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斑啄木鸟取食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斑啄木鸟(Dendrocopos major)是左家地区的常见鸟类,对它的研究,国内有过一些报道。1990年4—5月,笔者对它的取食行为做了较为系统的观察,现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鸢尾属植物花色艳丽,花型多具特色,具有较高的观赏性,是园林绿化中常见的一类花卉,也是世界著名的宿根花卉之一。鸢尾属植物在盆栽观赏、切花生产、医药食品、园林绿化等领域均占有重要地位,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鸢尾属植物繁殖方式主要为分株繁殖,增殖缓慢。为解决这类问题,并对鸢尾属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对近年来国内外鸢尾属植物的组织培养与栽培的进展与成果进行了综述。本综述对鸢尾属植物育种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与展望,旨在为鸢尾属植物的培育方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杨竟艺;赵文智;罗维成;刘继亮 《生态学杂志》2024,(6):1891-1900
土壤种子库是植物多样性的潜在储备,对矿区植被重建和生态恢复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典型煤矿修复区和对照区(未破坏样地)的土壤种子库特征,探讨了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修复区和对照区土壤种子库密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相同海拔的修复区土壤种子库密度显著小于对照区(P<0.05);修复区土壤种子库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在海拔2510和2630 m处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修复区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的Sorenson相似性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等土壤因子与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呈显著相关(P<0.001)。综合分析表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煤矿修复区的土壤种子库特征与对照区差异较大,特别是海拔2510和2630 m的样地,需要采取其他措施(如人为添加种子、改良土壤特性等)巩固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靶向细胞外基质磷酸糖蛋白(MEPE)基因的微小RNA(miRNA),并检测其对人HeLa细胞内源性Mepe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NCBI检索人源Mepe的3’UTR,利用miRNA预测工具TargetScan预测可能靶向Mepe的所有miRNA,通过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miRNA与Mepe3’UTR的结合情况,从而初步筛选出可能靶向Mepe的miRNA;同时,用Western印迹检测miRNA经转染后对Mepe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利用TargetScan预测出36条可能靶向Mepe的miRNA,根据分值及匹配情况从中挑选出6条进行验证;与转染空载体pGL3-cm的相对荧光素值相比,转染miR-376a的相对荧光素值降低较为明显,而当Mepe3’UTR与miR-376a结合位点突变后,miR-376a不能抑制萤光素酶的活性;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miR-376a能明显抑制MEPE的表达。结论:miRNA-376a可能是靶向Mepe基因的miRNA,为进一步研究MEPE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6.
乡镇土地整治是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重要途径,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影响,如何准确评价其生态效益是国家开展土地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需要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以中国西南部丘陵地区典型乡镇——四川省金堂县三星镇的土地整治工程为例,对比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修正法和单项服务评价法评估土地整治生态效益的异同,以期确定适合我国西南部丘陵地区乡镇土地整治生态效益评估的合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单项服务评价法的评估结果(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约300万元)比当量修正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约290万元)高3.5%。当量修正法评估的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调节服务价值>支持服务价值>供给服务价值>文化服务价值;单项服务评价法评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量大小排序为:调节服务价值>支持服务价值>文化服务价值>供给服务价值。方法依据和参数的选取不同,导致评估结果具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单项服务评价法测算的维持养分循环价值、美学景观价值分别是当量修正法的46.90倍和6.94倍,当量修正法测算的水文调节价值是单项服务评价法的5.93倍。单项服务评价法针对各项生态系统服务... 相似文献
7.
近年发现先天免疫同样具备免疫记忆特征,即训练免疫(trained immunity,TI)。已有研究表明,高脂膳食诱导先天性免疫细胞TI,致使其对继发性代谢紊乱的免疫应答显著增强,是诱发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重要机制。通过诱导先天性免疫细胞TI耐受来打破IR与TI间的恶性循环,抑制多种IR继发性代谢紊乱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是早期防治相关代谢性疾病的新策略。众所周知,运动干预发挥抗炎效应促进机体代谢稳态,但目前运动抗炎效应的潜在机制尚未阐明。最近发现,TI耐受过程主要由代谢重编程驱动,而运动已被证明能调节多种细胞的代谢重编程。三羧酸循环中间产物衣康酸(itaconate)是最新发现的平衡先天性免疫细胞TI及其耐受的中心调控点,且运动可调节免疫反应基因1(IRG1)/itaconate信号。因此,深入探讨运动干预IR中TI及TI耐受、代谢重编程和IRG1/itaconate信号间的相互关系,总结运动改善IR的TI耐受机制,可为运动在IR及相关代谢性疾病中的防治效应提供理论支持,为针对运动不耐受者的模拟药物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深入揭示流域尺度水-土-生资源格局和研发因地制宜的水-土-生治理技术是\"十三五\"石漠化治理工程的主要瓶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喀斯特槽谷区土地石漠化过程及综合治理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2016YFC0502300)针对槽谷区特点,锁定两个关键科学问题和五个关键技术,从过程机理研究-技术研发-应用示范3个层面解剖区域水/土/生物资源分布格局与地质地貌之间的关系,阐明石漠化过程中的相关生态变化机理,因地制宜地研发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土壤地上/下流/漏失阻控与生态恢复技术;研发野生砧木及经济树种互作效应与优化配套技术,构建槽谷区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和生态产业模式并示范推广,为区域生态改善和贫困问题解决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
不同水分条件对头状沙拐枣幼苗形态特征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荒漠-绿洲过渡带常年平均降水量仅为35 mm左右,而在2010年,该地区却发生了偶发性强降水.对于多年生植物来说,如何去适应这种短期强降水,我们都不得而知.在此背景下,我们对该地区头状沙拐枣幼苗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特点等进行了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头状沙拐枣幼苗期,水分条件与其株高、冠幅、基径、根深等形态特征指标以及种群密度呈正相关;增加根冠比是沙拐枣幼苗适应干旱的有效策略;在7、8月,根冠比随水分条件的减少而增加,它们在生长初期把更多生物量分配到地上用以竞争光照资源,生长后期把更多生物量分配到根系用以探索地下空间资源;沙拐枣幼苗能随水分改变而自我调节生长比例来适应环境,不同水分条件下其株高-基径生长均属于典型的异速生长关系.这些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水分条件下头状沙拐枣幼苗生长规律,可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地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黑丹皮药材中丹皮酚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菲罗门Luna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45∶5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4 nm。经测定丹皮酚含量在0.0432~0.324 u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4.07%,RSD=2.22%。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黑丹皮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