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1.
黑胸大蠊(Periplaneta fuliginosa)病毒的分离及某些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黑胸大蠊(Periplaneta fuliginosa)自然罹病的虫尸中分离得到一株非包涵体病毒。将病毒悬液均匀拌入无菌饲料并供食154~169日龄黑胸大蠊健康若虫时,能使其感染、发病,死亡率可达98%以上。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时,病毒为球形二十面体颗粒,直径约23nm。病毒悬液具有典型核蛋白紫外吸收光谱。病毒用DNase和RNase处理并经吖啶橙染色、二苯胺和苔黑酚试验及甲醛反应证明:该病毒含有单链DNA。以上特性与细小病毒科的特征有点类似。  相似文献   
2.
经柞蚕蛹连续继代的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酶解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五株不同地域分离的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p NPV)在柞蚕蛹体内继代后的产物进行EcoRI和SaII酶解图谱比较分析。观祭到经柞蚕蛹继代一次的五株病毒的EcoRI酶解图谱均相同;而SaII酶解图谱各有明显不同之处。其中二株病毒(ApNPV-3和Ap NPV-9)经柞蚕蛹继代1次与连续继代26次后的酶解图谱分析中,观察到,各样品的EcoRI酶解图谱仍相同,第1次与第26次的ApNPV-9的SaII酶解图谱也无明显差异。但第1次与第26次的ApNPV-3的SaII酶解图谱却有明显差异。结果提示:ApN  相似文献   
3.
警纹鸣夜蛾颗粒体病毒(简称AeGV)、小菜粉蝶颗粒体病毒(PrGV)、茶蚕颗粒体病毒(AbGV)和分月扇舟蛾颗粒体病毒(CasGV)是在形态结构及生物学特性上有显著差异的颗粒体病毒。本文以这四种颗粒体病毒为代表,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纯净的颗粒体悬浮液在270nm波长处的浓度(C,;μ/ml)与吸光度(A270nm)的,相关性,探讨分光光度法测量颗粒体悬浮液浓度的共用方程式,所有结论均以95%的概率水平为判断依据。本研究证明:颗粒体浓度在10—50/μg/ml范围内时,不同种的颗粒体浓度-吸光度定量关系可以用同一方程式表达。因此,可将该经验式用于快速测定纯净颗粒体悬浮液的浓度,该公式写作为: A270nm=0.018 0.0109C μg/ml (0.1≤A≤0.6)  相似文献   
4.
从新疆分离的黄地老虎颗粒体病毒(AsGV)和惊纹鸣夜蛾颗粒体病毒(AeGV)除感染各自的分离寄主外,均能感染对方的分离寄主。用琼脂糖双扩散、对流免疫电泳,斑点-酶联免疫吸附和线免疫电泳等免疫学技术检测AsGV和AeGV的免疫学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二者间存在非常密切的亲缘关系。并对线免疫电泳技术的效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6.
从蚕蛹的生化组成分析,蚕蛹血淋巴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脂类和微量元素,此外还有多酚氧化酶和其它各种酶类(Ito,Toshi等1958,1953)。本文证明了柞蚕蛹血淋巴液中含有过氧化物酶类,这类酶的存在引起了ELISA检测蚕蛹血淋巴液带毒情况的假阳性结果。用加热法和叠氮化钠法对此类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00~2008年间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PCC)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检索并回顾性分析2000~2008年文献报道的原发性皮肤隐球菌病病例资料,对比分析2000~2008年与1985~2000年报道的PCC病例及免疫正常与免疫受损PCC病例的特征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检索出2000~2008年间符合PCC诊断标准的病例28例。近8a来PCC仍好发于年龄较大者,但男性更多见;免疫正常或受损宿主均可发生PCC;HIV感染患者发生PCC几率更小;外伤可能为PCC重要的诱发因素;皮疹部位仍以四肢等暴露部位为主;皮疹性质由以前较特异的化脓性指头炎或蜂窝织炎为主变迁到以溃疡、结节、红斑、肿块等非特异性皮疹为主;治疗仍以抗真菌药物口服或与手术联合为主,氟康唑仍为一线药物;预后一般较好。结论近年来PCC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宿主的免疫状态可能不影响其发生PCC的机率或影响较小,而仅影响隐球菌感染后的转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