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对散养在30hm^2场地内的塞加羚羊(Saiga tatarica)一个敏殖群体在2000年12月(酱期及其前、后)和2001年5-7月(哺乳期)的昼间时间分配做了观察研究。数据用个体扫描-瞬时取样法收集。结果表明:①雌性塞加羚羊在交配期结束后,躺卧时间减少,进食时间增加;从前期到后期,站立时间连续递减;母羊分娩后2周内离群单独活动,往返于觅食地和幼仔隐藏地之间;第3周起,母仔合群。②雄性在交配期的移动多于交配前,交配后躺卧时间增加。③塞加羚羊时间分配的性别差异始于交配期;这时,雄性个体忙于追逐圈赶雌性,导致移动时间增加,躺卧减少;交配期后,雌性觅食时间突增,而雄性不变;雌性进入哺乳期后,各月觅食时间均多于雄性。以上时间分配的性别差异反映了它们的繁殖投资差异。上述结果暗示,对此类散养动物,应在其能量需求高峰期增加投食量,以提高繁殖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饲养条件下羚牛母幼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999年 2~ 4月期间对上海动物园繁殖场的羚牛做了有关母幼行为的初步研究。本文着重描述了羚牛的哺乳行为和母幼接触 ,并探讨了母幼关系的变化趋势。幼羚在 3日龄内吮乳频繁 ,每次吮乳( 4 56± 0 97)分钟。 3日龄后 ,母羚的哺乳次数明显减少 ,但每次哺乳的持续时间延长至 5~ 7分钟。母幼间的主要接触方式是嗅和舔 ,母羚对幼仔的接触主要集中于肛区 ( 48 8% )和头部 ( 2 5 5% )。随着幼羚周龄的增长 ,母幼关系的亲密度逐渐下降 ,主要表现在幼羚的独立性增强和母性投资的减少。  相似文献   
3.
西藏羌塘北部和青海可可西里地区冬季野生动物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11月1~23日,我们在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北部和青海可可西里保护区进行了一次长达1692km的野生动物调查,此次调查所覆盖的区域均为无人区,海拔在4800~5200m之间。本次调查显示,冬季该荒漠/高山草原区域内,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是分布最多的有蹄类物种。在全长1692km,宽2km的样线上,共记录到5999只藏羚羊。在每个分区内的密度各不相同,从0.03/km^2到9.21/km^2,平均为1.77只/km^2。在调查期间,明显的雄性个体群平均为6.3只/群,雌性个体群平均为6.4只/群,同时我们也记录到了100只以上的雌雄集合群。由此可见,藏羚羊正进入冬季的交配期,在一些区域出现了集中分布的现象。我们依然不清楚这些开始集中的雌性藏羚羊分别来自哪几个迁徙种群,和各个产仔地的明确关系,以及雄性藏羚羊又来自哪些区域。相比较而言,在同一纬度区域内其它有蹄类物种的密度相对较低,只有当向东进入可可西里之后才有所上升。其中,在可可西里保护区记录到的野牦牛(Bos grunniens)占总数的73%(n=977),藏野驴(Equus kiang)占48%(n=527)以及藏原羚(Gazella picticaudata)占95%(n=146)。西藏的羌塘北部地区对于藏羚羊是重要的冬季分布区,而可可西里地区不仅是几个藏羚羊种群重要的产仔地,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野牦牛种群的避难所。另外,本文还讨论了青藏公路东部有人区内的野生动物和草场的情况。在该区域内,已出现多个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的保护组织。  相似文献   
4.
藏羚羊雌性种群的迁徙行为和产仔行为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2005年6~7月,我们在新疆昆仑山西部的一处藏羚羊繁殖地,对一个雌性藏羚羊的迁徙种群进行了研究。整个调查区域的海拔是4500~5000m,植被覆盖率小于5%,主要植被是垫状驼绒藜(Ceratoidescompacta)。根据研究结果,我们估计在本产仔季节,共有4000~4500头雌性藏羚羊迁徙聚集到一个1200km2的区域内,集中产仔地面积约为350km2。产仔的高峰期是在6月18日~7月7日,其间只有40%的成年雌性产仔,这可能和2004年冬西藏阿鲁盆地的降雪量较大导致藏羚羊在交配期和怀孕期身体条件较弱有关。这个区域的雌性藏羚羊迁徙自西藏的西部,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之间到达该区域,然后在7月上旬开始返回。研究区域内的狼、赤狐和大型猛禽是主要的捕食者,但是出现的频次很少。研究区域内大部分藏羚羊成体和幼仔的死亡和天敌捕食没有关系。我们对藏羚羊主要采食的植物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没有发现这个区域和其南部其他区域的差异,所以食物可能不是藏羚羊迁徙的主要原因。躲避捕食者、躲避传播寄生虫病的昆虫干扰、或者是避开牧民和家畜,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藏羚羊雌性迁徙到这个区域产仔。基于本次研究,我们建议新疆和田地区能够对这个产仔地进行严格保护,禁止产仔期的人类干扰,同时有必要考虑建立一个大型保护区,或者和相邻保护区联合起来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5.
黄麂标记行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玥  康蔼黎  苏铁  张恩迪 《四川动物》2003,22(2):73-75,72
2002年3-4月对上海动物园人工饲养的黄麂(Muntiacus reevesi)的标记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黄麂的标记方式可分为用面腺(包括额腺和眶前腺)、尿液和粪便标记3种。雌雄黄麂用面腺标记的频次差异显著(P<0,01)。面腺标记是雄麂最主要的标记方式,占总标记次数的74.27%;雌麂最主要的标记方式是排便(48.10%)和排尿(44.30%)。进入发情期后,个体的标记行为变得频繁,雄性个体的这种差异尤为显著(P<0.05),这说明黄麂的标记行为具有发情信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