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入了解青藏高原草地生产力与草畜平衡状态的变化,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利用遥感植被指数和叶面积指数产品,基于VIP生态水文过程模型,模拟分析了青藏高原2000—2018年间草地生产力的时空格局,并结合同期农牧业统计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县域尺度草畜平衡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草地多年平均净初级生产力(NPP)为158.4 g C·m-2·a-1;近20年来草地生产力上升趋势明显,显著上升面积的比例为44.7%。气候变暖、降水量增加、草本植物生长期延长和大气CO2浓度升高是青藏高原草地生产力提高的主要驱动因素。基于草场产量估算的青藏高原平均理论载畜量为1.17 SU·hm-2,年增长率为0.011 SU·hm-2。2000年以来青藏高原草地超载情况总体趋于好转,严重超载县的面积比例已降至20%以下,其中超载程度较严重的地区,畜牧业的维持和发展主要依靠作物秸秆补饲。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农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模拟计算得到一级生产水平下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累积干物质动态曲线.两年的计算结果和实测值都比较吻合.研究表明,在黄淮海平原,可以把亩产吨粮作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茬平作粮田达到一级生产水平的指标.若用中熟夏玉米套作代替早熟夏玉米平作,籽粒的年产量可增加一成.通过对不同叶面积指数下干物质产量的模拟计算,得到一年两茬平作的干物质产量最大可达46t·hm-2,籽粒产量19.1t·hm-2.  相似文献   
3.
中国根层与表层土壤水分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层与表层土壤水分的关系,是由较易获取的表层土壤水分信息去探讨较难获取的深层土壤水分信息的重要桥梁.已有的根层与表层土壤水分关系(简称根表关系)大都基于一种作物或一种生态系统.该文根据我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包括森林、草地、农田、荒漠和沼泽生态系统的31个站点109个观测场2006年全年3 437对根层和表层土壤水分数据,研究了根表关系以及生态系统、土壤质地、湿润度、植被、土壤厚度和土壤水分量级对根表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表层和根层土壤水分存在着线性关系.森林和沼泽的根层与表层土壤水分相关程度较高,无论是率定段还是校核段,其决定系数(R2)均大于0.79.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的率定段相关性较好,R2均大于0.80,校核段相关性稍弱,R2分别为0.70和0.50.荒漠生态系统的相关关系最弱,率定段的R2为0.62,校核段的R2为0.49.土壤质地和生态系统因素对根表关系的影响较为一致.半湿润带、半干旱带和干旱带的根表关系空间分异性最强;十分湿润带的根表关系与壤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根表关系相对应.湿润带内部的根表关系较为一致.将植被对根表关系的影响分为4类,前两类为根表关系微弱的植被,由植被本身或者植被以外的地域因素导致,不适合用根表关系去由表层推算根层土壤水分;后两类为根表关系良好植被,区别为服从和不服从关系总线,可分别用各自的根表关系或者关系总线从表层土壤水分获取根层土壤水分.表层土壤水分与0-20、0-30、……、0-10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均分别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但二者的相关性随土层厚度的增加而降低.不过,即使是土层厚度抵及100 cm,R2仍能维持在0.79.通过将土壤水分分别除以所有观测数据的最大值(“标甲”法)和各个生态系统数据的最大值(“标乙”法),发现根表关系不受土壤水分量级本身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用GSVAT模型研究地表/大气界面传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麦男水分和能量平衡资料验证了包括地下水的土壤-植被-大气水热传输模型(GSVAT),结果显示,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地表/大气水热传输特征,以及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通过敏感性分析,探讨叶/气界面,土壤/空气界面的节水调控效应,结果发现这两个界面对水汽传输的交互影响显著,若同时增加它们的水汽传输阻力,节水效果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5.
