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16篇
  2024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湿度对南美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羽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实验条件下 ,研究了温湿度对南美斑潜蝇Liriomgzahuidobrensis和美洲斑潜蝇Liriomgzasativae羽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温度对 2种斑潜蝇日羽化节律有显著的影响。随温度的升高 ,成虫的日羽化时段相应缩短 ,日羽化高峰期相应提前。且 2种斑潜蝇的羽化均集中在 1 2 :0 0之前。 2种斑潜蝇羽化所需要的最适温度 :南美斑潜蝇为 2 0℃ ,美洲斑潜蝇为 2 5℃ ;羽化所需要的最适相对湿度 :南美斑潜蝇为90 % ,美洲斑潜蝇为 1 0 0 %。  相似文献   
2.
冬虫夏草和中国被毛孢形态学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自甘肃省冬虫夏草主产区的冬虫夏草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少教具有2-4个子座,个别子座叉状分枝.通过移栽培养,对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子座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并对子囊孢子的萌发及中国被毛孢Hirsutella sinensis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再研究.观察到:在子囊孢子弹射期,子座可...  相似文献   
3.
【目的】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是番茄作物上的重大害虫,自入侵我国以来,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追踪我国番茄潜叶蛾的遗传分化进程,分析其与世界其它地理种群的遗传关系,本研究对番茄潜叶蛾种群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方法】研究采用线粒体COⅠ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分别对COⅠ基因同源性、遗传变异、遗传多样性、生物分子变异组成进行了分析,最后构建了世界范围内的系统发育树。【结果】结果显示,我国甘肃和宁夏地区的地理种群已经发生了可遗传变异,其中甘肃出现了两种突变单倍型(China:GSLZ;China:GSLZ),宁夏为一种突变单倍型(China:NXWZ);全球番茄潜叶蛾地理种群共检测到28个多态位点,存在18种单倍型,以塞内加尔地理种群单倍型最丰富,达10种,其次为肯尼亚;我国地理种群存在2个转换突变的简约信息位点,共3种单倍型,推测我国番茄潜叶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群体结构,但仍然处于入侵“瓶颈期”;总体而言,非洲番茄潜叶蛾遗传多样性最高,其次分别为南美洲和亚洲;分子生物学方差分析显示,引起种群变异的主要因素存在于种群内部,变异率占97.99%。系统发育分...  相似文献   
4.
甘肃苹果蠹蛾的发生现状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苹果蠹蛾是果园最重要的害虫之一,1987年入侵甘肃敦煌,2005年苹果蠹蛾在河西地区严重发生。各地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防控与监测工作,并对苹果蠹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甘肃苹果蠹蛾的发生历史、为害与防控现状及其生物学、生态学及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全国苹果蠹蛾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应用作用因子生命表方法,组建了马铃薯2代马铃薯甲虫自然种群生命表,并采用排除分析法分析了作用因子对马铃薯甲虫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马铃薯甲虫卵期和1龄幼虫期的存活率分别为79.1%和69.3%,显著低于其他虫态的存活率,表明该阶段为马铃薯甲虫种群生存的脆弱阶段,是马铃薯甲虫防治的关键时期.“自然死亡”的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最大(1.87);其次为“捕食及其他”,排除作用控制指数为1.51;寄生性天敌对马铃薯甲虫没有控制作用.如果排除所有天敢等因子的作用,马铃薯甲虫自然种群趋势指数将增长2.8倍.表明天敌等自然因子虽对马铃薯甲虫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控制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掌握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的田间发生动态,本文对苹果园中苹果蠹蛾卵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第2代卵发生高峰期,苹果叶片上的苹果蠹蛾卵量显著高于果实上的卵量(叶片上着卵量占总卵量的58.2%,P<0.05),叶片上的卵主要分布于叶片正面(正面着卵量占叶片上总卵量的69.6%,P<0.05);在树冠不同方位上,东、南两面的着卵量最大,但在不同空间层次上分布的卵量没有差异。卵在叶片和果实上均呈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其聚集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文中还根据Taylor幂法则参数建立了苹果蠹蛾卵的理论抽样数模型。  相似文献   
7.
不同寄主植物上马铃薯甲虫种群生长发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是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等茄科作物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为了探明寄主植物对新疆马铃薯甲虫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非选择性试验测定了马铃薯、 茄子Solanum melongena和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3种栽培寄主及野生寄主中亚天仙子Hyoscyamus pusillus对马铃薯甲虫种群生长发育、 存活、 繁殖及生命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马铃薯甲虫幼虫虽然能够取食番茄, 但幼虫的发育历期长、 存活率低且蛹不能羽化, 表明番茄不是新疆马铃薯甲虫种群的适宜寄主。马铃薯、 茄子、 中亚天仙子3种寄主植物对该虫卵、 幼虫、 蛹的存活率和发育历期及成虫产卵前期没有显著影响, 但对蛹重和繁殖力影响显著。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 该虫蛹重和繁殖力从大到小的次序为: 马铃薯>茄子>中亚天仙子; 种群的净增殖率(R0)、 内禀增长率(rm)和种群趋势指数(I)从大到小依次为: 马铃薯>茄子>中亚天仙子。因此马铃薯为新疆马铃薯甲虫种群的最适宜寄主, 其次为茄子和中亚天仙子, 而番茄为不适宜寄主。  相似文献   
8.
9.
温度对马铃薯甲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进一步明确温度对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生长发育的影响, 在恒温条件, 研究了温度对马铃薯甲虫实验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马铃薯甲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种群的繁殖力有显著的影响。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马铃薯甲虫世代存活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27℃23℃19℃31℃15℃27℃时成虫的产卵量最高, 单雌平均卵量为729.7粒;其次为23℃, 单雌平均卵量为639.2粒。并测得马铃薯甲虫卵、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4龄幼虫、幼虫期、蛹期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14, 10.50, 8.17, 10.28, 9.04, 9.59, 10.23和10.90℃, 有效积温分别为73.26, 43.22, 39.23, 34.05, 161.97, 273.02, 100.38和542.58日·度。据此认为温度对马铃薯甲虫实验种群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0.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是世界著名的严重危害苹果的重要入侵害虫,常造成20%~30%的产量损失,现已传入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黑龙江和吉林等省区,对我国全国苹果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2009年农业部科教司批准设立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入侵生物苹果蠹蛾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持,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和郑州果树所、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以及相关省区植保部门等16单位参加。本文对该项目执行3年中在苹果蠹蛾关键生物学特性、实用监测和防治技术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进行了总结,详细情况可通过苹果蠹蛾信息网(www.codlingmoth.net)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