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8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彩色图像分析仪,对马蛔虫受精卵有丝分裂各期进行形态学测量,每期测量50个细胞。从细胞水平测量计算了8项形态计量参数,其中5项参数的显著差异率在83%以上,反映了分裂各期的卵细胞的异型性。这些形态计量参数,为分析细胞有丝分裂形态变化的定量指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肝脏的结构     
一、肝脏的组織学結构 (一) 肝脏的基本結构肝脏的基本結构是肝小叶,肝脏是由无数結构相同的,大小及形态相似的肝小叶所組成。因此肝小叶对于肝脏說来犹如腎单位之对于腎脏一般。二者都是这两个器官的基本单位。鼠的肝很小但与大象的肝之不同点就是在于肝小叶的数目及大小不同而已。肝小叶彼此被結締組織所分离,后  相似文献   
3.
5只不麻醉正常狗的肾血浆流量(对氨基马尿酸清除率)和肾小球滤过率(肌酐清除率)分别为160(毫升/分)和44(毫升/分)。2只神经原型高血压狗肾血浆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144和63。3只肾型高血压狗肾血浆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110和44。神经原型狗或肾型狗的肾血浆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部分与正常狗相应比较时,并无显著差异。5只不麻醉正常狗静脉注射萝芙木碱0.2—1毫克/公斤后,在血压骤降期间内,肾小球滤过率及肾血浆流量等也都明显下降,在血压复原后1小时内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血浆流量降低。5只高血压狗每天口服萝芙木碱2—8毫克/公斤共10天,于血压显著下降后肾血浆流量(5只)和肾小球滤过率(3只)明显的增加,血球比容量(5只)则较给药前减低;停药后肾血浆流量,肾小球滤过率及血球比容量均恢复到给药前水平。在给药前后肾血浆流量和肾小球滤过部分无变化。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干预措施对噪声污染大鼠脑组织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将5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噪声污染组(分为30、60、80 d B三个组)、干预组(利血平+80 d B),每组10只动物。每天刺激1次,每次刺激30 min,连续刺激15 d。第16天解剖出脑组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发现,噪声污染组大脑前额叶皮质(PFC)和海马(Hipp)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水平比对照组分别升高了22.87%、50.35%、94.65%和12.00%、31.76%、61.83%;干预组NA水平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33.66%和52.06%;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noradrenaline transporter, NAt)水平比对照组分别升高了22.87%、50.35%、94.65%和12.00%、31.76%、61.83%,干预组NAt水平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33.66%和52.06%;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水平比对照组分别升高了24.87%、39.27%、67.41%和44.97%、80.81%、95.84%,干预组BDNF水平比对照组分别升高了16.36%和14.34%,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噪声污染组;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B, Trk B)水平比对照组分别升高了32.64%、59.95%、82.64%和31.02%、57.31%、80.23%,干预组Trk B水平比对照组分别升高了4.75%和10.52%,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噪声污染组。结果显示,噪声污染使动物体内去甲肾上腺素等水平升高,去甲肾上腺素是噪声污染引起组织器官损伤的主要因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酪氨酸激酶受体B防止神经元受损死亡,改善神经元的病理状态,利血平使去甲肾上腺素耗竭,保护组织器官免受噪声污染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和Tp-Te间期离散度(Tp-Ted)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40例确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按照心律失常类型分为室性心动过速组,室性早搏组以及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分析并比较各组患者心电图Tp-Te间期及Tp-Ted的变化情况。结果:急性期FPG、Tp-Te、Tp-Ted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与恢复期之间TG、CHOL、LDL-C、K+、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室性心律失常组与室性心动过速组及室性早搏组比较,Tp-Te和Tp-Ted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性早搏组和室性心动过速组比较,Tp-Te和Tp-Ted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Te间期和Tp-Ted可用于区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类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抗反转录病毒疗法(ART)能够有效控制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的复制,但是不能将其完全清除。至2012年底,全球仍有3 500万HIV-1感染者,同年约160万人死于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及其相关疾病。HIV-1感染难以根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机体内HIV-1潜伏储存库(Reservoir)的存在。HIV-1潜伏储存库主要由CD4+T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构成,与CD4+T细胞相比,目前研究者对单核巨噬系细胞中HIV-1病毒复制机制尚不明了,且缺乏适宜的研究体系。因此,为探讨单核细胞活化或分化信号对HIV-1复制的影响,我们建立了旨在研究HIV-1前病毒转录调控机制的人单核巨噬细胞系模型。【方法】构建env区域移码突变和nef区域携带EGFP或Nano Luc报告基因的HIV-1 NLn GFP-Kp或NLn Nano Luc-Kp重组病毒,分别感染2种人单核细胞系THP-1或U937细胞。通过有限稀释法制备单克隆细胞系,利用流式细胞术或Nano Luc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检测报告基因的表达。筛选EGFP或Nano Luc阴性表达的细胞克隆,经激活剂佛波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刺激后鉴定潜伏感染的细胞克隆。【结果】研究中鉴定了4个HIV-1潜伏感染的细胞克隆。其中2个是表达EGFP的THP-1克隆,2个是以Nano Luc为报告基因的U937克隆。这些克隆在PMA刺激处理后皆有报告基因的表达,而在恒态条件下未检测到报告基因的表达。【结论】成功建立了4个HIV-1潜伏感染的人单核细胞系克隆,该模型有助于理解单核巨噬系细胞的HIV-1病毒复制机制,可能成为进一步研究HIV-1前病毒转录调控机制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7.