在西藏拉萨测量了藏冬系列3个冬小麦品种的冠层几何结构及冠层地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反射率,透过率和截获率,通过实测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高原地区冬小麦叶片比平原地区的更趋于直立,具有比平原地区低的消光系数,能够容纳较大的绿叶面积和有效穗数,当冠层的PAR的截获率趋于饱和时,高原地区麦田可容纳的最大绿叶面积可达8.6,是平原地区的1.4倍左右,开花到成熟期间的叶日积(LAD)大约可达平原地区的2倍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对无定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莫兴国  林忠辉  刘苏峡 《生态学报》2007,27(12):4999-5007
建立分布式生态水文过程模式,模拟分析了黄土高原无定河流域近40a来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水循环和植被生产力的演变特征。结果显示,无定河流域近40a来温度上升,而降水量没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年际波动幅度变小。与之相应,地表蒸散量也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然而,因大气CO2浓度的上升,植被净生产力明显增加,速率约为0.6gCm^-2a^-1,水分利用效率随之提高。该流域生态系统对HadCM3气候变化情景的响应显著,蒸散、地表径流和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均增加,植被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SVAT模型的冬小麦光合作用和蒸散过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已建立的土壤-植被-大气传输(SVAT)模型中,冠层光合作用/气孔导度耦合子模型可区分遮荫叶和受光叶光合作用强度的差异;作物生长模型考虑了生长呼吸和维持呼吸,模拟与实测结果对比发现,日总蒸散量实测和模拟的根均方差(RMSD)为0.65mm,平均绝对差(MAPD)为14%;对冠层上部净光合作用率日变化过程而言,实测和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模型模拟了冬小麦全生育争光合作用率和蒸散的演变过程。最后,分析了冬小麦蒸散和水分利用效率对不同最大叶面积指数,大气CO2浓度和叶片N含量的响应。  相似文献   
8.
基于IPCC5 3种代表性温室气体浓度排放路径(RCP)的情景集成数据,采用VIP生态水文模型,模拟分析了黄淮海平原未来冬小麦产量、蒸散量的气候变化响应.模拟结果表明:未考虑CO2肥效时,3种典型排放路径下,冬小麦生育期都将因气温上升而缩短,其产量和蒸散量将呈下降趋势.CO2浓度增加对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强于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未来情景下冬小麦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以RCP4.5为例,2050s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平均产量将增加14.8%(无CO2肥效时产量下降2.5%),蒸散量降低2.1%.采用积温需求更高的品种将有利于冬小麦利用CO2肥效提高其产量,但耗水量将有所增加.因此,培育适应气候变化的作物品种、发展节水农业和管理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限制-修饰系统(RMS)是细菌为了防御外来DNA入侵而进化产生的一种保护机制。RMS系统可分为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Asc I是一种Ⅱ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能识别8-bp DNA基序。尽管Asc I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分子克隆研究中,然而目前尚无关于Asc I蛋白质的表达、纯化以及结构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基于大肠杆菌重组表达体系建立了Asc I重组蛋白质的高效表达和纯化方法,从每升细菌培养物中可获得约2.5 mg纯度大于95%的Asc I蛋白质。进一步的酶学性质研究表明,Asc I酶切反应的最适温度是37℃,最适pH为7.5~8.5,反应依赖于Mg2+和Mn2+等二价金属离子。基于小角X射线散射(SAXS)分析技术,我们还建立了Asc I蛋白质及其与底物DNA复合物在溶液状态下的三维空间模型,并结合点突变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总之,本研究对Asc I蛋白质的重组表达、纯化、酶活性质以及结构机制进行了比较系统地研究,为了解RMS系统的工作机制提供了结构基础,同时也为Asc I作为分子克隆工具酶的进一步开发和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华北平原玉米田能量平衡、水分利用效率和表面阻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华北平玉米田的观测结果,分析了地表/大气能量转化传输特征。结果表明,在作物生育期内,地表能量平衡过程受下垫面特征影响很大。潜热通量是地表/大气热量交换的主要分量;玉米生长的后期有热平流输入,日平均显热通量转为负值。表面阻力在生育期早期和后期较大,而在中期较小,显示了表面阻力对地表覆盖变化和叶片衰老的响应。农田水分利用效率在生长季呈逐渐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