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噻虫嗪及其混配制剂是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常用药剂,但对中华蜜蜂的生存风险尚未明确。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模拟中华蜜蜂授粉期间农药暴露的3种方式(蜂体接触、取食接触、植株接触),评估了噻虫嗪及其4种混配制剂,在田间最高推荐剂量下对中华蜜蜂采集蜂的毒性。结果表明,无论哪种暴露方式,噻虫嗪及其混配制剂均显著影响中华蜜蜂采集蜂的生存,且噻虫嗪混配制剂毒性高于单剂。在直接喷洒蜂体处理中,25%噻虫嗪·异丙威可湿性粉剂表现出最高毒性,其致死中时间(LT_(50)值)为1.23 h;在摄入和接触植株残留处理中,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25%噻虫嗪·异丙威可湿性粉剂均表现出最高毒性,LT_(50)值分别为2.09、6.75 h和2.15、6.77 h。在3种暴露方式下,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的LT_(50)值分别为6.50、17.24和8.90 h,明显低于对照。因此建议蜜蜂授粉期间禁止施用噻虫嗪及其混配制剂,为更好地推进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2.
氯虫苯甲酰胺是我国蜂农防治蜂巢小甲虫Aethina tumida的主要杀虫剂。本研究旨在探讨氯虫苯甲酰胺对蜂巢小甲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亚致死效应,为氯虫苯甲酰胺的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采用饲料混毒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对蜂巢小甲虫的毒力以及亚致死剂量LC10和LC25对蜂巢小甲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蜂巢小甲虫3龄初幼虫的LC50、LC25、LC10分别为5.193 μg/g、1.678 μg/g和2.865 μg/g。以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剂量处理蜂巢小甲虫3龄初幼虫后,幼虫发育历期、雌预蛹期+蛹期、雄预蛹+蛹期均显著延长,且分别延长了3.38%和4.50%、10.51%和21.92%、5.26%和12.20%。LC10和LC25处理组幼虫的存活率均降低,尤其LC25处理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LC10和LC25处理组漫游期幼虫重、初羽化雌虫重和初羽化雄虫重相比于对照均显著降低,且分别减轻了15.45%、21.54%、17.26%和13.47%、16.47%、16.46%。LC10和LC25处理组的产卵前期分别为7.96 d和7.47 d,比对照组显著缩短12.36 d和12.85 d;60 d内单雌产卵总量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在产卵期5~7 d时,LC25处理组的单雌产卵量显著增加。LC10和LC25处理组蜂巢小甲虫种群趋势指数低于对照组,但其种群趋势指数均远大于1,表明蜂巢小甲虫种群仍呈增长趋势,因此应加强蜂巢小甲虫的防控以及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监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