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山松(Pinus densata)是油松(P. tabuliformis)和云南松(P. yunnanensis)的天然二倍体杂交种, 是为数不多的与亲本种没有严格生殖隔离的同倍体杂交种。为了检测3个种在油松生境下的苗期适应性和生长发育特点, 为高山松成种机制提供数据, 选取了代表高山松及其亲本种遗传多样性的25个种群, 在油松生境下对比分析了苗期11个适应性指标和3个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表明, 大部分适应性指标和生长发育指标在种间和种内群体间差异显著, 主要变异存在于种间及种内群体间; 出苗率、2011年11月和2012年10月的封顶率、二年生苗在2012年10月的保存率等指标的种间方差分量较大, 种内变异较小, 是体现种间苗期适应性和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油松在大部分适应性指标和3个生长发育指标上均表现最好, 总体适合度高于云南松和高山松; 云南松在封顶率和保存率上都居于最低值, 大部分一年生苗木到11月底仍未出现封顶现象且黄苗比例最高, 二年生苗的存活率为0, 表明云南松在油松生境下适合度最低; 高山松除了在紫苗比例上表现出超亲优势外, 大部分性状居于亲本种之间。此外,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高山松祖先种群在适应性上表现较好, 具有在油松生境下发展的潜力; 而位于青藏高原西部的高山松种群及东南部的康定种群对油松生境的适应性较差。研究揭示出生态选择在高山松的同倍性杂交物种形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同倍杂交种高山松与亲本种云南松的地理隔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横断山区同倍杂交种高山松与其亲本种云南松的地理隔离机制,采用实际的路线踏查方法,调查了高山松和云南松群体的地理分布情况和开花物候特征,并基于7个气象因子进行了聚类分析。调查研究表明高山松和云南松群体分布在不同的地貌类型中,以云南中甸为临界区,沿着金沙江河谷向北分布高山松,向南分布云南松。云南松的开花物候日期明显早于高山松,聚类分析表明两个物种分别聚为一支。在地质历史过程中,高大山系的形成以及海拔的升高将高山松和云南松从地理上隔离开来,两物种的适生区的气象因子的差异造成花期不遇,从而阻碍了两个物种问的基因交流,进而隔离开来。  相似文献   
3.
高山松种实性状与生殖适应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山松(Pinus densata)是云南松(P. yunnanensis)与油松(P. tabulaeformis)自然杂 交产生的二倍体杂种,是植物同倍体杂交物种形成的典型案例。高山松分布于青藏高原 东南缘,占据了两个亲本种都不能正常生长的高海拔地带。良好生殖适应性的产生是物 种形成的关键,但对高山松在高海拔生境下生殖适应性的变异与杂交起源遗传背景关系 的研究尚未见报道。该研究通过对来自该种分布区内6个代表居群样本、13个反映高山松 生殖适应性的种实性状的分析,探讨了其生殖性状在居群水平的变异模式,揭示了具有 不同遗传组成和起源历史的高山松居群的生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6个研究居群在种实 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可育种鳞数、总种鳞数、总种子数、可育种鳞率和可育种鳞密度 等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球果结种率与经度和生态梯度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胚 珠败育率则与经度和生态梯度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球果长度也呈现了与经度的显著 负相关。高山松球果结种率很高,平均为74%;球果的结种数、种子长和种翅长与云南松 、油松及其它松属双维管亚属多数种接近;球果长度、球果总种鳞数接近油松的报道。 这些结果表明,高山松在亲本种不能正常生长、繁衍的高原环境下具备正常的生殖能力 ;其种实特征在居群间分化显著并呈现一定的地理梯度变化。居群间的显著差异反映了 其杂种起源特性,与高山松居群的遗传背景有关,也反映了处在异质生态环境中的高山 松居群具有各自的生殖生态进化趋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