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猪链球菌1、2、14和1/2型间存在单向或双向的交叉抗原性,这种交叉抗原性的产生原因至今未被揭示。【方法】采用Sephacryl S-300凝胶层析柱对猪链球菌14和1/2型荚膜多糖进行分离纯化,经苯酚-硫酸检测和dot-ELISA辅助鉴定,确定荚膜多糖成分。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14和1/2型猪链球菌荚膜多糖分子量分别为487.38 kDa和512.72 kDa。【结果】经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标记液相色谱法和核磁共振测定14和1/2型猪链球菌荚膜多糖单糖组成分别为:Glc/Gal/GlcNAc/Rha/Neu5Ac(1∶2.94∶1.35∶0.24∶0.37)和Glc/Gal/GlcNAc/GalNAc/Rha/Neu5Ac(1∶1.67∶1.05∶0.93∶0.72∶0.7)。并与已知的猪链球菌1、2型荚膜多糖的单糖组成进行比较分析,发现4种血清型荚膜多糖都具有Glc、GlcNAc、Gal和Neu5Ac,但单糖组成和比列并无明显相似性,这种交叉抗原性可能是由于荚膜多糖的空间结构相似性和(或)细胞表面的其他成分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猪链球菌各血清型荚膜多糖合成相关基因保守区的功能与基因进化关系,【方法】在分析已知的猪链球菌1、2、7、9型荚膜多糖合成相关基因簇序列,及其各orf与猪链球菌33个血清型基因组DNA杂交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猪链球菌荚膜多糖合成相关基因簇具有与肺炎链球菌相似的盒样结构的假设。并采用PCR、测序和Southern印迹杂交等方法验证这些假设。【结果】结果显示,猪链球菌的荚膜多糖合成相关基因簇确存在与肺炎链球菌相似的盒样结构,5’端的前4个调节相关基因同源性极高,基因簇两端都有保守的侧翼基因,且在3’端的侧翼序列中找到了适于扩增荚膜多糖合成相关基因簇中血清型特异性区域的下游引物所在基因(aroA)。分析发现,各血清型的orfY、orfX、cpsA、cpsB、cpsC、cpsD和aroA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3.
应本刊特约,亲自撰述此文,以启迪后辈。借此致以衷心谢意。潘教授长期从事癌瘤的研究工作,卓有建树。她对科研的严谨态度和刻苦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4.
机械伤害和外源茉莉酸诱导豌豆幼苗H2O2系统性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豌豆(Pisum sativum L.)幼苗为试材, 采用DAB组织染色、CeCl3细胞化学染色和TiCl4显色等多种方法, 跟踪了伤害和外源茉莉酸(jasmonic acid, JA)处理后H2O2的时空动态变化. 结果显示, 伤害和外施JA可以诱导H2O2系统性产生, 无论是伤害叶片、邻近未伤害叶片还是低节位远端叶片, 伤害处理后1 h, H2O2含量即有所增加, 3~5 h后H2O2含量达到最大, 随后开始下降, 至处理后12 h, H2O2含量基本恢复到对照水平; 相应地, 伤害和JA处理后, 抗氧化酶类活性迅速提高; NADPH氧化酶抑制剂二苯基碘(diphenylene iodonium, DPI)可以显著抑制伤害和JA诱导的H2O2迸发. H2O2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 伤害和JA诱导产生的H2O2主要分布于质膜、细胞壁和细胞间隙. JA的胶体金免疫电子显微镜定位结果表明, 伤害后JA含量迅速增加, 显示在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和韧皮部筛管与伴胞分子中金颗粒数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植物弱光逆境生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弱光是目前影响设施生产的重要不利环境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弱光对植物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及其信号转导途径,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植物对弱光的适应途径和今后植物弱光逆境生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以无性繁殖的一年生莱阳矮樱桃( Prunus pseudocerasus L. "Laiyang")幼苗为试材,研究了弱光对樱桃叶片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樱桃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降低;而MDA含量和膜保护酶活性在弱光下也发生明显变化,其中MDA含量和POD活性上升;CAT活性下降;SOD在366 μmol*m-2*s-1和533.8 μmol*m-2*s-1光强下活性升高,而在228.8 μmol*m-2*s-1和83.9 μmol*m-2*s-1光强下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7.
细菌荚膜多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楷宬  陆承平  范伟兴 《微生物学报》2011,51(12):1578-1584
随着分子生物学、糖化学和免疫学的发展,细菌荚膜多糖的研究逐步深入.不仅对其特性及组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对其多糖合成相关基因、合成调节和致病性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研究.本文概括了细菌荚膜多糖的化学结构、合成相关基因、多样性产生机制、合成调节、功能与致病性和应用前景,总结其研究热点,以期为荚膜多糖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弱光下生长的葡萄叶片蒸腾速率和气孔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能够对生长环境产生生态适应性,这种适应性可从气孔导度、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等生态指标上反映出来。为了研究葡萄蒸腾特性对弱光环境的适应性变化,本试验以‘京玉’葡萄幼苗(Vitis vinefera cv. Jingyu)为试验材料,通过遮光处理(2个处理,分别遮光65%和85%)营造弱光环境,测定了在弱光环境下生长的葡萄叶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对光照强度的响应,同时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气孔的发育。结果表明,弱光环境下生长的葡萄幼苗,叶片的水势较高,但水分利用效率较低,叶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变化对光照强度的响应缓慢,而自然光下生长的葡萄叶片则反应较迅速。通过对气孔结构的研究发现,与自然光照环境下生长的植株相比,在弱光环境下生长的葡萄幼苗,叶片下表皮的气孔横轴变宽,大小气孔之间差异减少,气孔外突,表皮细胞变大甚至扭曲,角质层变薄。说明葡萄幼苗能够对弱光环境产生适应性变化,其蒸腾特性的变化与其气孔结构的变化相关,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一种检测人中期染色体原位切口移位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研究首次详细描述了在BrdU替代4个细胞周期以上的中期染色体上进行原位染色体切口移位的方法。研究证明,切口移位效率达峰值的最适温度为15—20℃,最佳时间为10—15分钟,DNasc Ⅰ的最佳浓度为2ng/ml。用本方法进行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原位切口移位带型表明,原位切口移位的染色体带型特征与已知的G带、R带有较明显的差异,是另一种新的带型。本方法较用’H-dTTP或Bio-dUTP作标记物进行染色体原位切口移位更简便、快速,不仅可用于活性基因在不同种类基因组内的分布研究,而且可能在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10.
许斌  周双宬  黄玉仙  瞿涤 《病毒学报》2006,22(5):369-374
通过建立鸭原代肝细胞-DHBV感染模型研究氧化苦参碱抗DHBV的作用。分别在DHBV感染前、感染同时以及感染后给药,利用打点杂交、Southern印迹核酸杂交和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培养细胞上清及细胞内病毒核酸,观察氧化苦参碱在病毒感染的各个环节所起的抗病毒作用。实验结果显示:1mg/mL氧化苦参碱处理细胞后,鸭原代肝细胞培养上清及细胞内的DHBV核酸明显低于病毒感染对照组,病毒抑制率达91.6%;在病毒感染同时加药对病毒的抑制率可达98.5%;感染后持续用药能使不同培养天数的鸭肝细胞内的DHBV核酸降低60.5%~96.6%;氧化苦参碱与DHBV共孵育后,可以使病毒感染力下降69.6%。结果说明氧化苦参碱可以在DHBV感染鸭原代肝细胞的多个环节,包括病毒吸附、进入细胞及细胞内复制等方面发挥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