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鱼野生和养殖群体间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运用微卫星标记对江苏境内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a)一个野生群体(邗江群体)和两个养殖群体(淡水中心群体和无锡前洲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在10个座位中,每个座位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2~8个。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期望杂合度、平均表观杂合度均以邗江草鱼野生群体最高,分别为3·9、0·5068、0·6939、0·7;无锡前洲草鱼养殖群体最低,分别为2·2、0·1796、0·5235、0·5286;淡水中心草鱼养殖群体各参数均介于两者之间,分别为3·5、0·2902、0·5418、0·5429。以上结果表明:草鱼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更为丰富,而草鱼养殖群体存在杂合度降低,遗传多样性下降的现象。邗江草鱼野生群体与淡水中心草鱼养殖群体和无锡前洲草鱼养殖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0·219和0·246,而两个草鱼养殖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034。这表明草鱼野生群体与草鱼养殖群体间分化严重,而草鱼养殖群体间分化微弱。各座位分化程度的χ2检验结果表明,10个座位中有GM18、MFW1-1、MFW1-2三个座位群体间分化达到极显著水平,GM03-2、MFW5两个座位群体间分化差异显著,其他座位分化不显著。针对每个座位对各群体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发现:由于草鱼养殖群体在GM03-1、GM03-2、GM18三个位点杂合子缺失,草鱼野生群体在位点GM19杂合子过剩而严重偏离平衡。实验表明:近交容易引起草鱼遗传多样性下降,纯合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2.
TRAP及SSCP检测草鱼微卫星序列多态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在草鱼不同种群遗传结构比较中,应用一些来自鲤鱼的微卫星引物扩增草鱼的相关序列缺少多态性,该研究通过应用几种方法提高这些序列在遗传学研究中的价值。方法:运用TRAP随机引物与鲤鱼的微卫星引物组合,扩增出多态性好、重复性强的产物;同时采用SSCP技术对那些没有长度多态的微卫星序列进一步分析,寻找这些序列存在一些核苷酸位点的多态性。结果:TRAP可以检查到多态性好、重复性强的产物;SSCP发现一部分没有长度多态性的微卫星序列存在核苷酸位点多态性并且可以清楚分辨不同的基因型。结论:结果表明TRAP及SSCP在种群遗传学研究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运用微卫星标记对江苏境内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一个野生群体(邗江群体)和两个养殖群体(淡水中心群体和无锡前洲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在10个座位中,每个座位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2~8个。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期望杂合度、平均表观杂合度均以邗江草鱼野生群体最高,分别为3.9、0.506 8、0.693 9、0.7;无锡前洲草鱼养殖群体最低,分别为2.2、0.179 6、0.523 5、0.528 6;淡水中心草鱼养殖群体各参数均介于两者之间,分别为3.5、0.290 2、0.541 8、0.542 9。以上结果表明:草鱼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更为丰富,而草鱼养殖群体存在杂合度降低,遗传多样性下降的现象。邗江草鱼野生群体与淡水中心草鱼养殖群体和无锡前洲草鱼养殖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0.219和0.246,而两个草鱼养殖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034。这表明草鱼野生群体与草鱼养殖群体间分化严重,而草鱼养殖群体间分化微弱。各座位分化程度的χ2检验结果表明,10个座位中有GM18、MFW1-1、MFW1-2三个座位群体间分化达到极显著水平,GM03-2、MFW5两个座位群体间分化差异显著,其他座位分化不显著。针对每个座位对各群体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发现:由于草鱼养殖群体在GM03-1、GM03-2、GM18三个位点杂合子缺失,草鱼野生群体在位点GM19杂合子过剩而严重偏离平衡。实验表明:近交容易引起草鱼遗传多样性下降,纯合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抗缪勒氏管激素(amh)基因的表达及其在性腺发育中的潜在作用,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了大口黑鲈amh基因,并制备Amh多克隆抗体,通过qRT-PCR、Western Blot分析Amh在大口黑鲈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性腺中的表达模式,最后利用HE染色法和免疫组化观察不同发育阶段性腺的形态组织学变化及其与Amh表达的潜在关系。结果显示:大口黑鲈amh基因cDNA序列全长2050 bp,由24 bp5′非编码区、394 bp3′非编码区和1632 bp的开放阅读框组成,共编码543个氨基酸。amh基因mRNA在大口黑鲈11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雄鱼精巢中表达量最高,肌肉次之,雌鱼卵巢中表达量最高,肌肉次之。amh基因在雌雄鱼不同发育阶段的性腺中表达存在显著差异,精巢中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卵巢(P<0.05)。同时,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mh蛋白在精巢中表达丰度较高。amh基因在精巢中的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孵化后65d鱼精巢中其表达量达到最高(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mh表达于早期精...  相似文献   
5.
草鱼全同胞鱼苗不同个体甲基化位点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对一对草鱼亲本的20个子代甲基化位点进行了研究。从20对引物组合中扩增出311个位点,其中甲基化位点236个,占总扩增位点的75.9%,表明草鱼水花期基因组甲基化水平已经很高,说明它们大部分组织分化基本完成;其中甲基化多态位点65个,占甲基化位点的27.5%,说明这些子代草鱼甲基化位点已经有相当的差异。对其他两对亲本的后代用六个引物组合扩增的结果表明,同一亲本的子代在甲基化模式上有差异可能是普遍现象。本研究结果说明,即使来自同一对草鱼亲本的不同子代个体在基因表达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很多性状在草鱼后代的分离和一些基因表达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草鱼T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优化草鱼TRAP-PCR反应体系,将新型分子标记-靶位区域扩增多态性(target region amplified polymorphism,TRAP)引用到草鱼遗传多样性研究中。方法:以草鱼DNA为材料,分析了模板DNA、Mg2 、dNTPs、引物浓度,以及循环参数、退火温度对TRAP-PCR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确立了稳定性强、重复性好的草鱼TRAP-PCR最佳反应体系和扩增参数:在25μl的PCR反应体系中,含约50ng模板DNA,1UTaq酶,1×PCR缓冲液,2.0mmol/L MgCl2,4种dNTPs各0.2mmol/L,固定引物与随机引物各15pmol;首先使模板在94℃变性3min;然后94℃变性1min,38℃退火1min,72℃延伸lmin进行5个循环;接着94℃变性45s,55℃退火45s,72℃延伸lmin再进行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7min。结论:TRAP-PCR反应体系稳定可靠,该新型分子标记可应用于草鱼遗传多样性研究中。  相似文献   
7.
