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千烟洲人工林水汽通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李菊  刘允芬  杨晓光  李俊 《生态学报》2006,26(8):2449-2456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研究了2004年千烟洲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的水汽通量变化特征,结合气象要素的观测,进一步分析了净辐射、温度、水分、热量等环境因子对水汽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年各月各时刻的水汽通量大多为正值,夏季大于春秋两季,冬季最小。其中7月份为全年最高,日最大值达到0·149gm-2·s-1;1月份最低,日最高值仅为0·021gm-2·s-1。不同天气条件下(晴天和多云)水汽通量的日变化有明显区别。全年蒸散量为736·1mm,占总降水量(1323·6mm)的55·6%。除7月份和10月份外,各月的蒸散量都要小于降水,尤以3、4月份差别最大,2004年10月出现典型的秋旱,但蒸散量和常年相差不大。水汽通量对净辐射、气温、地温、以及土壤热通量的变化都有很好的响应,两种天气条件下都能达到显著水平,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表达其间的关系。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晴天和多云时入选的变量不完全相同,晴天主要是净辐射、温度(气温、地温)、水分(饱和水汽压差),多云时包括净辐射、地温、土壤热通量和水分(空气相对湿度、土壤含水量)。可见气象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水汽通量的变化,而以辐射和地温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西藏4个不同生态型区‘金冠’苹果果实品质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并对果实品质与主要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以确定西藏‘金冠’苹果栽培主要气象因子评价体系。结果显示,在西藏4个不同生态型区‘金冠’苹果品质差异显著,其中,林芝‘金冠’综合表现较好。在西藏高海拔地区,年均温、7月均温、昼夜温差、≥10℃年均积温、年日照时数、年降水量及海拔是影响‘金冠’果实品质的主要气象因子。其中,海拔2857.9 m、年均气温13.2℃、7月平均气温15.9℃、年均昼夜温差12.7℃、≥10℃年均积温2310.5℃、年均日照时数2532.6 h、年均降水量636.7 mm是‘金冠’苹果形成最佳果实品质的适应气象因子,并且在一定范围内,昼夜温差越大,果实品质越好。本研究建立了西藏‘金冠’苹果栽培主要气象因子评价体系,并提出昼夜温差是影响西藏高海拔地区‘金冠’苹果品质的最主要评价因子。  相似文献   
3.
Clone N3 and C from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gp41 gene were expressed using the pET expression system. When induced by IPTG at 37℃, both two clones did not express in E.coli BL21(DE)3. Howerver, when induced at 16℃, the two clones were both overexpressed, and the amount of the product was about 20% of the total bacteria protein. In Western blotting test, the protein product could react with HIV-positive serum. After IPTG induction, E. coli cells had much higher death rate at 37℃ than at 16℃; [^3H]uridine release assay also showed that after IPTG induction, E. coli had a higher release at 37℃.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overexpression of the two proteins was due to their decreased toxicity at lower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4.
观察了云南广泛使用的雀嘴茶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及病理变化,为雀嘴茶使用安全性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我们以一定浓度不同体积的提取物给小鼠灌胃给药,连续观察小鼠行为活动、毒性反应程度、及死亡情况等指标,并及时对小白鼠进行病理切片观察,以获得初步毒性、病理资料。结果显示雀嘴茶半数致死量LD50为39.9g/kg,说明市售用于保健作用的雀嘴茶有一定的毒性,病理切片也说明其对胃肠道、心、肝、脑等多个脏器都有一定的病理损伤,长期使用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应该慎重使用,甚至是禁止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颌间牵引固定方案治疗单纯髁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单纯髁状突骨折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牵引钉植入牵引固定方案治疗,B组给予牙弓夹板行颌间牵引固定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操作时间、术后最大开口度、五个时间点软垢指数(DI)、牙龈指数(GI)以及社区牙周需要治疗指数(CPITN),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操作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5);术后最大开口度和颞下颌关节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A组第2次、3次、4次以及5次的DI、GI和CPITN均显著优于B组(P0.05);两组面型偏斜、咀嚼良好、咬合关系、关节弹性、开口偏斜以及关节牙痛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牵引钉植入与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固定均可以较好改善患者骨折情况,但牵引钉植入术对患者伤害小,操作时间短,术后患者软垢和牙龈情况均较好。  相似文献   
6.
