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采用杂交瘤技术,以长叶车前花叶病毒上海分离株(RMVsh)为扎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脏细胞与骨髓瘤SP2/O细胞融合,经筛选克隆,共获得1H2、7H1、10H1、11H2、12H3、17H6、29H17株分泌RMVsh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以双抗夹心ELISA方法测定亚类;1H2属IgG_3,7H1属IgG_(2b),其余均为IgC_1。7个杂交瘤植入鼠体内均产生腹水。在免疫双扩散反应中1H2、12H3能与RMVsh产生免疫沉淀线,而其余5个单克隆抗体均不能与RMVsh产生沉淀线。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病毒病害的诊断鉴定,也可用于进一步分析病毒的抗原特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新城疫Ⅰ系和Ⅳ系疫苗病毒的分离纯化,以及对其结构蛋白的初步鉴定。 将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提供的冻干苗(NDV Ⅰ系和Ⅳ系)复壮2次,使其鸡胚感染滴度达10~6,血凝滴度为640(0.1ml)以上。按常规接种9~10日龄受精SPF鸡胚,35℃培养,收集36~72小时鸡胚尿囊液,测定血凝及滴度,置-20℃冰箱备用。  相似文献   
3.
植物病毒寄主的致病性是由病毒核酸决定的,而由病毒核酸编码的病毒蛋白的功能则是保护病毒核酸不受外界物理及化学因素的破坏作用。至于植物病毒外壳蛋白在感染上是否起作用,是个尚未解决的问题。郁操国等(未发表)曾报道了HRV_(sh)外壳蛋白赖氨酸侧链被三硝基苯磺酸修饰(TNP-HRV_(sh))后,感染力有明显的下降,提出植物病毒外壳蛋白在感染上确有重要作用。本文报道了修饰后的TNP-HRV_(sh)与天然的HRV_(sh)对心叶烟的感染力有干  相似文献   
4.
我们曾报道长叶车前花叶病毒上海分离株(简称HRVsh)的外壳蛋白有二个赖氨酸残基,在PH8.5无变性剂存在的条件下,完整病毒颗粒表面的赖氨酸残基可与三硝基苯磺酸(TNPS)起反应,反应后的TNP-HRVsh病毒颗粒的感染力丧失达90%以上。 本文又进行了甲基乙亚胺甲酯(MEI)对HRVsh赖氨酸残基的修饰反应,修饰后的MEI-HRVsh病毒颗粒的感染力也同样丧失90%以上。 从三硝基苯磺酸修饰的病毒颗粒(TNP-HRVsh)中分离得到的RNA能与天然的HRVsh的外壳蛋白重建病毒颗粒,并具有感染力,说明修饰过程中核酸并不受影响。 进一步用同位素~(35)S,~(32)P双标记病毒,再以TNPS修饰标记的病毒,得到(~(35)S,~(32)P)-HRVsh及TNP-(~(35)S,~(32)P)-HRVsh。将两者分别接种于系统寄主青菜(Brassica chinensis)的一片叶片,一天后在非接种叶片上都可测得~(35)S,~(32)P的放射计数。其中,(~(35)S,~(32)P)-HRVsh的~(35)S/~(32)P比值降低了,而TNP-(~(35)S,~(32)P)-HRVsh的~(35)S/~(32)P比值保持不变。说明HRVsh外壳蛋白赖氨酸残基的修饰并不影响病毒颗粒进入寄主细胞,以及在寄主细胞间的转移。同位素双标记的结果表明,其感染力丧失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上述修饰作用阻止了病毒在感染中所必须的脱壳过程。  相似文献   
5.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测定RNA N-糖苷酶活性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RIP)是一类抑制真核细胞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毒蛋白。近几年发现,有相当一部分RIP的作用机制属于RNAN-糖苷酶(RNA NGlycosidase),如蓖麻毒蛋白A链(ricinA-chain)及一些单链RIP。它们能专一水解大鼠核糖体28 SRNA的第4324位腺苷酸的C-N糖苷键,释放一个腺嘌呤碱基,在相应的核糖Cl位上留下一个醛基。  相似文献   
6.
由诺贝尔奖金获得者Luria S E等编著的《普通病毒学》是一本系统的,全面的论述一般病毒和各类病毒基础理论的名著,在复旦大学王鸣岐教授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沈鼎鸿教授主持下,根据该书第三版本翻译成中文,将由上海科技出版社于1987年夏秋季内出版。  相似文献   
7.
似栖星绒盖牛肝菌 新种 图1 Xerocomus astraeicolopsis Ying et Wang sp.nov. 菌盖宽2.5—4厘米,平展,中部稍下凹,黄褐色,有绒毛,不粘。菌肉淡黄色,伤后不变色。菌管与孔口均为黄色,受伤后不变色,孔口较大,角形,每毫米约一个,直生。菌柄长3—4.5厘米,粗0.3—0.5厘米,向下稍粗,色较菌盖稍深,呈污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