【背景】种植广谱抗真菌水稻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环境生物安全问题,对其植株的化学成分进行实质等同性分析是转基因水稻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方法】以表达广谱抗真菌蛋白转基因水稻转品1和转品8及其相应非转基因水稻七丝软粘的秸秆为研究材料,采用化学法和扫描电镜技术分析外源基因的导入对水稻秸秆化学成分以及组织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1)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广谱抗真菌转基因水稻转品1和转品8与其非转基因水稻七丝软粘叶片、叶鞘和茎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以及粗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品种间化学成分的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2)广谱抗真菌转基因水稻叶片表皮的硅质瘤状结构以及气孔的形状和致密程度与其非转基因水稻七丝软粘相似;茎壁、厚壁组织、薄壁组织以及大小维管束的形态和分布情况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与意义】表达广谱抗真菌蛋白转基因水稻秸秆的化学成分和组织显微结构与非转基因水稻基本一致。这为广谱抗真菌转基因水稻的环境安全性评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南亚热带人工林种植对赤红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南亚热带地区桉树、杉木、马尾松、米老排和红锥5种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Elliott湿筛法和Le Bissonnais(LB)法研究了人工林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5种人工林土壤经湿筛法处理后,水稳性团聚体(WR>0.25)均在62.2%以上,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介于1.58~3.71和0.57~2.02 mm,表现为杉木林最大,桉树林最小。各林分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PAD)介于4.6%~31.5%之间;采用转移矩阵法评价5种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得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数(ASI)为杉木林>红锥林>米老排林>马尾松林>桉树林。在LB法3种处理下,快速湿润处理(FW)对土壤团聚体的破坏程度最大,说明消散作用是研究区团粒崩解的主要机制;预湿润振荡处理(WS)的破坏程度最小;慢速湿润处理(SW)介于两者之间,MWD和GMD值变化一致,均表现为WS>SW>FW,且随土层的加深,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5种人工林土壤在LB法FW处理下团聚体GMD值与湿筛法ASI、MWD、GMD均达到显著正相关,表明湿筛法与LB法的FW处理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用于表征南亚热带赤红壤地区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综合MWD、GMD、PAD和ASI等团聚体稳定性指标,杉木人工林比其他4种人工林更有助于土壤团聚水平的提高,其土壤结构相对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9.
川西亚高山5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格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样方法研究了川西亚高山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BF)、针阔混交林(MF)、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林(FF)、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林(SF)和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林(CF)的碳贮量、组成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 1)在5种森林生态系统中, 土壤碳含量和碳贮量都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极显著地降低, 且与土壤深度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2)地被物碳贮量分别为SF(23.97±1.77) > FF(21.35±3.64) > MF(11.78±1.21)>CF(9.09±0.91) >BF(8.16±1.34 103 kg C·hm–2), 对生态系统总碳贮量的贡献率差异不显著, 约占3%~4%; 3)乔木层对植物碳贮量贡献最多, 根系碳贮量占植物碳贮量的比例在13%~19%之间; 4)SF和FF的碳贮存以植物为主, MF、BF和CF的碳贮存则以土壤为主; 5)整个生态系统的碳贮量依次为SF(729.92±43.49)>FF(618.86±53.97)>MF(353.88±21.76)>BF(247.79± 17.15)>CF(244.52±18.70 103 kg C·hm–2), 差异显著, 对应的短期碳固定能力则依次为2.97、3.80、5.15、3.33和4.84 103 kg C·hm–2·a–1。在没有破坏性干扰前提下, 川西亚高山次生林恢复是大气中碳沉降的潜在碳汇。合适的树种及其搭配比例、造林模式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对策, 是促进该区域植被快速恢复和增加碳贮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川西亚高山采伐迹地草坡群落对模拟增温的短期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 OTC),研究了川西亚高山采伐迹地草坡群落物候、群落结构和地上生物量对模拟增温的初期响应.生长季中OTC内日平均气温较对照(CK)增加2.2 ℃,5 cm土壤温度增加0.8 ℃.和CK相比,建群种牛尾蒿和糙野青茅萌动期、花蕾期和花期均显著提前,而枯黄期显著推迟.群落各种群高度、密度和重要值增加、减少或无影响,生物多样性指数有所下降,群落结构发生一定变化.OTC内糙野青茅和牛尾蒿地上生物量较CK分别增加46.3%和42.0%.中华羊茅和其它草类植物地上生物量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地上总生物量增加3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