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2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陈世喜  陈梅  李娜  邹远超  袁万安 《生态学报》2024,44(14):6373-6382
中国南海与作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中心的印太珊瑚大三角区具有一定的环境与生物连通性,其生境多样,为各种生物类群提供了有利的热带和亚热带海洋环境栖息地,具有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也是重要的海洋生物多样性资源宝库。海洋细菌在生态系统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南海海洋深层水细菌的探测,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西太平洋和印太交汇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基于参加开放项目获得的南海的深海站点水样,采用高通量测序进行了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分析了南海深海海水细菌群落多样性、菌群构成和多样性特征。该站点南海海洋深层水测定的细菌分属于15门、20纲、24目、86科、140属、150种,表明该区海洋深层水细菌群落丰富。测得优势菌属包括类芽胞杆菌属(Paeni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海旋菌属(Thalassospira)、噬甲基菌属(Methylophaga)、拟杆菌属(Bacteroides)、纤细芽胞杆菌属(Gracilibacillus)、海洋芽胞杆菌属(Oceanobacillus)、海源菌属(Idiomarina)、嗜油菌属(Oleiphilus)、食碱菌属(Alcanivorax),这些属的细菌在生物材料或药物、生物燃料、水处理、降解石油烃等方面均有开发利用的潜力。属内的解淀粉芽孢杆菌(Lenti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柴油食烷菌(Alcanivorax dieselolei)、三浦半岛盐乳杆菌(Halolactibacillus miurensis)、海迪茨氏菌(Dietzia maris)可以具体鉴定到种,这些深海细菌目前已在产抗生素、生物防治、石油降解、反硝化等方面被开发利用。基于高通量测序显示出采样点南海海洋深层水细菌具有独特菌群特征和多样性,有其极为丰富的生物学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自然海域和养殖水体环境频现低氧,本研究针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不耐低氧的特性,将(31.59±3.01)g(n=30)的卵形鲳鲹在(23±0.7)℃下进行3、6、12和24 h的急性和14 d的慢性低氧[溶解氧为(1.55±0.20)mg/L]胁迫。运用光学和电子显微技术,比较急、慢性低氧胁迫对卵形鲳鲹肝组织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影响。通过测定肝组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SH)的活性,分析低氧胁迫对卵形鲳鲹肝是否造成氧化损伤。急性低氧胁迫下,卵形鲳鲹肝组织间出现空泡、小叶结构破坏,细胞内线粒体数量减少,出现过氧化物酶体,肝细胞间血窦剧烈扩张。这些病理损伤随胁迫时间延长更趋严重,24 h时甚至出现局部肝细胞融合、坏死,慢性低氧胁迫14 d时,肝细胞局部坏死,细胞膜溶解,细胞核破裂分解,胞质内细胞器不明显,只可分辨粗面内质网,细胞内空泡体积大,细胞结构松散,血窦扩张。急性低氧胁迫下丙二醛(MDA)含量随时间先上升后下降,慢性低氧胁迫14 d时丙二醛(MDA)则显著增加。急性低氧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SH)上升后恢复,过氧化氢酶(CAT)则持续上调,慢性低氧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SH)显著上调,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结果表明,卵形鲳鲹幼鱼肝组织在低氧胁迫下病理变化明显,氧化损伤严重,且慢性低氧胁迫比急性更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