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研究IGF-Ⅰ和MGF长期基因治疗对哺乳动物血糖代谢的生理影响,首先构建了包含MGF和IGF-Ⅰ全长编码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然后使用活体基因导入仪将其导入小鼠的左侧股四头肌,每2周一次共导入3次,首次导入15周后进行糖耐量测定实验。实验证实IGF-Ⅰ的长期持续表达会导致小鼠的糖代谢能力降低,血糖最高值可达到12.07±1.35mmol/L比对照(10.15±0.87mmol/L)和MGF组(10.58±0.61mmol/L)有显著性的升高(P<0.05),MGF单独存在情况下在糖代谢方面则没有上述作用,但是IGF-Ⅰ和MGF共同导入的小鼠的血糖调节能力更明显减弱,其最高值(16.30±2.69mmol/L)明显高于其它3组(P<0.001)。因此推测与胰岛素进行拮抗作用的主要是IGF-Ⅰ的N段序列,而产生与糖代谢相关功能的则为暴露的IGF-ⅠC段序列;另一种可能是MGF促进了肌肉细胞对外源DNA的吸收和表达因此其可以作为基因导入的佐剂。  相似文献   
2.
对人体生理特性的研究结果显示,部分运动相关基因如α-肌动蛋白-3、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Ⅱ型活化素受体B的基因多态性会明显影响运动员的运动天赋和体能。建立优秀运动员基因库,发现和鉴定可影响运动能力的基因变异体,使得在儿童中开展DNA测试,挑选适合某种特殊体育项目的运动天才和优化训练方法具有一定现实操作意义。另一方面,随着滥用基因技术以提高运动能力的可能性不断提高,部分基因有可能作为基因兴奋剂,通过基因转移的方法导入人体,其所涉及的伦理问题、对人类健康及社会的潜在危害等,已经引起了来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同领域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机械生长因子(MGF)E肽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剪接后的一段长40个氨基酸残基的延伸肽,其编码基因由IGF-Ⅰ基因的外显子5、6及部分外显子4组成。近年来的实验证明,MGFE肽能独立发挥促进肌肉肥大、修复肌肉损伤、保护神经元、提高心脏功能等多种重要的生理作用,有望对肌肉萎缩、肌营养不良、神经退行性疾病及大脑局部缺血等相关病症的新型药物开发产生重大推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川崎病是一种多发于婴幼儿的急性血管炎性病变。目前它是儿童心脏病的最重要成因,若不及时确诊和对症治疗,会造成严重并发症(小儿冠状动脉瘤等)。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川崎病特异性的实验室早期诊断方法。近年来,microRNA可作用于转录后基因表达调控,调节包括血管生成、增殖、转移、分化等一系列与血管炎性病变相关的过程,其不但在川崎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还可作为一类新疾病的临床辅助诊断指标。现就近年来川崎病相关microRNA领域的研究及评价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微阵列检测抗原-抗体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制备蛋白质微阵列和研究芯片表面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研究了如何在玻片表面固化蛋白质和用荧光染料(Cy3,Cy5)对蛋白质进行标记.结果表明,在醛基修饰的玻璃表面,通过共价偶联的方法将抗原或抗体固定到芯片表面,能使二者保持其特异性结合能力.同时,荧光标记后的抗原或抗体仍然具有特异性结合能力.蛋白质微阵列是通过机械手在玻片表面排阵制作的.芯片上的荧光信号获取采用了激光共焦荧光扫描系统.用不同浓度的抗原探针阵列,对其相应的抗体靶分子的特异性结合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此外,还通过在玻片表面固定兔IgG和固定鼠IgG,对羊抗兔和羊抗鼠抗体与其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相互作用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6.
质谱技术高速发展,检测灵敏度不断提高,但区分特异性与非特异性相互作用仍然是研究相互作用蛋白的瓶颈,获得高纯度的蛋白复合体是鉴定相互作用蛋白的限制性因素。近年来串联亲和纯化(TAP)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有效解决了相互作用蛋白鉴定中的特异性问题。TAP技术是将N端或C端TAP标签与目的蛋白融合并导入靶细胞进行表达,裂解细胞释放融合蛋白,在接近生理状态下利用标签两步特异性亲和洗脱得到蛋白复合体。其中,TAP标签蛋白的选择和优化是该技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电激和普鲁卡因对DNA导入哺乳动物活体效率的影响.方法:向小鼠的股四头肌注射20 μg β- gal质粒,分别采用以下方法:直接注射;先注射100 μL0.25%的普鲁卡因,24h后注射质粒;注射质粒后进行经过前期优化后的电激程序进行加强(500 V,4个脉冲).注射后的第2d、1w和2w后进行x- gal染色检测.结果:三种导入方法均可将外源质粒导入肌肉组织中并进行表达.电激和普鲁卡因可以显著增强肌肉对外源基因的吸收和表达,尤其是优化后的电激程序,其可以使肌肉长期稳定高效的表达外源导入基因.结论:普鲁卡因是常用的增强DNA导入效率的促进剂,而合适的电激可以更为显著地增强DNA导入效率,均是基因治疗中提高基因导入效率的良好候选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