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为探究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早期胚胎发育特征,2022年3月收集其在河南省济源市太行山区野外自然抱对产出的受精卵,在室内水温(22.63±2.09)℃的条件下进行连续观察.结果显示,中国林蛙卵径(1.57±0.01)mm(n=5);早期胚胎发育分为25个时期,从受精卵到鳃盖完成期历时158.83 h;卵裂方式为不均等全裂;大约70%的胚胎在鳃血循环期出膜.中国林蛙早期胚胎发育的卵裂特征、出膜方式及出膜时期与近缘种相似,速度较慢;与其他无尾两栖类相比,卵裂特征、出膜方式和发育速度均呈现种属特异性.中国林蛙较小的卵径、较快的早期胚胎发育速度反映了其对静水产卵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6.
7.
8.
2023年7月5日,在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捡拾到1号死亡的蛇类标本.综合形态测量、鳞被比对、线粒体COI基因分子系统关系和生态资料,鉴定为大别山脊蛇(Achalinus dabieshanensis),系河南省蛇类分布新记录种.该新标本颞鳞1/(1+1)+2+2,与模式标本的颞鳞2+2+3存在形态差异,且二者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大别山脊蛇在河南的发现扩展了对其地理分布的认知,丰富了河南大别山区蛇类多样性,也为该物种的谱系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