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拥有丰富的两栖类动物资源,它是中国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中国对两栖类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还有很多不足,尤其是关于两栖类皮肤活性生物分子的研究开发工作,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着眼于疾病治疗因子的筛选和生物活性分子的发现,对中国部分两栖类动物进行了系统的筛选研究。发现了一系列的生物活性分子和可能具临床应用价值的生物因子,并结合中国及世界两栖类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主要从药物开发和资源保护的角度对中国两栖类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喙尾琵琶甲Blaps rynchopetera Fairmaire是云南彝族长期广泛使用的昆虫药物,其虫体和防御液均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为明确药用昆虫喙尾琵琶甲刺激性防御液的组成、组分含量及抗菌活性的季节性变化,本研究通过常规饲养喙尾琵琶甲成虫,每月初对该昆虫尾部采用直接刺激法收集防御液,观察其状态特征,应用GC-MS分析其组成及组分含量变化,并选择具有季节特征月份的防御液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防御液月采集率为0.06%~0.40%,年均采集率0.22%,月间分泌量差异较大。不同月份采集的防御液的状态及抑菌效果亦有所差异,在气温较低月份采集的防御液不分层,颜色为红棕色,采集的量相对偏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的MIC等于或大于512 μg/mL;气温较高的月份所得防御液,分层情况良好,液体呈现黄棕色,采集的量相对偏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64 μg/mL,大肠埃希菌的MIC为256 μg/mL,白色假丝酵母菌的MIC为512 μg/mL。通过GC-MS分析鉴定出喙尾琵琶甲防御液中的6个主要组分:对苯醌,2-甲基-1,4-苯醌,2-乙基-1,4-苯醌,1-十三烯、2-甲基-1,4-苯二酚和4-乙基-1,3-苯二酚,比较发现1-12月间采集防御液的主要成分及各组分相对含量差异较大。综上所述,喙尾琵琶甲刺激性防御液的组成、组分含量及抗菌活性会呈现出季节性的差异,其抗菌活性的差异与醌类、酚类组分相对含量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