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篇 |
免费 | 52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1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目的】对皖北地区栽培的平欧杂种榛优势品种进行性状评价,明确品种加工适宜性。【方法】2011年起在皖北地区引进平欧杂种榛品种(系)22个,依据适应性和丰产性等指标筛选出9个优势品种,选择与坚果加工利用直接相关的经济性状指标、榛仁营养成分、矿质元素、油脂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研究,从烤制、仁用、油用、鲜食等不同加工利用角度进行分析评价,以期为平欧杂种榛选择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结果表明,皖北地区9个平欧杂种榛优势品种坚果质量分布范围为2.54~4.40 g,三径均值为18.99~21.49 mm,形状指数为1.04~1.31,榛仁质量分布范围为1.00~1.66 g,果壳厚度为1.53~2.41 mm,出仁率为34.36%~47.01%。榛仁脂肪含量为50.50~58.00 g/(100 g),蛋白质含量为21.10~25.10 g/(100 g),可溶性糖含量为4.08%~4.94%。油脂中鉴定出棕榈酸、棕榈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和花生烯酸8种脂肪酸成分,其中油酸含量最高,为81.21%~88.5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2.19%~94.61%。在矿质营养方面,榛仁中钾、磷、钙和镁含量较为丰富。对加工产能进行折算,9个平欧杂种榛优势品种单株坚果产量分布范围为1.52~2.20 kg,单株脂肪产量为330.50~503.47 g,单株蛋白质产量为141.68~224.40 g。【结论】根据榛果消费方式的不同,研究认为皖北地区平欧杂种榛品种中,辽榛3号最适作为带壳烤制品种,辽榛3号、达维和辽榛4号最适作为仁用加工品种,其中辽榛4号可作为油用加工品种,辽榛1号可作为功能性蛋白饮料加工品种,达维和辽榛9号可作为高钙类加工品种,达维、辽榛3号、平欧545号是皖北地区较为适宜的鲜食品种。 相似文献
4.
根据保存良好的化石材料,对Gigantonoclea acuminatiloba的叶结构、小羽片形态和脉序作了详细记述和讨论。该种的蕨叶为奇数羽状复叶,通常由5枚大型的小羽片构成,小羽片基部呈匙形,并非以往推测的楔形;叶缘在下部具粗锯齿,在中、上部具重锯齿;顶端急尖形,两侧的锯齿有时并不对称。对叶脉特征也作了详细记述,否定了关于此种网眼内有盲脉(游离脉)的记录。同时对有些具很特征的褶皱、被误定为C 相似文献
5.
6.
2008-2010年,对青海可鲁克湖的水鸟季节动态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54种34828只水鸟,隶属于6目11科,雁鸭类水鸟最多,共统计到28445只,占水鸟总数的81.7%;其次是鸥类和鸻鹬类。可鲁克湖在水鸟春秋季迁徙高峰期在4月和10月,这也是水鸟多样性较高的两个月,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迁徙鸭类数量和种类的增加。卫星跟踪表明,可鲁克湖是青海湖繁殖渔鸥重要的停歇地,渔鸥在可鲁克湖的停歇天数每年也有所不同,2007年和2008年秋季较2006年停歇时间短一些,初步判断与当地的人为干扰有关。当地政府对道路进行修建,其正好位于渔鸥的活动区内,这对渔鸥的日常活动造成较大影响,迫使渔鸥提前离开可鲁克湖。春季停歇天数的不同主要与青海湖面冰融的时间有关,若青海湖由于温度较高,冰融的时间早一些,渔鸥可能提前离开可鲁克湖,前往青海湖进行繁殖活动。 相似文献
7.
东亚与北美大羽羊齿植物间的主要差异在于蕨叶的结构:北美大羽羊齿植物的蕨叶为单叶或二歧分叉叶,而东亚的大羽羊齿植物以往只知为羽状复叶或不分叉的单叶,因之,二歧分叉蕨叶在中国的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使东亚与北美大羽羊齿植物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虽然其间仍存在不实质性的差异,同时,对东亚和北美华夏羊齿Cathaysiopteris之间的异同作了较详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维持人体生理代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硒的各种形态中,纳米硒颗粒(selenium nanoparticles, SeNPs)被发现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和较低的毒性。本研究拟筛选一株能将亚硒酸盐高效合成纳米硒颗粒的益生菌菌株。【方法】从14株潜在益生菌中筛选出一株能有效将亚硒酸钠转化为SeNPs的耐硒菌株副干酪乳酪杆菌SCFF20。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coupled with energy-dispersive X-ray, SEM-EDX)、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DLS)、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ometer, XRD)、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scopy)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对副干酪乳酪杆菌SCFF20产生的SeNPs进行纯化、冷冻干燥和系统表征。【结果】SEM-EDX分析表明,Se是生物纳米硒颗粒的主要成分。合成的SeNPs呈球形、多分散、平均粒径约为500.62 nm。XRD图谱和拉曼光谱证实所制备纳米硒颗粒的生物无定形性质。FTIR分析证明蛋白质、胞外多糖和脂质包覆在SeNPs表面。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optical emission spectroscopy, ICP-OES)测得SeNPs的还原率为91.42%。【结论】本研究证实了副干酪乳酪杆菌SCFF20作为纳米硒生产益生菌的潜力,可作为安全生产生物源纳米硒的生物工厂以便用于营养补充剂和功能食品 相似文献
9.
首次描述埋葬于长兴期海相地层中的一个高地植物群,计14属23种,包括4新种,2相似种和11未定种。概略论述植物群的性质及其埋葬特征和生态意义。以松柏植物和Taeniopteris等为代表的裸子植物在这一植物群中占61%,显示由古生代向中生代过渡的性质。这一植物群与华北同期的高地植物群在属种组成上很不相同,显示两地在区系性质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野鸟是禽流感病毒的自然储存库,病毒可以随着宿主的迁徙传播给其他野鸟与家禽。渤海湾是鸟类南北迁徙的重要停歇地,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有大量水鸟在渤海湾停歇,促进了禽流感病毒的传播。为了解渤海湾地区禽流感病毒的传播及进化与水鸟迁徙的相关性,2018年春季鸟类迁徙期间的4和5月份,在渤海湾采集鸻鹬类粪便样品2 120份,对样品进行检测,分离出2株H2亚型禽流感病毒。对这2株H2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了分子特征及遗传进化分析,并结合渤海湾水鸟的环志回收数据,对H2亚型病毒的重组及遗传进化与水鸟迁徙的联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株分离株的HA蛋白裂解位点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它们的8个基因片段同源性均不高,其中879-H2N7的8个基因片段分别与我国福建和澳大利亚的毒株同源性最高,遗传关系最近;854-H2N8的8个基因片段分别与我国湖南以及日本、韩国、孟加拉国和越南的毒株同源性最高,遗传关系最近。渤海湾水鸟的环志回收数据分析表明,879-H2N7随着野鸟的迁徙在渤海湾、福建沿海和澳大利亚之间进行传播与扩散;854-H2N8可能跨越东亚-澳大利西亚和中亚-印度两条通道之间进行基因重组和进化,并会随着鸟类迁徙进行传播和扩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