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对产邻苯二酚菌株进行筛选。方法:采用前期筛得的产邻苯二酚菌为出发菌株,通过硫酸二乙酯诱变的方法使该菌株突变,同时建立96孔板培养和酶标仪检测方法对产邻苯二酚菌株进行高通量筛选。结果:硫酸二乙酯的终浓度为0.1%,诱变时间为8 min的条件下,突变菌致死率为84.5%,突变效果最好。筛选培养基中吸光值(495nm)和富集培养基中菌液浊度值(OD630)的加和值较大的突变菌株产邻苯二酚能力高。通过诱变和筛选得到的菌株,产邻苯二酚浓度可达0.87mg/ml,比出发菌株的提高了262.5%。经过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反应,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结论:硫酸二乙酯诱变和96孔板筛选的方法能以高通量方式快速筛选出产邻苯二酚菌株。  相似文献   
2.
面包酵母不对称还原酮基泛解酸内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市售面包酵母作催化剂,对酮基泛解酸内酯不对称还原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底物浓度、辅因子、环糊精添加量和pH值对不对称还原反应的影响.方法:以市售面包酵母作催化剂,酮基泛解酸内酯作为底物在摇瓶中进行催化,用手性色谱柱对催化产物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反应条件为底物浓度低于2.56-mg/ml,辅因子选用蔗糖,β-环糊精添加量为16.7mg/ml,pH 4~5适合于酮基泛解酸内酯的不对称还原.在如上优化的催化条件下,产物得率大于45%,对映体过量率(e.e.)大于90%.结论:以酵母细胞作催化剂进行酮基泛解酸内酯不对称还原工艺具有生产光学纯泛解酸内酯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天然活性先导化合物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活性先导化合物生物转化是利用生物催化剂(如:酶、微生物、动植物细胞)将加入到生物反应系统中的天然活性先导化合物进行特异性的分子结构修饰以获得高效、低毒新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已知的天然活性先导化合物的活性、降低毒副作用、改善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也可以用来生产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微量天然活性先导化合物,同时可用于药物代谢机制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经针对甾体、醌类、黄酮类、萜类等化合物开展了天然活性先导化合物生物转化研究,筛选出一批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生物转化反应类型,但针对天然活性先导化合物生物转化的机制、生物转化过程工程以及生物转化产物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将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如:生物催化剂的定向改造、高通量筛选、组合生物转化、非水相生物转化)引入天然活性先导化合物生物转化研究中,必将推进天然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S-腺苷甲硫氨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S-腺苷甲硫氨酸(SAM)是甲硫氨酸和三磷酸腺苷相结合的代谢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参与40多种生化反应,主要作为三种代谢途径(转甲基、转硫基、转氨丙基)的前体,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肝病、抑郁症、关节炎等。SAM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酶促合成法、发酵法三种。化学合成的SAM是消旋体,需进行光学拆分,且存在产率低、原料L-高半胱氨酸价格昂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酶促合成法合成的SAM纯度高,但原料ATP成本太高。发酵法已成为目前生产SAM最常用的方法,欧洲利用发酵法生产SAM已实现了产业化,但国内的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因此,应加强发酵法生产SAM的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5.
桑叶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鲜桑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水分、蛋白质、总糖、脂肪和灰分,其质量分数分别为76.32%、4.75%、16.94%、1.2%和1.05%。桑叶挥发油的回收率约为0.1%(干基)。利用GC/MS对鲜桑叶的挥发油进行了分离鉴定,共检出85个组分,确定了47个化学组分的结构。挥发油中含有大量不饱和的醇和酸,多种脂肪酸,烷烃和芳香族,甾醇类,二萜烯类,杂环类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是十六碳烯醇(MW296);其次是三甲基环己烯醇(Mw192)和庚烯醇(MW204)等。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温室作物生物量积累的变化过程,本文构建了一类二阶差分模型,该模型具有有界性、单调性与全局渐近稳定性.对实验数据的模拟表明,该模型能很好解释温室黄瓜生物量轨迹运动趋势与干重积累率增长特性,比原有的生长模型拟合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培养基有效氨基酸;方法:分析发酵后游离氨基酸的变化;结果:半胱氨酸完全消失,色氨酸减少,其余游离氨基酸均增加;结论:半胱氨酸和色氨酸为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培养基有效氨基酸。  相似文献   
8.
桑叶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鲜桑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水分、蛋白质、总糖、瞻肪和灰分,其质量分数分别为76.32%、4.75%、16.94%、1.2%和1.05%。桑叶挥发油的回收率约为0.1%(干基)。利用GC/MS对鲜桑叶的挥发油进行了分离鉴定,共检出85个组分,确定了47个化学组分的结构。挥发油中含有大量不饱和的醇和酸,多种脂肪酸,烷烃和芳香族,甾醇类,二萜烯类,杂环类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是十六碳烯醇(MW296);其次是三甲基环己烯醇(MW192)和庚烯醇(MW204)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