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探查视听跨通道干扰抑制的认知神经机制的横断年龄特性,记录分析了14名10岁儿童视听词汇干扰任务时的事件相关电位.在不一致条件下,被试需要对同范畴听觉干扰词进行抑制,一致条件则没有干扰抑制.结果发现,不一致条件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一致条件.不一致条件下P200的波幅显著大于一致条件,可能揭示了对探测刺激和干扰刺激在知觉上的差异.N300和N550主要分布于额叶区域,不一致条件的波幅均显著大于一致条件.N300可能反映了认知冲突监测,N550可能反映了对干扰刺激的抑制,这为儿童抑制发展脑机制提供了童年期特定阶段的初步证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与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分别行LEEP(96例)与冷刀锥切术(78例)治疗的CINⅡ-Ⅲ级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脱痂期出血量及切口愈合时间。结果:LEEP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3.5±2.6 mL)、手术时间(12.8±1.9 min)分别少于或短于冷刀宫颈锥切组(26.4±3.7 mL;24.9±2.5 min)(P0.01),两组患者脱痂期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LEEP治疗CINⅡ-Ⅲ级患者较冷刀锥切术治疗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L-天冬酰胺酶是氨基酸代谢的关键酶,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医药领域,肠道菌群及其产生的L-天冬酰胺酶与宿主健康和疾病关系密切。【目的】获取肠道微生物来源的新型L-天冬酰胺酶,并对其进行性质表征和应用研究。【方法】以西黑冠长臂猿粪便微生物宏基因组为模板,克隆L-天冬酰胺酶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对表达出的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并用于处理薯条和癌细胞。【结果】克隆获得L-天冬酰胺酶基因NCasn5,全长996 bp,重组酶NCasn5分子量大小为37.296 k Da,最适p H为8.0,最适温度为60℃,Km和Vmax值分别为(3.33±0.21) mmol/L和(836.30±13.91)μmol/(min·mg),37℃体外血清半衰期约69 h。NCasn5能降低薯条中69.35%的丙烯酰胺含量,抑制人肝癌细胞QGY-7703和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细胞的生长。【结论】本研究获得的新型L-天冬酰胺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较长的血清半衰期,不仅无谷氨酰胺酶活性,还能减少油炸薯条中丙烯酰胺的含量,也能诱导癌细胞QGY-7703和A-375凋亡,在食品加工及医药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黄土丘陵区撂荒群落演替序列种(即,黄土丘陵区摞荒群落演替主要阶段的优势种)根系对氮素施肥方式和水平的形态响应,对了解我国氮沉降增加背景下的群落生态效应及人为施肥干扰促进植被恢复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测试并分析了6个演替序列种在不同施氮方式(匀质和异质施氮)和水平(高、低和无氮对照)条件下植株个体生物量指标(地上及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根系形态指标(根长、直径、表面积、比根长和比表面积)的变化及其差异显著性;并且利用根钻法和单样本T检验比较了异质施氮方式下施氮斑块与不施氮斑块根系形态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1)6种演替序列种地上、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存在种间固有差别,施氮方式和水平整体上对三者无显著影响;施氮方式和植物种类对根冠比存在显著交互作用,说明个别种的根冠比对施氮方式响应明显,其中猪毛蒿根冠比在异质施氮方式下显著高于匀质施氮。2)6种演替序列种根系塑形指标包括比根长、比表面积和直径存在种间差别,并且施氮水平对比根长影响显著,高、低施氮水平下比根长都显著低于不施氮对照。3)狗尾草和铁杆蒿分别在异质高氮和异质低氮条件下施氮斑块根系生物量密度显著高于未施氮斑块;猪毛蒿在异质高氮条件下施氮斑块发生了更多的伸长生长,其根长、根表面积、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在施氮斑块中的密度显著高于未施氮斑块;猪毛蒿和狗尾草在异质高氮条件下,以及白羊草在异质低氮条件下,其根系直径在施氮斑块显著小于未施氮斑块。从根系形态变化敏感性和施氮对促进植物生长来看,演替过程中演替序列种对施氮响应的敏感性总体上呈降低趋势,前期种对施氮响应更敏感,从施氮获利也更多,因而恢复前期进行人为干扰促进植被恢复效果也会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4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2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试验组给予曲伏前列素滴眼,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降眼压效果和视力改变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眼动脉(OA)、睫状后短动脉(SPCA)及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阻力指数(RI),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的眼压和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眼压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视力与治疗前比较均提升,且试验组眼压降低及视力提升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和12周后,试验组患者的眼压低于对照组,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试验组患者OA、SPCA及CRA的EDV、PSV均高于对照组,而R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异物感、轻度结膜充血、虹膜色素加深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可降低眼压,提高视力,改善眼部血流动力学指标,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荒漠和绿洲过渡带;防风固沙是解决荒漠化和沙漠化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是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荒漠深根植物;对防风固沙起到重要作用。