马尔尼菲青霉能引起人和鼠类的马尔尼菲青霉病,1956年由Capponi等分离自越南的竹鼠,后由Segretain (1959)正式发表为新种.DiSalvo等(1973)首次报道此菌对人的自然感染,也分离了菌种。Pitt (1980'1979')承认Segretain的菌株为马尔尼菲青霉,但把DiSalvo的菌株(ATCC 24100)由于具明显的黄色菌丝而与岐生青霉金黄色变种(ATCC 10438)合并,成立了樱草黄青霉新种。近年来一些中国的研究者对广西的竹鼠作了大量的调查,证明竹鼠普遍携带此菌,并分离了大量菌株。作者对来自广西的34株分离物(2株来自患者,32株来自银星竹鼠)根据形态和培养特征作了鉴定,并用IMI 68794(来自模式),ATCC 24100和ATCC 10438作了对比。全部34株分离物尽管在菌落外观有明显不同(许多菌株产生黄色具饰菌丝,影响菌落外观)但根据其帚状枝及瓶梗的特征,产生紫红色素以及在370C形成酵母状细胞诸特点,作者认为都是马尔尼菲青霉。ATCC 24100也同样具有马尔尼菲青霉的特征。而ATCC 10438虽然也产生明显的黄色菌丝,但其帚状枝和瓶梗与马尔尼菲青霉不同,不产生紫红色素,在370C不生长,因此不是同一个种。ATCC 24100应保持原来的种名马尔尼菲青霉。  相似文献   
7.
两种入侵植物与三种本地植物根系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菊科2种入侵植物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L.)R.M.King&H.Rob)和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eng)以及生活型相似的3种本地植物异叶泽兰(Eupatorium heterophyllum DC.)、佩兰(Eupatorium fortune Turcz.)和白头婆(Eupatorium japonicum Thunb.)为研究对象,以单种为对照,分析5种植物的株高、生物量以及细根形态和结构特征对混种(竞争)的响应。结果显示,在单种情况下,2种入侵植物的株高和地上生物量比3种本地植物高。2种入侵植物的株高和地上生物量在单种和混种下无显著差异,但在混种下3种本地植物的株高、地上生物量、根生物量、细根长度、细根表面积和体积与单种相比显著降低。在混种情况下,2种入侵植物的根组织密度显著降低,但比根长和比根面积仅在紫茎泽兰中显著增加。5种植物在单种和混种下的株高与细根长度、根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地上生物量与细根体积、表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入侵植物位于株高和地上生物量更高的一端。说明在与本地植物竞争的过程中,飞机草和紫茎泽兰能通过调整根系碳投资策略实现更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梭梭、白梭梭植物构型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丽娟  孙栋元  赵成义  李菊艳  盛钰 《生态学报》2011,31(17):4952-4960
荒漠植物构型是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最终产物,其与功能的相互作用与互馈关系决定了荒漠植被的发展与演替。选择准噶尔盆地天然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天然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和人工种植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天然梭梭、天然白梭梭和人工梭梭分枝率、分枝角度、分枝长度和枝径比等构型特征,对比研究了天然生境梭梭和人工种植梭梭构型差异,探讨了荒漠植物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响应与适应机理。结果表明:天然梭梭、天然白梭梭和人工梭梭的总体分枝率及逐布分枝率(SRB1:2SRB2:3)均差异显著(P<0.05),且总体分枝率均较低,分别为0.35±0.23、0.50±0.42和0.15±0.05。天然梭梭、天然白梭梭和人工梭梭的分枝角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从第1级到第4级均有减小趋势,角度均小于90°。天然梭梭、天然白梭梭和人工梭梭分枝长度从第1级到第4级排序为天然白梭梭>天然梭梭>人工梭梭,且天然梭梭、天然白梭梭和人工梭梭枝条伸展能力从第1级到第4级呈现相对减弱的趋势。天然梭梭、天然白梭梭和人工梭梭枝径比平均值分别为0.66、0.68和0.69。总体上,天然生境中梭梭、白梭梭构型为不同宽窄的"V"型,而人工梭梭呈现椭球形构型。  相似文献   
9.
对云南省南部新建移民东方红村和现有的龙塘村中三带喙库蚊与伪杂鳞库蚊种群动态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个村庄中这2种媒介蚊虫的种群动态趋势不同;东方红村房屋内,除6月三带喙库蚊种群密度比伪杂鳞库蚊明显要高以外,其它月份二者种群密度差异不明显(P>0.05);整个诱集期间,伪杂鳞库蚊的种群密度(D)和种群优势度(d)在东方红村房屋(D=10只.灯-1,d=0.04)与牛舍(D=52只.灯-1,d=0.06)中都比龙塘村房屋(D=33只.灯-1,d=0.10)与牛舍(D=99只.灯-1,d=0.09)中的低。表明云南南部地区新移民村建设中,乙脑媒介种群随着环境开发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咽喉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的咽喉表现和诊疗方法。方法收集2002年5月~2007年3月,经真菌学、血清学和组织病理学证实的5例AIDS合并咽喉PSM患者。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AIDS,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静滴治疗PSM。结果咽痛、声嘶及粘膜溃疡是AIDS合并PSM的咽喉部症状体征。5例病变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细胞内PM菌体。真菌培养分离出双相性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经抗真菌治疗,2例体温下降,咽喉疼痛减轻,声嘶改善,扁桃体炎症消退,溃疡面缩小,全身症状减轻。最终4例机会性感染死亡,1例仍在随访中。结论AIDS合并咽喉PSM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检查三方面作出诊断;HIV/AIDS用抗逆转录酶病毒治疗,PM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静滴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