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我国北方草原沙漠化过程中土壤碳、氮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境内75个样点土壤质地、全碳、全氮的测定和地上植被状况分析结果表明,草原沙漠化过程不同阶段的变化体现在土壤氮、碳、粘粒含量的有规律变化,土壤氮、碳含量减少、质地变粗;土壤氮、碳含量与粘粒含量间呈显著相关性,氮含量与粘粒含量间的相关系数(0.901)分别大于碳、氮含量间的相关系数(0.627)和碳含量与粘粒含量间的相关系数(0.642).土壤中粘粒含量显著减少.土壤中氮元素的衰减比碳元素明显;沙质草原沙漠化不同阶段的C/N比呈现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沙质草原沙漠化过程不同阶段稳定性与恢复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持  朱志梅  刘颖茹 《生态学报》2003,23(12):2545-2549
应用1984、2001、2002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的野外调查样方资料,采用群落盖度变化;植物种在样方中出现频度的变异性、生物量的变异性和卢多样性指数作为指标,综合的分析沙漠化过程不同阶段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沙漠化过程不同阶段盖度的下降比例并不是均匀的(35%→25%→15%→5%→0%),这种不均匀性可以反映出演变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保守性和易变性,下降比例越小,说明这一阶段越保守,从而也越稳定;(2)不同阶段1m^2样方内所包含的物种数量,以及物种数量的变异系数(0.31→0.34→0.64→0.67)反映了演变的不均匀性;(3)不同阶段1m^2样方内生物量的变异系数(0.50→0.49→0.66→0.64)反映出演变的不均匀性;(4)通常β多样性指数被表示为群落间相似性指数(0.81→0.60—0.32→0.00),沙漠化过程中相邻两个阶段的相似性越高,说明稳定性也越高。以上几个指标反映的趋势是一致的。恢复性与稳定性正好相反,越稳定的阶段越不容易恢复,反之,越容易恢复。  相似文献   
3.
刈割对蜈蚣草的砷吸收和植物修复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以野生苗移栽的蜈蚣草为试材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收获次数对蜈蚣草生长、砷吸收和植物修复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3次收获中 ,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 ,不同砷浓度处理之间蜈蚣草生物量的差异逐步缩小 ;不加砷的对照处理中 ,每次收获后的砷吸收速率下降趋势 ,而在 3个加砷处理中 ,第 2次收获和第 3次收获的蜈蚣草的吸砷速率为 6 3~ 75 μg/ (plant· d)、4 4~ 5 5μg/ (plant· d) ,均显著高于第 1次收获时的吸收速率。表明多次收获并没有降低砷的积累速度。由此可见 ,通过适当增加蜈蚣草的收获次数是提高砷修复效率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