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讨论了一类出生和死亡都具有密度制约的不育单种群害鼠模型,得到了各平衡点存在及局部渐近稳定的条件,证明了各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最后利用数值模拟验证了所得结论,并进一步分析了密度制约因素和传染率对于平衡点的稳定性及种群规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PLF-1对百合种球的促生作用及对百合尖刀镰孢菌的防治效果,采用平板对峙法评估淡紫紫孢菌对尖孢镰刀菌的拮抗效果,以及淡紫紫孢菌对百合抗尖孢镰刀菌的抗性作用。同时监测百合种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浓度为4.34×104 CFU/mL和4.34×105 CFU/mL的淡紫紫孢菌孢子悬浮液对百合种球表现为促进作用,浓度为4.34×104 CFU/mL时最高茎长达11 cm。平板拮抗实验中该淡紫紫孢菌菌株能有效抑制尖孢镰刀菌生长,抑制率高达72%。接种淡紫紫孢菌和病原菌的百合种球茎长会增长37.6%,根长会增长33%。该菌株能提高感染尖刀镰孢菌百合种球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有效抑制尖刀镰孢菌的毒害作用,促进植株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3.
大亚湾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孙翠慈  王友绍  孙松  张凤琴 《生态学报》2006,26(12):3948-3958
于2002年冬、春、夏和秋季对大亚湾浮游植物进行采样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和平面分布特征。并讨论了浮游植物与营养盐、水温及环流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2002年大亚湾浮游植物共鉴定出48属114种(包括变型和变种),丰度范围在5.79×104~5.37×106cells/m3之间,平均值为1.14×106cells/m3。其中硅藻共37属84种,其种数和细胞丰度都占绝对优势,平均丰度为1.08×106cells/m3,其次为甲藻,9属23种,平均丰度为9.91×104cells/m3。此外还鉴定出蓝藻和金藻。大亚湾浮游植物丰度变化呈单一周期型,春夏季高,秋冬季节低。虽然硅藻的丰度占优势,但秋季硅藻丰度降低(占总丰度75.8%)使甲藻和蓝藻所占比例上升。研究得出春夏季大亚湾浮游植物主要以沿岸暖水性种类为主,秋季和冬季除沿岸暖水种之外,广布种和大洋种也较多,尤其在冬季后者占优势。大亚湾浮游植物优势种类多,不同季节既有交叉又有演替。与以往调查资料相比,部分优势种发生变化,优势程度顺序和细胞丰度发生了一定改变,个体较大的细胞丰度优势逐渐增加。另外,受季风、潮流、地理位置及人类活动影响,大亚湾浮游植物丰度和群落结构有一定的季节和平面分布特征。大亚湾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在夏季偏低,尤其在大亚湾核电站和大鹏澳养殖区附近表现明显。大亚湾浮游植物的丰度、种数、优势种演替及群落结构等其它群落特征与营养盐尤其是氮、磷和N/P、水温、环流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短效不育剂控制下季节性繁殖害鼠种群的动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害鼠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害,人们可以利用杀鼠剂和不育剂对其进行控制.害鼠在摄食不育剂后导致不育,但有时不育鼠会恢复生育能力,生育后代,使种群规模增大.本文建立了灭杀控制和短效不育控制下害鼠种群的动态模型,在模型中每隔固定时间施行两种控制,在害鼠的繁殖具有季节性的前提下,分析了模型的形态以及害鼠不育率、灭杀率、控制间隔、不育剂有效期等参数对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不育率和灭杀率,以及较短的控制间隔会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可以使种群较小,甚至灭绝.短效不育剂限制了不育剂在控制害鼠上的作用,也降低了控制的效果.在使用短效不育剂控制害鼠的情况下,在繁殖季节后期,害鼠种群会有小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本文建立了一类捕食者具有阶段结构的捕食系统,计算得到了不存在食饵种群时捕食者种群模型和食饵种群存在时捕食系统的平衡点,并证明了平衡点的存在性.分析和比较了两个模型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最终确定了决定模型全局稳定性的捕食者种群基本再生数、食饵灭绝与否的捕食率阈值以及捕食存在时食饵种群的净增长率.  相似文献   
6.
我国害鼠不育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汉武  王荣欣  张凤琴  李秋英 《生态学报》2011,31(19):5484-5494
害鼠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导致严重的生态问题。人们采用各种方法防治鼠害,其中不育控制是一种新的方法。不育控制即通过某种手段使雄性或和雌性绝育,或阻碍胚胎着床,甚至阻断幼体生长,以降低生育率。不育控制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近年来,我国在利用不育技术控制害鼠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总结了国内该领域研究的部分结果。在实验室测试了多种不育剂。被测试的不育剂对相应的鼠类几乎都有不育作用;一些不育剂会影响鼠类的行为,这会减弱竞争性繁殖干扰的作用;一些不育剂在达到一定剂量后有致死作用,不育和灭杀的双重作用会产生更好的控制效果;还观察到不育个体的复孕现象,这会减弱控制效果;关于不育剂安全性的研究发现更昔洛韦和M001雄性不育灭鼠剂对家鸽没有任何毒性作用。大量野外实验证实不育剂对害鼠大都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实际控制中,控制面积不宜太小。利用数学模型所作的理论分析表明不育控制有不比灭杀控制差的效果;在决定种群是否灭绝上,不育率、灭杀率、选择性收获率等的作用是相同的。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一些今后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无论在实验室还是野外,除了种群动态外,还要记录更详细的数据,以期对不育控制有更详细的了解。要加大不育剂对非靶向动物和环境影响的研究。在不育控制这种干扰下,害鼠种群的变化必然导致与其相关的种群也作出相应的变化,这一方面的研究需要进行。每种控制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多种控制方法联合使用会达到更理想的效果。竞争性繁殖干扰现象是存在的,它使种群规模更小,在数学模型中,应体现出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7.
红树植物抗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重金属污染对红树植物生长的影响,红树植物吸收重金属并在其体内分布以及在这种污染环境下红树植物可能存在的抗性机制。红树植物是通过根部吸收重金属的,进入其体内的重金属除少量分布在叶表面的各种腺体组织中外,主要富集在根部;对吸收到体内的重金属红树植物通过细胞壁沉淀,液泡的区域化等有效方式以降低其毒性;红树植物还可通过渗透作用把重金属排除到体外以减少对自身的毒害;另外,生长在此环境下的红树植物以增强自身抗氧化系统来加强其抗重金属的能力。对今后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EMS诱变技术在小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一类带有潜伏年龄结构的手口足病模型,得到了基本再生数.如果基本再生数小于1,无病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如果基本再生数大于1,疾病是一致持续的.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具有三个时滞的Lotka-Volterra互惠系统;获得了正平衡点和Hopf分支存在的条件等;并对所获得的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