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吸毒肺结核患者临床特点及吸毒对肺结核的影响.方法:对比两组结核病类型分布、临床症状、检验结果、胸部X线特点,统计学处理用SPSS11.0软件,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吸毒组中临床症状、痰涂片阳性率、PPD皮试阳性率、PPD皮试强阳性率、胸部X线病变分布范围、空洞、支气管播散及病变形态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结核病类型分布及结核抗体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吸毒患者肺的感染易感性明显增加,肺部防御功能受损,而吸毒能明显加重肺结核病情.  相似文献   
2.
塑料自20世纪首次合成以来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塑料稳定的高分子结构导致了塑料废弃物的持续堆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造成严重威胁。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是产量最高的一种聚酯类塑料,近年来PET水解酶的相关研究展现出生物酶法对塑料进行降解、回收的巨大潜力,也为塑料生物降解机制研究建立了参考范例。本文综述了不同微生物来源的PET水解酶及其PET降解能力,阐述了最具代表性的PET水解酶—IsPETase降解PET的催化机理,并总结了近年来通过酶工程改造而获得的高效降解酶,为未来的PET降解机制研究、PET高效降解酶的进一步挖掘和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发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分子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分子进化水平上分析流感的起源及发展问题,研究目前爆发的H1N1病毒的HA分子的变异行为.方法:以GenBank公布的甲型流感H1N1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核酸序列和我国及世界范围内近几年来报告的H1N1流感病毒HA的核酸及氨基酸序列为研究对象,利用CLUSTAL 1.83和NetNGlyc 1.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HA核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将其糖基化位点、氨基酸序列和抗原决定簇与以往流感病毒进行了比较.同时,还将人源和猪源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最新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除了在60,259,453,512位点高度保守区域与之前爆发的流感病毒一致外,在249位点新出现1个"-NTT-"的糖基化位点.发现所有的甲型病毒的氨基酸序列在8个氨基酸位点均发生改变,而8个氨基酸位点位于6个抗原抗原决定簇上.结论:糖基化位点的增加,氨基酸位点的改变导致抗原决定簇的改变,即抗原性漂移现象,都成为引起其传染性改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Bir1p是酵母凋亡途径中抑制细胞凋亡的重要蛋白,Survivin是Bir1p的人源同源物,Survivin第34位氨基酸T向A的突变能使其功能逆转.将Survivin及其突变体Survivin(T34A)的基因分别构建到组成型穿梭表达质粒pGAPZA中,整合入毕赤酵母的基因组,分析对酵母细胞凋亡的影响.酵母生长曲线、MTT及流式细胞仪测定数据显示,Survivin和其突变体基因在酵母中的表达分别抑制和促进了酵母凋亡.多样的工艺对工业用酵母的凋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本研究为工程酵母的理性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黄海捕捞的丝背细鳞鲀(Stephanolepis cirrhifer)为实验样本,共100尾,体全长7.00~14.50 cm,体重7.96~136.54 g。对其外部形态进行观察绘图描述,分析其鱼体侧面和头部、第二背鳍鳍条和鳞片的形态特征。对可量性状与可数性状进行测量和线性回归分析。对背鳍鳍条、尾鳍鳍条、臀鳍鳍条和胸鳍鳍条数量进行统计。观察发现,(1)体表被形态多样的绒状鳞片,鳞片为形似盾鳞的骨鳞,由基板和骨质凸起组成;腹鳍棘与腹部之间具有一可收缩的皮质三角形结构,体表布满黑色条纹与黑色斑点,以眼部为中心向外延伸出6条主侧线(背侧线、框上线、框下线、前鳃盖线、下颌线、上颞线)为其外部形态的明显特征。(2)线性相关性最好的是全长(TL)/体长(SL),其比值变动范围最小,雌雄差异小,相关方程为:SL=0.8239TL﹣0.0471(R2=0.9763);线性相关性最差的是头长/吻长,其比值不仅变动最大,而且雌雄的差异最大。(3)体长(SL)与体重(W)的关系为:W=2.3743e0.2803SL(R2=0.96);雄性:W=2.5406e0.2737SL(R2=0.96),雌性:W=2.0328e0.2954SL(R2=0.95)。(4)鱼鳍鳍条数量:第一背鳍为两根背鳍棘,第二背鳍30~34;臀鳍29~34;胸鳍12;尾鳍13;腹鳍为一个腹鳍棘。雌雄第二背鳍的第二根鳍条长度存在差异,雄性长度比雌性长约1/6~1/5。丝背细鳞鲀在黄海的出现,说明该鱼种洄游分布范围已经扩大到黄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接受椎体成形术后再次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到2015年1月就诊于我院诊断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且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患者,收集患者的诊疗信息及影像学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及基于定量CT测量的骨矿物含量、骨水泥注射占椎体体积的比、骨水泥的分布及骨水泥的渗漏情况。将单椎体骨折且在随访时间内再次新发椎体骨折的患者分为A组,未骨折的患者分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之间的参数的差异,并利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再次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287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随访时间为34.7±17.8个月,压缩性骨折最常见的椎体依次为L1(29.1%)、T12(20.8%)及L2(13.5%)。在随访时间内共有32例患者再次发生椎体骨折。252例单椎体骨折患者中,26例(A组)再次发生骨折,226例(B组)未发生骨折。A组骨矿物含量低于B组(P0.001),骨水泥分布较B组差(P0.001),年龄高于B组(P0.001)且骨水泥渗漏发生率(34.6%)高于B组(13.7%)(P=0.006),两组在骨水泥占椎体的比、后凸程度、性别比例没有统计学差异。回归分析显示骨矿物含量(OR=1.092,P0.001)、年龄(OR=1.091,P0.001)及骨水泥渗漏(OR=1.200,P=0.002)均是再次骨折的危险因素,骨水泥的均匀分布是保护因素(OR=0.922,P0.001)。结论:年龄较大且骨质较差的患者容易再次发生椎体骨折,在行椎体成形术过程中应尽量使骨水泥均匀分布并避免骨水泥的渗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