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器分析结果表明,在四川省成都市一人工种植的银木(Cinnamomumseptentrionale)种群中,其枝叶精油主要化学组成在各植株间存在很大差异,发现精油存在1,8-桉叶油素,樟脑,异丁香酚甲醇和9-氧代橙花叔醇等四个化学类型.除异丁香酚甲醚类型外,其余类型均为第一次报道.综观樟属其它种的化学类型研究可见,化学类型在樟属植物中普遍存在种内多型性和种间共性.  相似文献   
2.
3.
分析了171个中国蒿属植物样品的精油化学成分,鉴定出305个化合物。这些样品代表64个种,其中蒿亚属47种,龙蒿亚属17种.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在两亚属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在蒿亚属糖油中主要含单萜类和倍半萜类化合物.而在龙蒿亚属精油中主要含倍半萜类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这种分布与中国蒿属植物从较原始到进化划分为7个组的系统分类有一定的相关性,即蒿亚属:莳萝蒿组(单萜类化合物)→艾蒿组(单萜类化俣物)→艾组(单萜类化合物)→腺毛蒿组(单萜类化合物和倍半萜类化合物)→白苞蒿组(倍半萜类化合物)。龙蒿亚属:龙蒿组(倍半萜类化台物和芳香族化合物)→牡蒿组(倍半萜类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乌桕梓油和桕脂的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色谱-质谱分析方法,鉴定乌桕梓油和桕脂的脂肪酸成分.分析结果,野生乌桕和栽培乌桕在脂肪酸组成上相同;梓油除了含常见的亚麻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之外,还含有不常见的2,4-癸二烯酸和8-羟基-5,6-辛二烯酸;桕脂含棕榈酸、油酸、硬脂酸和亚油酸.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蜡质层厚度和核的大小及其油脂含量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富含11-廿碳烯酸的黄花倒水莲种子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方法分析鉴定了黄花倒水莲种子油的脂肪酸成分,其脂肪酸组成(%)为癸酸0.3,月挂酸0.3,肉豆蔻酸0.1,棕榈酸1.9,硬脂酸2.3,花生酸2.6,油酸3.8,11-廿碳烯酸88.5.一个未鉴定成分0.2.远志科植物中出现高含量的11-廿碳烯酸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用"远端羧基的化学修饰"、色谱-质谱方法分离鉴定了楝叶吴茱萸和臭辣树种子油中的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含常见的亚油酸和不常见的10-十八碳烯酸,以及在植物中首次发现的9,13,15-十八碳三烯酸.楝叶吴株萸和臭辣树种子油的脂肪酸组成(%)分别为:棕榈酸10.1,10.7;硬脂酸1.0,1.9;棕榈油酸21.2,20.7;10-十八碳烯酸28.5,31.7;亚油酸24.2,17.5;9,13,15-十八碳三烯酸15.0,14.9.  相似文献   
7.
8.
9.
分析了171个中国蒿属植物样品的精油化学成分,鉴定出305个化合物。这些样品代表64个种,其中蒿亚属47种,龙蒿亚属17种。 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在两亚属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在蒿亚属精油中主要含单萜类和倍半萜类化合物,而在龙蒿亚屑精油中主要含倍半萜类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这种分布与中国蒿属植物从较原始到进化划分为7个组的系统分类有一定的相关性,即蒿亚属:莳萝蒿组(单萜类化合物)→艾蒿组(单萜类化合物)→艾组(单萜类化合物)→腺毛蒿组(单萜类化合物和倍半萜类化合物)→白苞蒿组(倍半萜类化合物)。龙蒿亚属:龙蒿组(倍半萜类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牡蒿组(倍半萜类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运用色谱-质谱分析方法,鉴定乌桕梓油和桕脂的脂肪酸成分.分析结果,野生乌桕和栽培乌桕在脂肪酸组成上相同;梓油除了含常见的亚麻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之外,还含有不常见的2,4-癸二烯酸和8-羟基-5,6-辛二烯酸;桕脂含棕榈酸、油酸、硬脂酸和亚油酸.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蜡质层厚度和核的大小及其油脂含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