当地居民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导致骆驼刺植被遭受大面积的破坏。本试验以骆驼刺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ontrol, CK)、春季砍伐(cutting in spring, CS)、春季火烧(burning in spring, BS)、秋季砍伐(cutting in fall, CF)和洪水灌溉(flood water irrigation, FI)5个处理;研究不同干扰方式对骆驼刺生长特征及土壤风蚀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经历13年后(2010—2023年);对照(CK)的株高和冠幅显著高于其他干扰方式;洪水灌溉后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其他干扰方式。不同干扰方式下;土壤pH、电导率、全氮、全磷、全钾和速效磷差异不显著。洪水灌溉(FI)后的土壤速效氮显著低于对照(CK);而土壤有机碳和速效钾显著低于春季砍伐(CS)。春季火烧(BS)后的土壤风蚀高度显著低于其他干扰方式。土壤风蚀高度与植株株高和冠幅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为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骆驼刺及其他荒漠植被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内蒙古中部克氏针茅草原长期刈割试验,分析了不同留茬高度下克氏针茅草原植物群落中5个优势及亚优势种地上生物量和群落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留茬高度在10 cm以上时对5种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影响较小.留茬高度为10 cm适于冷蒿生长,而不利于克氏针茅的生长.糙隐子草在留茬高度为2 cm时表现最佳.黄囊苔草对群落的贡献在留茬高度为5 cm时最大,此时其生物量与刈割年限呈正相关.留茬高度为2和15 cm不利于星毛委陵菜生长.植株较高、竞争力强的多年生植物对干扰的耐受能力较强,刈割的留茬高度不低于10 cm时,有益于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对一个中国汉族Gilbert综合征遗传家系致病基因突变位点进行鉴定,以期了解该病的分子遗传学基础。首先提取先证者基因组DNA,PCR扩增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基因的5个外显子,以琼脂糖电泳鉴定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鉴定。基因扫描显示,与血清胆红素水平密切相关的UGT1A1基因在第1和第5外显子存在纯合突变,而 UGT1A1基因启动子区域和内含子/外显子剪接边界位点序列未检测到突变。进一步对其他家系成员该基因的相应位点进行突变检测,结果显示他们在第1和第5外显子也存在杂合突变,其中还有两个成员在启动子区域检测到(TA)插入突变。对家系成员未抗凝新鲜血液进行生化检测证实了基因突变分析的结果。综合以上结果发现该家系三种突变并存,致病因素为第1和/或第5外显子突变,为显性遗传,两种突变位点纯合导致先证者出现严重胆红素代谢功能障碍。该家系因此成为Gilbert综合征突变位点及其致病机理研究的一个典型临床病例。 相似文献
9.
中国淡水三角涡虫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空气干燥法对安徽肥东龙泉山、安徽滁州琅?山、云南昆明海源寺龙潭和湖北恩施龙洞河4产地淡水三角涡虫的染色体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昆明海源寺龙潭的涡虫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有16条,24条和32条共3种类型,核型公式分别为2x=2n=16=16m,2x=3n=24=24m和2x=4n=32=32m。安徽肥东龙泉山、安徽滁州琅?山和湖北恩施龙洞河的涡虫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有16条和24条两种类型,核型公式分别为2x=2n=16=16m和2x=3n=24=24m。染色体组型分析初步鉴定上述4产地淡水三角涡虫均为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另外本文还对淡水三角涡虫的混倍体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宫颈癌模型大鼠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和Caspase-7的表达影响。方法:选取Wistar雌性大鼠34只,宫颈癌造模成功的19只分成阴性对照组(A组)和苦参碱组(B组);未造模的1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三组大鼠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和Caspase-7表达水平。结果:1A组大鼠组织中Survivin表达明显高于B、C组大鼠组织中Survivi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大鼠组织中Caspase-3和Caspase-7的表达明显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B组大鼠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和Caspase-7的表达水平与C组比较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能够明显下调宫颈癌大鼠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水平,改善凋亡因子Caspase-3和Caspase-7的表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