松口蘑复合种形态学及生物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口蘑复合种含有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 (也称松茸)、北欧口蘑T. nauseosum、喜栎口蘑T. zangii和美洲口蘑T. magnivelare等4个分类单元。在对来自中国、日本、法国、西班牙、瑞典、芬兰和美国的标本进行形态学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松口蘑、北欧口蘑、喜栎口蘑形态十分接近,它们的分类地位应该重新考虑。美洲口蘑和它们的差别也不大。对松口蘑复合种的寄主和地理分布也进行了总结,发现松口蘑和美洲口蘑的寄主范围较广,寄主专化性不强,而北欧口蘑和喜栎口蘑的寄主比较专一。在地理分布上,松口蘑和美洲口蘑形成亚洲—北美地理替代种的分布格局;松口蘑和北欧口蘑形成欧亚间断分布的分布格局;喜栎口蘑的地理分布范围完全包含在松口蘑的分布范围中。松口蘑复合种种类的分布区和它们各自寄主的分布不一定完全相同。在松口蘑复合种内,北欧口蘑和松口蘑已被认为是同一个种,而其余两个分类单元的分类地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三角帆蚌幼蚌壳表面颜色和放射条纹表型遗传分离均符合孟德尔单基因位点的一对等位基因调控规律。研究为进一步阐释其壳色遗传分子调控机制,应用群体分离分析法(BAS)和SRAP-cDNA比较了两种典型外壳色表型三角帆蚌外套膜组织的基因表达差异。采用30个引物组合获得5个差异片段,回收克隆测序获得14条差异序列,大小在195—339 bp之间,通过序列比对,获得与2个相似蛋白序列,包括类二氢嘧啶脱氢酶和类锌指MYM-1型蛋白,而未发现与色素合成相关基因和蛋白,但三角帆蚌外壳色表型差异是否与嘧啶代谢和类锌指蛋白参与的基因表达调控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草鱼种质相关SRAP及SCAR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al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 SRAP)技术分析野生草鱼和家养草鱼,筛选与草鱼种质退化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共进行88对引物组合的检测, 产生标记数目共计905个.依据标记在群体中出现的频率和变化规律,共筛选出2 1个可能与种质相关的特异性标记,对这些特异性标记进行测序并将测序结果进行BLAST分析 .发现测得片段中有8个片段在GenBank中找到同源性较高的序列,而其他片段与数据库中序列的相似性较低.根据序列信息分别设计了3对引物.用这3对引物分别对草鱼三个群体进行 PCR扩增,分别产生了SCAR1(308 bp)、SCAR2(66 bp)、SCAR3(114 bp)3个扩增带.采用大样本对这3个标记进行验证,发现其中SCAR1在家养群体中呈现阳性,在野生群体中为阴性,可区分出这两种群体.以SCAR3为引物在174条家养群体中得到目的片段,在26个家养群体没有扩增出条带,分布频率为87%;在100个野生群体中有6个个体检测到该条带,分布频率为6%.以SCAR2为引物在野生群体中完全扩增出目的条带,淡水中心群体中有7条扩增到条带,前洲群体中没有扩增出条带,标记在家养种群中的分布频率为96.50%.因此SCAR1可作为草鱼家养群体的一个重要的分子遗传特征指标,为进一步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动物学报 54(3):475-481,2008].  相似文献   
10.
孕育对褶纹冠蚌滤食率的影响及鳃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比了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孕育蚌、未孕雌蚌和雄蚌的滤食率,并运用组织学、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实验蚌的鳃结构进行比较观察,以此探讨鳃结构变化对滤食功能的影响。滤食实验结果表明:孕育事件显著降低了雌蚌的滤食率,而未孕雌蚌与雄蚌的滤食率无显著差异。孕育雌蚌内外鳃均由两鳃小瓣愈合而成,每一鳃小瓣由成排的鳃丝组成,在中介区鳃丝之间通过丝间隔连接,在内部侧区则通过瓣间隔相连。雌蚌内鳃的鳃间隔为外鳃的2~3倍,而雄蚌的内外鳃无差异。孕育雌蚌外鳃在初级水管、瓣间隔等出现明显的变化,并出现了二级水管结构,而内鳃未发现显著变化。扫描电镜显示:在褶纹冠蚌鳃丝表面存在3种类型的纤毛(前纤毛、前侧纤毛和侧纤毛),其形态结构和分布各具特点,长径58~85μm椭圆形的鳃小孔成排相间分布于鳃丝之间,而3组实验蚌的内外鳃丝之间无明显差异。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孕育雌蚌鳃丝表皮细胞表面形成突起,显著增加了表面微绒毛的数量,可能有利于雌蚌在孕育期间由于初级水管转化成育儿囊后对呼吸、滤食等功能的补偿,与其他蚌科物种报道类似。综合实验表明,孕育雌蚌外鳃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初级水管的结构改变和二级水管、鳃丝表面褶皱的出现可能是影响孕育雌蚌滤食功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