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沸石对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在花岗岩发育的赤红壤上进行的天然沸石混施化肥的盆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沸石提高了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显著促进玉米的生长,增加玉米的生物量和提高了玉米对N,P,K的吸收量,15N示踪技术表明,沸石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氮肥的利用率,两造玉米最高的氮肥利用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8.8%和60.0%,土壤的分析结果表明,沸石处理也可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和土壤pH值。  相似文献   
2.
酸性硫酸盐土水改旱后土壤化学性状的变异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了酸性硫酸盐水稻土改为旱作后土壤化学性状的变异以及比较不同利用方式之间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酸性硫酸盐水稻土改种甜玉米和蔬菜后,土壤化学性状发生显著变化.耕层土壤酸度、水溶性硫酸根含量、土壤活性铝和活性铁含量均显著降低.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建议对水改旱后的环境效应进行深入研究以及进行定位观测,以便合理利用这一特殊的土壤资源  相似文献   
3.
广州地区晚稻田CH4和N2O的排放通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用密闭箱法同时研究了广州地区晚稻田CH4和N2 O的排放通量。结果表明 ,连续淹水、常规连作和水旱轮作等 3种处理的CH4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 1 7 63、2 84和0 36mg·m- 2 ·h- 1 ,而N2 O的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 6 74、1 1 69和 55 0 7μgN2 O N·m- 2 ·h- 1 ,表明稻田连续淹水显著增加CH4的排放而降低N2 O的排放。水旱轮作降低CH4排放而提高N2 O的排放 ,说明稻田CH4和N2 O排放之间存在着消长关系。讨论了这 2种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 ,并初步分析了它们对温室效应的相对贡献。  相似文献   
4.
天然沸石对土壤保肥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通过模拟土柱淋洗试验,探讨了沸石对华南地区退化坡地土壤养分保持能力的影响,分析了土柱淋洗后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华南地区4种退化坡地土壤上,土柱淋洗液中N和K的含量随着沸石用量水平的增加而下降,不同水平沸石处理的淋洗液中P含量都极低(痕量),模拟土柱淋洗后土壤中的有效N,有效P和有效K含量随着沸石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表明不同水平沸石处理对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随着沸石用量的增加,土壤中的无机磷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加最显著的无机磷形态是铝磷,其次是铁磷,而钙磷和闭蓄态磷则没有明显差异,沸石的 用不会增加土壤淋洗液中硝态氮含量。  相似文献   
5.
不同耕作方法对水稻生长和土壤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7  
1998-1999年在华南双季稻田研究了不同耕作方法水稻生长和土壤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抛秧条件下,免耗水稻分蘖数,有效穗数和实粒数减少,水稻产量比传统耕降低13.4%,经济效益减少10.9%,免耕土壤容重和硬度增大,癖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有效P,K降低,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减少,而土壤细菌数量增加,酶活性增强,轻耕和传统耕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相似,但轻耕水稻有效穗数和千粒重较高,水稻产量比传统耕增加2.1%,轻耕降低了耕作成本,经济效益比传统耕作提高11.0%。  相似文献   
6.
在西南农业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农场的田间试验表明,长期淹水是我国西南地区冬灌田水稻生长期CH4排放通量高于一般水田的主要原因.土壤淹水前连续干燥的时间越长,水稻生长期CH4排放通量越低,但这种作用仅能维持一季水稻生长期.冬灌田冬季排干,种植冬小麦,次年水稻生长期CH4平均排放通量可减少63~72%.如果我国西南地区冬灌田的水利设施能够得到有效改善,改冬灌为冬排,一年一季水稻为一水一旱,将可提高该类土壤生产力和大大减少我国稻田CH4排放总量.  相似文献   
7.
用密闭箱法同时研究了广州地区晚稻田CH4和N2O的排放通量。结果表明,连续淹水、常规连作和水旱轮作等3种处理的CH4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763、2.84和0.36mg·m-2·h-1,而N2O的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6.74、11.69和55.07μgN2O-N·m-2·h-1,表明稻田连续淹水显著增加CH4的排放而降低N2O的排放。水旱轮作降低CH4排放而提高N2O的排放,说明稻田CH4和N2O排放之间存在着消长关系。讨论了这2种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并初步分析了它们对温室效应的相对贡献。  相似文献   
8.
植物地上部氮素损失及其机理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地上部气态氮化合物挥发是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大气NH3和N2O的重要来源, 因此, 研究植物氮素挥发损失对于大气环境保护和提高氮肥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各种气态氮化物(NH3、NO、NO2、N2O和N2)损失及其机理, 结果表明, 活性氮源积累和同化的不平衡, 是植物氮素挥发损失的主要因素; 环境条件(光、温、水、肥、气)和植物生理病害、衰老等因素, 均可引起植物活性氮源积累和同化的不平衡, 导致植物地上部氮素的挥发损失, 但各种气体氮化物能否从叶面挥发, 还要取决于气体氮化物的补偿点; NH3和N2O是主要的植物氮素损失形态, 主要氮素挥发损失发生在生育后期, 但不同氮素损失形态对植物生育期的响应并未完全相同。该文较完整地归纳总结了植物氮素挥发损失的作用机理, 指出了目前研究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氮素损失形态间的内在关系并不清楚, 尚不能完整地解释植物氮素挥发损失机制, 尤其是酶催化协同机制; 2)植物叶际气态氮化物交换(包括吸收和释放)作用及其机理也未完全清楚, 因而难以正确评估植物氮素的挥发损失; 3)植物衰老对增强氮素挥发损失有明显促进效果, 但有关其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4)缺乏可行的抑制植物氮素挥发技术方法, 故还难以有效缓解肥料氮的挥发损失, 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冬季水分管理方式对稻田CH4排放量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西南农业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农场的田间试验表明 ,长期淹水是我国西南地区冬灌田水稻生长期CH4排放通量高于一般水田的主要原因 .土壤淹水前连续干燥的时间越长 ,水稻生长期CH4排放通量越低 ,但这种作用仅能维持一季水稻生长期 .冬灌田冬季排干 ,种植冬小麦 ,次年水稻生长期CH4平均排放通量可减少 63~ 72 % .如果我国西南地区冬灌田的水利设施能够得到有效改善 ,改冬灌为冬排 ,一年一季水稻为一水一旱 ,将可提高该类土壤生产力和大大减少我国稻田CH4排放总量 .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