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0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中国地方鸡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国幅员辽阔, 拥有丰富的鸡种遗传资源. 由于中国地方鸡种生产性能相对较低, 很难与国内外家禽公司育成的商业品种竞争, 现存数目较少, 有些已经濒临灭绝.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状况, 本研究采集了分布于中国各地的78个地方鸡品种血样, 并利用分布于13条染色体上27个微卫星标记进行分析. 通过对2740个样本的检测分析发现, 在所有27个微卫星座位中, 等位基因数从6~51个不等, 平均值为18.74. 所检测的78个品种的杂合度(H)均在0.5以上, 所有品种的平均杂合度值为0.622, 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573. 与国外的同类研究相比, 这一结果表明中国的地方鸡品种具有更加广泛的遗传多样性. 在27个微卫星座位中, 总群内亚群的固定系数(FST)从0.065(LEI0166)到0.209(MCW0078)不等, 平均值为0.106. 在检测的位点中, 只有LEI0194位点在所有的群体中均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HWE), 而其他位点基本上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 由于小群体中的基因漂移及非随机交配, 一些保种场保存的地方品种(如狼山鸡)的杂合度相对较低, 而保种区的品种由于保种群群体较大, 杂合度也就相对较高. 中国地方鸡品种的高杂合度与其表型多样性是一致的. 通过Nei氏遗传距离和邻接法将中国地方鸡种进行聚类, 结果表明, 中国地方鸡品种可以分为六大类, 分类结果与品种的地理分布基本一致. 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中国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将对中国地方鸡品种的利用和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将大豆(Glycine max(L.)Merr.)哈密瓜(Cucumus melo L.var saccharinus)烟草(Nicotianatabacum L.)和毛白杨(Populus tometasa Carr.)的愈伤组织分别接种在附加IAA4毫克/升和激动素0.5毫克/升的Miller液体培养基上。烟草和哈密瓜的愈伤组织迅速地生长,能持续到50天左右;而大豆和毛白杨的愈伤组织生长缓慢,且20天就停止生长。 测定培养中IAA的消耗情况表明,接种大豆和哈密瓜的愈伤组织的培养液IAA消耗最快,到第四天就消耗完了;接种毛白杨愈伤组织的培养液IAA消耗次之,到第六天也消耗完了;接种烟草愈伤组织的培养液IAA消耗最慢,到第20天仍有加入量的2.8%。 培养液中IAA的消耗与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有密切的关系。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越高,IAA消耗越快,大豆、烟草和毛白杨愈伤组织的生长也随IAA的降低而减慢,但是哈密瓜愈伤组织的生长在IAA消耗完以后,仍能持续生长多日。因此可以认为有些愈伤组织的生长为其所包含的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所制约;有的并不如此。  相似文献   
3.
绿豆(Phaseolus vadiatus L.)子叶切段在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过程中,制备的染色质具有较高的RNA聚合酶活力;3天愈伤组绢的酶活力高于5天和7天的;3天、5天和7天加激素脱柱依次分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其酶活力均比不脱分化的高一倍以上;用DEAE-纤维素酶部,依据层析洗脱性质和层析图谱及对α-鹅膏菌素的敏感程度,证明三个峰是RNA聚合Ⅰ、Ⅱ和Ⅲ。  相似文献   
4.
RNase和DNase是参与核酸代谢的重要酶类之一,它们在植物体内既能降解RNA和DNA,又可以参与合成作用(Lehman,1976)。而IAAaes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对调节植物体内激素水平起主导作用,这在Galston工作中已有报道。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在哈密瓜子叶诱导形成二种类型的愈伤组织过程中,对核酸代谢的两个重要酶类RNase和DNase以及在氧化还原过程中两个重要酶类IAAase和过氧化物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用附加2ppm NAA 和0.5ppm 激动素或单附加高浓度(5—10ppm)激动素的 Miller 培养基,能诱导出两种形态不同的愈伤组织,前者松软如海绵,后者质硬成瘤状。只有瘤状愈伤组织在含高浓度激动素的Miller培养基中才能分化出芽,进而形成完整的植株。但改用 White 培养基,或以下胚轴为材料,都未获得再生植株。因此,认为植物产生愈伤组织和再分化为植株不仅与外源激素有关,而且因植物材料和营养条件而异。  相似文献   
6.
哈蜜瓜子叶切段接种在附加萘乙酸(NAA)2mg/l 和激动素0.5mg/l 或不加 NAA,只附加激动素10—15mg/l 的 Miller 培养基上,可以分别诱导出两种形态不同的愈伤组织。在30天的培养过程中前者疏松呈黄白色,最终不能分化出芽;而后者质硬如瘤状呈深绿色,15天左右有瘤状小突起,25—30天即可分化出无根的叶片状小植株。用盘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在培养不同时期(5、10、15、20、25天)分别测定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的同工酶。结果表明:在不同培养期,两种不同类型的愈伤组织均有四种脱氢酶存在。说明磷酸戊糖途径、三羧酸循环以及谷氨酸的代谢同时运行。但长芽愈伤组织中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的同工酶谱与不长芽的愈伤组织的有些不同。  相似文献   
7.
植物的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过程中会发生变异,并逐步丧失分化能力。这是组织培养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难题。近年来一些研究者试图采用一些方法阻止或延缓组织分化能力的衰减。但是效果和范围仍然是十分有限的。研究愈伤组织分化能力衰减的基本规律和内在变化,将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从而可以扩大组织培养在实际中的应用。本文就芹菜胚  相似文献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