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TRIM (Tripartite-motif protein) 家族是机体先天性免疫的重要成员, 参与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凋亡、肿瘤抑制、抗病毒等过程。为了进一步探究TRIM蛋白在鱼类免疫中的作用, 实验利用PCR方法克隆了草鱼TRIM32基因的编码区全长, 共1980 bp, 编码660个氨基酸。草鱼TRIM32具有TRIM家族典型的3个结构域, 与斑马鱼TRIM32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较高, 遗传进化分析也聚为一支。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草鱼TRIM32在EPC细胞中成功表达, 主要以点状分布在细胞质中, 细胞核中表达量较少; 组织分布分析表明TRIM32在被检测的11个组织中均有表达, 其中在头肾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 不同胚胎发育时期的表达分析进一步表明, TRIM32在受精卵时期、卵裂期和囊胚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 随后表达量下降, 直到出膜后表达量再次显著性升高。此外, 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显示TRIM32能够激活NF-κB信号通路, 诱导下游的炎症反应。结果显示, 草鱼TRIM32广泛分布于鱼体内, 并参与机体的天然免疫反应, 对于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人工培育的似刺鳊(鱼句)(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仔鱼、稚鱼和幼鱼的生长与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1~70日龄间,似刺鳊(鱼句)全长平均日增长率为3.55%,体重平均日增长率为11.26%,头长/全长值随着13龄的增长而变小.全长(L,mm)与体重(M,mg)的关系式为M=0.001 2 L2-0.056 4L+0.650 4;体重(M,mg)与日龄(D,d)的关系式为M=0.004 3 e0.0936D;全长(L,mm)和日龄(D,d)的关系式为L=0.015 4 D2-0.012 8 D+8.196 5.在饵料充足的条件下,20日龄晚期仔鱼全天均有很高的摄食发生率,小高峰出现在8:00时;40日龄稚鱼则表现出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属于典型的白天摄食类型,日摄食率2.337 6%.20 13龄仔鱼和40日龄稚鱼饱食后分别经6 h、5 h整个消化道排空.在水温25℃及饥饿空胃状态下,10日龄仔鱼只经3 d即开始出现死亡个体,经5 d全部死亡;20日龄仔鱼经6 d开始出现死亡个体,经9 d全部死亡;40 13龄稚鱼经7 d才开始出现死亡个体,10 d后全部个体均死亡.  相似文献   
3.
锦鲤鳍条组织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块移植培养技术,对来源于锦鲤(Cryprinus carpiod)鳍条组织的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建立了锦鲤鳍条组织细胞系,已稳定传代60多次,命名为Koi-Fin。锦鲤鳍条组织细胞为成纤维样细胞,最佳培养基为MEME,最适血清体积分数为10%,最适培养温度为25 oC,群体倍增时间为43.5 h。该细胞经液氮冷冻保藏12个月后采用台盼蓝染色,约(80.21±5.84)%的细胞具有细胞活性,复苏细胞生长旺盛。细胞染色体分析显示,第16代锦鲤鳍条组织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二倍体2n=100,第40代细胞的染色体众数为52。病毒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Koi-Fin细胞系对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KHV)敏感,可产生典型细胞病变效应,病毒滴度为107.86±0.51TCID50/mL。针对锦鲤疱疹病毒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TK)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可扩增出病毒靶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花斑副沙鳅仔鱼发育、摄食及不可逆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4~5月,研究了温度对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早期仔鱼的发育、初次摄食时间、群体摄食率及不可逆点(PNR)的影响。结果发现,花斑副沙鳅仔鱼出膜后2 d已开始摄食;初次群体摄食率最高值出现在卵黄囊耗尽后的1~2 d,花斑副沙鳅仔鱼的摄食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仔鱼抵达PNR的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22℃时,仔鱼的PNR出现在出膜后的8.0~9.0 d;26℃时,PNR为7.0 d;28℃时,PNR为5.5 d;30℃时,PNR为5.0 d。最大初次摄食率至PNR之间为不可逆饥饿期,22℃时为3.5 d,30℃时仅为1.5 d,说明温度越高,仔鱼耐受饥饿的能力越差,越不利于仔鱼的存活。研究认为,温度对花斑副沙鳅仔鱼发育、摄食及不可逆点的影响较大;在苗种培育过程中,应根据温度确定投饵时间,适时投饵对仔鱼的成活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近来,慢病毒载体引起了极大关注,己成为转基因操作中重要的工具。用编码病毒组份的三质粒系统共转染293T包装细胞系,建立了大量制备HIV-1缺损慢病毒载体的方法,病毒载体的度可达到1.1×107IU/mL,离心浓缩可将载体滴度提高100倍以上。HIV-1缺损慢病毒载体可以高效转导人淋巴瘤等多种来源的细胞,RT-PCR检测显示外源基因GFP稳定表达达18个月以上,长期传代观测未检出p24抗原蛋白或可复制病毒。  相似文献   
6.
