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向海湿地丹顶鹤迁徙动态及其栖息地保护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1997~2003年间吉林省通榆县向海湿地春季丹顶鹤数量和分布数据,分析了丹顶鹤的迁徙动态及其与栖息地生态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97~2003年间,每年春季丹顶鹤的种群数量分别为32、25、64、92、72、59和14只;丹顶鹤迁达向海的最早年份为2002年(3月12日),最晚年份为2001年(3月28日),大多年份于3月中旬到达向海;其产卵时间最早的年份为2000年(4月1日),最晚年份为2003年(5月10日),大多年份于4月上旬开始产卵;在分布上,以2000年丹顶鹤分布点最多(15个),1998年和2003年分布点较少(2个).表明丹顶鹤的迁徙动态随湿地水文条件的改变而变化.据此提出了利用洪水资源保护和恢复丹顶鹤等珍稀水禽栖息地的技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白鹤迁徙动态及其停歇地环境条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吉林省莫莫格保护区于2000年4-5月对途经此地的白鹤(Grus leucogeranus)种群数量和停歇地环境条件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白鹤于4月3日左右迁来,高峰期在4月下旬,最多数量达到577只(4月27日),5月8日离开莫莫格,停歇期36天。白鹤迁徙活动受风速、气温、降雨等天气条件影响。喜栖湿草甸、浅水湖泡及湖泡中间的“旱堑”。取食鱼类及植物,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本文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和保护白鹤迁徒停歇地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冻融作用对我国东北湿地土壤碳排放与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室内模拟冻融实验,探讨了冻融强度(-5和-15℃)和循环次数(0、1、5、10和15次)对我国东北连续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湿地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产生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冻融条件下,2种冻土中CO2、CH4排放速率及MBC均表现为:在第1次冻融循环后有所降低,随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呈现先增高后降低并趋于稳定的趋势。总体上,循环次数显著影响2种冻土CO2、CH4排放和MBC。与对照和小幅度冻融循环相比,大幅温度波动显著促进2种冻土土壤碳排放,但冻融强度对MBC影响不大。实验期间,FTC(-15℃)处理中,连续多年冻土CO2累积排放量(679.99 mg·kg-1)高于季节性冻土(454.32 mg·kg-1),而对CH4累积排放量来说,在FTC(-5℃)处理时,连续多年冻土达到334.49μg·kg-1,略高于其他处理;而在FTC(-15℃)处理时,季节性冻土则最高(600.07μg·kg-1),可能意味着冻融过程中2种冻土产甲烷菌的温度敏感性具有一定差异。本研究为科学评估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东北主要冻土区的土壤碳周转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白鹤(Grus leucogeranus)为IUCN红色名录极危物种, 在中转停歇地松嫩平原的停歇生境为湿地, 近年来却出现多数个体迁离湿地转移到玉米(Zea mays)地取食停歇的现象。为探究迁徙白鹤在中转停歇地取食生境利用变化的原因, 我们于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对该区域白鹤种群数量和取食生境等进行观测, 并对食物资源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在农田生境取食的白鹤个体数量占比达72.7%, 是湿地生境的2.66倍。农田已成为迁徙白鹤在中转停歇地的主要取食生境之一。(2)根据不同的收割方式, 农田可提供的总能量是湿地的1.24-2.79倍; 白鹤在农田的日摄入能量约为湿地的1.56倍。(3)在农田白鹤的每日取食时间约占总活动时长的53.5%, 是湿地的1.67倍, 取食成功率是湿地的1.56倍。白鹤取食生境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水位变化、食物资源变化、取食难易度不同和人为干扰等综合作用导致。为有效保护和管理白鹤生境, 建议合理进行湿地生态补水调控并恢复白鹤主要食源植物, 开展农业用地保护计划并设置自然保护小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