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GRAS家族HAM亚家族基因是维持植物茎端分生组织(shoot apical meristem,SAM)未分化状态的重要因子,并影响着植物的成花转化进程。该研究基于转录组数据中甘菊(Chrysanthemum lavandulifolium)HAM亚家族基因同源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 PCR技术从甘菊中克隆得到3个HAM类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克隆的3个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分别为1 845、1 479和1 881 bp,分别编码614、492和626个氨基酸。Blastp分析显示,3个基因的编码蛋白均含有典型HAM亚家族蛋白特征,并与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SCL6蛋白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分别达到了94.39%、91.90%和94.27%。进一步分析表明,3个基因的编码蛋白与所有拟南芥GRAS家族中的SCL6蛋白进化关系最近,故将其分别命名为ClSCL6a、ClSCL6b和ClSCL6c。荧光定量分析显示,3个ClSCL6基因均在甘菊茎中表达量最高,而在根和花中表达量普遍较低。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花器官中,3个ClSCL6基因均有表达,其中ClSCL6a在管状花花粉散开前达到表达高峰,ClSCL6b和ClSCL6c则在小花蕾时期表达量最高,在其他时期表达水平差异不大。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ClSCL6在菊花成花转化过程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山丹居群在孢粉学方面的遗传多样性,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对25个居群的山丹花粉进行了形态观察,结果表明:山丹花粉粒形态为单花粉粒,极面观为椭圆体,具单萌发沟。不同居群的花粉粒在大小、网眼直径、萌发沟宽、P/E值和外壁纹饰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且居群间花粉性状的变异大于居群内的变异,最大变异系数达25.52%。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秋季不同叶色美国红栌叶片的生理差异,以秋季同一植株上红色、中间色、绿色三种颜色的美国红栌叶片为试材,测定了叶片中色素物质含量、酶活性以及叶片可溶性内含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红色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低,PAL、POD酶活性较高,花青素苷/叶绿素的比值较大,从而使叶色显现红色;而在绿色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高,PAL、POD酶活性较小,花青素苷/叶绿素的比值较低,叶片显现绿色。通过可溶性内含物测定可知,在红色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均与花青素苷/叶绿素的比值达到显著相关水平,表明这些内含物的积累有利于花色素苷的合成。  相似文献   
4.
不同山丹居群在保定的生长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5个居群的山丹在保定地区的物候期、生长期特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山丹居群的物候期存在明显差异。萌芽期和开花期最早的为辽宁居群,最晚的为易县和邯郸居群,萌芽期相差37~39 d,开花期相差将近3个月。25个居群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花蕾发育期、花期天数、生长周期)所需的时间长短不一。不同居群山丹生长曲线基本一致,均为慢-快-慢的生长趋势。相关分析表明纬度与山丹的萌芽期、现蕾期、始花期、末花期、果熟期、枯萎期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山丹的自然物候期也存在明显早、晚差异,这为百合育种提供了良好的资源。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山丹种质资源花器官的多样性,对国内山丹资源进行引种种植观测。结果表明,25个山丹居群的花器官性状表现出一定差异。差异主要来源于花蕾毛的有无、花瓣宽、反卷度及花色等性状,其中花朵直径、花药长与地理因子(经度、纬度、海拔)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根据主要花器官性状对25个居群进行类平均UPGMA聚类,可以分为5类,结果表明山丹居群花器官性状的聚类与地理位置及海拔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野生大花溲疏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植物名称 野生大花溲疏(Deutzia grandiflora Bge.)。  相似文献   
7.
铁线莲属(Clematis L.)为毛茛科大属之一,具有重要的园艺与药用价值。为探讨铁线莲属植物染色体组演化规律,揭示属下组间及种间的亲缘关系,该研究采用常规压片法对铁线莲属21个类群的根尖进行处理、压片,对染色体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及核型分析,同时利用Ward联接法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狭裂太行铁线莲、毛果扬子铁线莲、卷萼铁线莲、中印铁线莲、钝萼铁线莲的染色体形态为首次报道。结果表明:铁线莲属21个类群均为二倍体,染色体数均为16(2n=2x=16),除中印铁线莲外其他类群均具随体;长瓣铁线莲、钝萼铁线莲、芹叶铁线莲、褐毛铁线莲、C.flammula、毛果扬子铁线莲的染色体为“2B”型,其他类群染色体为“2A”型;铁线莲属核型不对称系数在60.29%~63.79%之间;铁线莲属植物染色体组表现的较为原始,种间核型存在广泛变异。综上结果表明,铁线莲属植物染色体数目应由二倍体向多倍体演化后通过多倍体的二倍化过程产生非整倍体方向演化。铁线莲属染色体的演化主要在二倍体水平上进行,通过产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方式实现,通过产生杂合染色体、加强核型不对称性、染色体类型改变以及随体染色体的变化四种途径进化。同时,核型特征在分组水平与物种水平上的划分与传统分类基本一致,说明核型分析可为铁线莲属下组一级分类提供一定的线索。该研究结果为铁线莲属植物系统分类、遗传演化与资源利用等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木槿(Hibiscus syriacus)不同品种花粉形态的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该研究以22个木槿品种的花粉为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进行形态特征及外壁纹饰观测,然后使用R型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合适的指标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木槿的花粉均为单粒近球形,直径为148.98~111.65μm;表面具有刺状纹饰,长度为27.42~14.79μm,刺先端较尖,细刺周围均匀分布散孔;花粉表面分布有颗粒状突起,萌发孔性状不规则。(2)对测量指标提取主成分后进行UPGMA聚类分析,当欧氏平均距离阈值为6时,22个木槿品种被分为6大类,单瓣蓝紫色品种‘蓝鸟’、‘单瓣紫粉’、‘细叶’等亲缘关系较近,半重瓣品种‘薰衣草雪纺’、‘中国雪纺’、‘粉色雪纺’等亲缘关系较近,而‘木桥’、‘汉帛’等粉白色单瓣木槿品种亲缘关系相对较近。该研究认为木槿种内蓝紫色品种相对较为原始,白色半重瓣品种次之,紫色半重瓣品种相对较为进化,白色单瓣品种进化程度更高。该研究结果为木槿种内遗传演化、分类地位以及亲缘关系的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25个居群的山丹(Lilium pumilum DC.)进行了核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5个山丹居群间的核型存在一定的多样性。各居群山丹均为二倍体种,染色体基数为x=12,根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24。山丹染色体类型有st、sm、t、m、T。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在1.73~5.90之间,多数在2~4之间;不对称系数介于75.60%~89.60%之间;核型有3A、4A、3B、4B、3C、4C 6种类型,其中以3B类型最多,占60%。  相似文献   
10.
野生山丹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植物名称山丹(Lilium pumilum DC.),别名细叶百合. 2材料类别鳞片. 3培养条件(1)诱导培养基:MS 6-BA 2.0 mg·L-1 (单位下同) NAA 0.1;(2)增殖培养基:MS 6-BA1.0 NAA 0.1;(3)壮苗培养基:MS 6-BA 1.0 PP3334.0;(4)生根培养基:1/2MS IBA 0.5.以上培养基均附加0.6%琼脂、3%蔗糖、0.1%肌醇,pH 5.8.培养温度为(25±2)℃,光照度为1 500~2000 lx,光照时间12 h·d-1 .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