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自人类有栽培植物的历史以来,真菌病害就一直是作物减产的重要原因。目前控制真菌病害流行的途径有:(a)不同的作物耕作技术,如作物轮作,避免被感染土壤扩散和带菌植物材料流传,(b)作物抗病育种,(c)农药的应用。尽管育种家们已成功地培育出了许多抗真菌病作物新品种,但为获得稳定抗性所进行的杂交,回交及后代选择等过程相当费时,难以跟上新的有毒真菌小种的进化速度。因此,农民常常不得不借助于大量化学农药来防病治病,可是农药不但相当昂贵,且随着病原菌小种变迁常常失效,此外农药被施用后还将会在土壤中残留,构成对环境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从技术上来讲,水稻基因工程是可行的,目前嵌合基因结构体能被整合至水稻细胞的核DNA中,具有原基因的重组细胞可再分化出植株;外源基因变成了水稻基因组的一个组分,它们可在再生植株上表达开遗传至下一代。外源基因整合位点一般是随机的,它可编码一种新蛋白或改变原受体细胞蛋白质的合成水平及位置。不过将外源基因命中至水稻基因组中的特定位点或借助工程法代替一个原有基因的技术还未达实用水平。未来的工作是增进现有转化技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或扩大技术应用的品种范围,目前许多研究正集中在鉴定可导入水稻并表现出新的有利农艺、营养和商品价值性状的基因结构。  相似文献   
3.
植物病毒病对世界范围内农作物生产均产生巨大的负效应。为控制其危害,在本世纪广大的农学家、植病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遗传工程成功之前,传统育种法在培育某些重要农作物抗病毒病品种方面有许多成功的例子。此外,包括检疫、扑灭、作物轮作及脱毒砧木嫁接等在内的植物病理学标准化技术有花钱、易产生负效及效果不可靠等不足,但仍成为防治病毒病的重要手段。 1929年。H.H.Mckinney证明用一弱毒TMV毒系预侵染健康烟草植株后,这些植株即可对具强毒性的TMV毒系产生抗性,这一试验促使了“以毒攻毒”(借助病原物)防治病毒病技术的问世。该项技称“交叉保护”(Cross-protection),目前世界上已在番茄、木瓜及柑桔等几种重要农用植物上广泛应用。不过这种方法属劳动密集型技术,要耗费大量人力,且限于有传染性的病毒作为防除对象,尤其要注意病毒毒系的致毒性在不同作物,甚至同种作物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将对其应用产生不利影响,往往  相似文献   
4.
作物数量性状基因图位克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数量性状基因(QTL)的鉴定和克隆不仅有利于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作物重要农艺性状的形成机理,而且对于有效开展这些性状的分子育种,进一步提高作物增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作物QTL图位克隆取得了重要突破,一批QTL被成功克隆,而模式植物基因组研究的快速发展则为作物QTL图位克隆技术带来了新的策略和方法.本文就相关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植物中生物合成途径的遗传操作实验为植物生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提供了重新设计植物代谢过程,创造特异高值产品的绝好机遇。本文综述了最近几例通过调控植物脂肪酸代谢以生产新的高价值植物油的研究成果。 基于多种缘由,脂肪酸代谢工程已变得十分有意义。尽管植物育种家进行有关植物代谢调控工作已有几个世纪,但其时的目标是培育高产作物新类型以满足人类与动物消费之需。过去一百年来,在提高主要食用作物产量方面的努力已获得巨大成功,技术的进步使得单位面积产量有了数倍增长,结果世界范围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