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4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记述采自浙江省的短角瘿蚊1新种:狭短角瘿蚊Anarete angusta Mo et Xu,sp.nov..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自然种群过冷却能力的变化动态,从生理生化水平上探讨桃小食心虫幼虫耐寒机制,测定了桃小食心虫幼虫在越冬前后不同月份的过冷却点、体内含水量、脂肪、蛋白和糖原的含量。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 SCP)和结冰点(freezing point, FP)随越冬期温度降低而逐渐降低, 并在冬季过后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升高,其中在3月份时最低,分别为-14.89℃和-9.95℃,显著低于其它月份。幼虫体内含水量、总蛋白含量、糖原含量在越冬前后变化趋势与SCP变化相似并且各自又有不同的特点,但在2月份时都达最低,分别为44.83%、32.44μg/mg、1.95μg/mg。幼虫体内的总脂肪含量由越冬初期(2008-10)的29.04%逐渐降低至越冬后期(2009-06)的15.56%。结果说明桃小食心虫幼虫越冬过程中体内水分、总蛋白、糖原等生化物质含量的变化与其抗寒能力存在一定的联系,显示了其对冬季温度变化的生态适应。  相似文献   
3.
为比较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越冬过程中种群耐寒性的差异, 本文研究了其结茧和裸露幼虫自然种群的耐寒性,分别测定了不同时期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过冷却点、体内含水量、总脂肪、总蛋白和总糖含量。结果表明:从10月至翌年2月份结茧和裸露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结冰点、总蛋白含量、总糖和总脂肪含量及结茧幼虫的含水量均呈下降趋势。裸露幼虫含水量持续增加,在2月达到最高61.42%,在其存活的整个时期的含水量高于同时期结茧幼虫含水量。裸露幼虫的总糖含量持续降低,在2月份含量达到最低(0.65 μg/mg),存活的整个时期显著低于同时期的结茧幼虫总糖含量。在裸露幼虫存活的整个时期总蛋白含量和总脂肪含量都和结茧幼虫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越冬过程中, 裸露幼虫体内高含水量和低含糖量可能是其不能正常越冬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为害对茶叶生化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精准、安全、高效、绿色防治黑刺粉虱,提高茶叶品质提供参考。【方法】测定黑刺粉虱为害不同级别下黄金芽芽下第3叶中生化成分(茶多酚、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含量及3种抗氧化酶(SOD, POD和CAT)活性的变化。【结果】随着黑刺粉虱为害等级的提高,黄金芽芽下第3叶中茶多酚的含量显著性降低,且以为害级别为Ⅳ级时最低,为18.82%±0.21%,而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和儿茶素的含量在不同的为害级别间均无显著性变化。黄金芽芽下第3叶中POD和CAT活力随着黑刺粉虱为害等级的增加先显著升高后很快降低,均以为害等级Ⅰ时活性最高,分别为57.14±3.98和28.05±0.40 U/mg pro。SOD活力呈显著下降趋势,且以为害等级Ⅳ时SOD活力最低,为442.73±10.54 U/mg pro。【结论】黑刺粉虱为害对黄金芽茶叶中与抗性提高相关的生化物质咖啡碱、儿茶素含量均没有显著性影响,与抗逆补偿相关的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也没有显著性变化,但茶多酚含量显著降低,3种抗氧化酶活性随为害等级升高呈现先升高后显著降低的趋势,说明黄金芽对黑刺粉虱的抵抗力较弱,需要加强黄金芽上黑刺粉虱发生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外源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JH)在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滞育快速解除过程中的使用剂量及最佳使用时期.[方法]测定点滴不同剂量(0,5,15,25和35 μg/成虫)外源JH后中华通草蛉滞育成虫的产卵前期、产卵历期、雌虫寿命及单雌产卵量,以及15 μg/...  相似文献   
6.
麦田昆虫群落结构和变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调查,在Windows 98平台上利用Visual Basic6.0统计编程,系统研究了麦田害虫及其天敌从5月9日至6月2日的相对多度、物种丰富度、生态优势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的变动。表明5麦田是相继作物害虫的重要天敌源,应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寄主植物对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体内耐寒性物质的影响,测定了苹果、酸枣、枣、梨和山楂5种寄主植物上采集的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过冷却点、体内含水量、总脂肪、总蛋白和总糖含量.结果表明: 5种果实上采集到的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SCP)和结冰点(FP)存在显著差异,均值分别在-15.53~-8.50 ℃和-11.31~-4.04 ℃.其中取食山楂的幼虫SCP、FP和糖原含量最高,含水量最低;取食苹果的SCP、FP、糖原和总脂肪含量最低,含水量和总蛋白含量最高;取食梨的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的鲜质量最高;取食枣的桃小食心虫的总脂肪含量最高,总蛋白含量和鲜质量最低.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中华通草蛉滞育成虫在越冬期间的存活动态,结果表明,成虫在越冬前产卵量逐渐减少至停止产卵,部分产卵的雌虫可以进入滞育并开始越冬.利用较密闭的器具(如罐头瓶)贮存越冬成虫和提供充足的食物,能明显提高越冬成虫的存活率,提高越冬能力.至3月2日雄虫的存活率为71.31%,雌虫的存活率为84.74%.而3月中旬以后,越冬代成虫的存活率急剧下降,至4月30日,雌虫的存活率为41.88%,雄虫的存活率为5.36%.越冬代成虫在春季死亡率高,生殖成功率低,田间猎物量少,这可能是导致春季该虫在田间种群数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害虫受到病原生物、化学农药作用后,会引起其体内生理生化的变化。本研究旨在阐明昆虫病原线虫和噻虫嗪联合作用下对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幼虫(韭蛆)的杀虫效果及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了芫菁夜蛾斯氏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 SF-SN(Sf)(60头/幼虫)与噻虫嗪(15 mg/L)混用对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的LT_(50);采用生化分析法比较分析不同时间下两者混用对其幼虫体内酶液蛋白质含量和体内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结果】Sf与噻虫嗪混用处理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其LT_(50)值为41.05 h,比单独使用Sf(LT_(50):167.93 h)和噻虫嗪(LT_(50):72.82 h)时分别缩短了126.88 h和31.77 h;处理后24-72 h,两者混用时对试虫的校正死亡率均显著高于两者单用,且在处理72 h时,校正死亡率达到96.61%。与对照组相比,两者混用处理后12,24和36 h时,韭蛆体内酶液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13.88%,46.87%和57.9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f处理组和噻虫嗪处理组。处理24 h时,两者混用组SOD,CAT,AChE和GTSs活性分别比对照降低了47.48%,28.73%,71.04%和29.97%;处理36 h时,酶活性分别比对照降低了46.34%,42.22%,58.37%和11.8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f处理组和噻虫嗪组,比单剂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结论】Sf和噻虫嗪联合作用韭菜迟眼蕈蚊3龄幼虫后,其LT_(50)值比两者单用时显著缩短,且对幼虫体内SOD,CAT,AChE和GSTs活性均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详细研究了大草岭Chrysopa septem punctata Wesmael胚胎发育的卵裂、胚盘、胚带、胎膜、胚层的发生,以及由胚层分化形成体壁、体腔、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和肌肉、脂肪体、血细胞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