【目的】鲤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 herpesvirus 2,CyHV-2)感染养殖鲫引起的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给鲫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揭示CyHV-2感染宿主细胞的机制,是建立鲫造血器官坏死病有效防治技术的重要基础。【方法】本研究针对CyHV-2富含抗原表位的ORF25B区域设计引物,扩增ORF25B基因截短序列。将扩增产物克隆至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GBKT7,构建诱饵载体pGBKT7-tORF25B,转化至酵母菌株Y2HGold中。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验证诱饵表达载体pGBKT7-tORF25B对酵母菌Y2HGold自激活现象和毒性作用。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将诱饵菌株pGBKT7-tORF25B/Y2HGold与鲫脑组织细胞系(GiCB)cDNA文库杂交。【结果】ORF25B基因截短序列扩增大小约为981 bp,成功构建了诱饵菌株pGBKT7-tORF25B/Y2H Gold,自激活和毒性验证结果表明,诱饵表达载体对酵母菌株无自激活现象,也无毒性作用,初步筛选出4种与tORF25B基因编码蛋白互作的宿主蛋白。【结论】本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CyHV-2 ORF25B编码蛋白功能及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机制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对人工培育的似刺鳊鮈(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仔鱼、稚鱼和幼鱼的生长与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1~70日龄间,似刺鳊鮈全长平均日增长率为3.55%,体重平均日增长率为11.26%,头长/全长值随着日龄的增长而变小。全长(L,mm)与体重(M,mg)的关系式为M=O.0012L^2-0.0564L+0.6504;体重(M,mg)与日龄(D,d)的关系式为M=O.0043e^0.0936D;全长(L,mm)和日龄(D,d)的关系式为L=0.0154D^2-0.0128D+8.1965。在饵料充足的条件下,20日龄晚期仔鱼全天均有很高的摄食发生率,小高峰出现在8:00时;40日龄稚鱼则表现出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属于典型的白天摄食类型,日摄食率2.3376%。20日龄仔鱼和4013龄稚鱼饱食后分别经6h、5h整个消化道排空。在水温25℃及饥饿空胃状态下,10日龄仔鱼只经3d即开始出现死亡个体,经5d全部死亡;20日龄仔鱼经6d开始出现死亡个体,经9d全部死亡;40日龄稚鱼经7d才开始出现死亡个体,10d后全部个体均死亡。  相似文献   
8.
患病大鲵中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确定导致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细菌性感染死亡的病原。【方法】从大鲵肝脏中分离细菌,通过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纯培养的细菌进行鉴定,再用大鲵和鲫鱼分别进行人工感染试验,以确定分离菌的致病性,同时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从患病大鲵肝脏中分离到一株致病菌JZ01,经人工感染健康大鲵,可复制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且从人工感染病鲵体内再次分离到相同的病原菌。该致病菌对健康鲫鱼也有致病性。经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的鉴定,以及进一步的16S rDNA基因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都表明,此致病菌为弗氏柠檬酸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该菌株对氨曲南、头孢三嗪、先锋噻肟等9种药物高度敏感。【结论】弗氏柠檬酸杆菌是大鲵的一种致病菌。本文在国内外首次报道了该菌对大鲵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9.
评估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暴发期间在医院开展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核酸检测的可行性,为最终在医院开展核酸检测提供参考。熟悉暴露分析和关键点控制(exposure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EACCP)工作框架的专业人员在基于医院现实条件下,对SARS-CoV-2检测过程中可能的感染暴露风险和途径进行梳理,建立整个检测流程,验证在配备有发热门诊的医院开展的可行性,并明确降低暴露风险的关键控制点。高风险是在发热门诊标本的采集和灭活处理,中风险是未灭活标本的储运,低风险是灭活标本的储运和检测。优化检验流程能降低检测过程中感染暴露风险,对于高风险的操作,可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发热门诊或移动采集点等)和相应的安全防护等级下进行操作; EACCP分析方法可用于新发感染性疾病暴发期间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