH_4排放及其微生物学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生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稻田CH_4排放通量均显著高于CK,表现为HOMLOMRFMFCK。各处理间CH_4总排放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其大小顺序与排放通量趋势一致,以HOM处理为最高,比CK处理增加105.56%,其次是LOM和RF处理,分别比CK处理增加72.97%和54.17%。关键功能土壤微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时期,各处理稻田土壤产甲烷古菌的数量变化范围为(3.18—81.07)×10~3cfu/g,土壤甲烷氧化细菌的数量变化范围为(24.82—379.72)×10~3cfu/g。稻田土壤产甲烷古菌和甲烷氧化细菌数量大小顺序为HOMLOMRFMFCK,各施肥处理均显著高于CK;HOM、LOM、RF处理显著高于MF、CK处理。双季稻田CH_4排放与稻田土壤产甲烷古菌、甲烷氧化细菌数量变化关系密切。采用有机无机肥配施促进了双季稻田生态系统CH_4的排放和关键功能微生物的数量。  相似文献   
7.
作物育种必须调查植物学性状和生物学特征指标数据,来建立种质资源库,利用SPSS多元分析方法克服了传统植物学性状和生物学特征指标难以综合评价的缺陷,探讨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双丰系列甜菜品种(系)间亲缘关系与系谱进行准确性分析,除双丰2号品种块根产量、产糖量和株高三个主成分具有极值影响外,结果基本与亲本分析一致,可以作为亲缘关系与系谱分析的一种辅助工具;通过AFLP获得不同基因型品种的特征带和特征缺失带,表明AFLP技术在甜菜品种鉴定上的应用潜力。但AFLP也具有缺点,主要是标记是共显性的,不能完全区分某一位点是杂合体和纯合体,因而不能更好地估算种群遗传的变异,对种群遗传结构的分析不能提供更多的统计信息,相信随着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将与SPSS统计分析软件一起越来越广泛地利用在种群遗传和系谱分析中。  相似文献   
8.
93份贵州地方辣椒资源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93份贵州地方辣椒资源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粗纤维含量在22.99%~44.06%之间,牛角椒含量最高,为33.71%;粗脂肪含量在11.49%~27.46%之间,锥形椒含量最高,为21.55%;蛋白质含量在12.81%~22.97%之间,指形椒含量最高,为18.78%;辣椒素含量在0.28~7.61 mg/g之间,指形椒含量最高,为4.47 mg/g;4个指标的平均隶属度值在0.21~0.68之间,超过0.60的辣椒资源有S106、S103、S072和S016;聚类分析表明,93份辣椒资源按平均隶属度大小可分为四大类型,即高品质型、中品质型、一般品质型和特殊品质型。贵州地方辣椒种质资源品质性状分析可为辣椒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突变p53 (mutant p53, Mut-53)聚集体的形成是p53突变后使原本包裹在其疏水核心内部的黏附序列暴露,黏附序列迅速成核组装,形成无定形的原纤维. Mut-p53聚集体不仅可以以显性负效应(dominant-negative effect,DN)的方式使野生型p53 (wild type p53,Wt-p53)失活,还表现出功能获得(gain-of-function,GOF)特性,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在卵巢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中均发现了Mut-p53的异常聚集,其与肿瘤的转移、耐药和预后不良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p53聚集是逆转化疗耐药及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设计和发现靶向Mut-p53聚集体的小分子化合物,抑制p53疏水核心内部黏附序列的暴露,恢复p53的功能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成为了当今研究热点.本文就p53聚集体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及目前靶向Mut-p53聚集体的研究策略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并建立稳定可靠的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BMSCs)体外分离和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利用MSC易黏附塑料贴壁生长的特性,分离MSC并进行体外扩增培养,观测其形态学特征,绘制不同代数hUCBMSC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34、CD105、HLA-DR等表达情况.结果:本法可成功、可靠地在体外自hUCB中分离培养出粘附细胞,该细胞在体外培养呈梭形或成纤维样,其指数生长倍增时问约为36h,其细胞表面表达β1整联蛋白CD29、CD105(endoglm),不表达造血细胞标志物CD34以及HLA-DR.结论:人脐带血中存在问充质干细胞,采用优化的实验方法可以提高培养成功率,稳定获得MSC并体外扩增培养.人脐带血可以作为获得间充质干细胞稳定充足的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