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67篇
  546篇
  2025年   1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DCC为催化剂,采用低温化学催化法合成生物素化白藜芦醇.产物采用Resourse RPC反相色谱柱分离、纯化,并且运用液质联用进行分析验证.MTT法测定产物体外对Hep G2、MCF-7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显示:通过HPLC-MS、紫外扫描分析鉴定证实,分离得到的产物确实是生物素化白藜芦醇,其保留了原有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此种化学合成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容易控制,操作方便.合成得到的白藜芦醇的生物素化衍生物,为下一步探讨白藜芦醇的结合蛋白提供简单有效的分子工具.  相似文献   
2.
钙离子(Ca~(2+))作为生命活动过程中重要的第二信使,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cyclic nucleotide-gated channels,CNGCs)是一类Ca~(2+)通道,在植物的花粉发育、免疫反应以及响应逆境胁迫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RACE和RT-PCR技术克隆了荒漠旱生植物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CNGCs家族的一个编码基因,命名为ZxCNGC5。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其编码728个氨基酸,包含CNGCs家族所特有的6个跨膜域、1个P环以及环核苷酸结合域(cyclic nucleotide-binding domain,CNBD)和钙调蛋白结合域(calmodulin-binding domain,CaMBD);系统进化树将CNGCs家族分为5个亚族(Ⅰ、Ⅱ、Ⅲ、ⅣA和ⅣB),Zx CNGC5属于第Ⅱ亚族;组织特异性分析显示该基因主要在根中表达;在0.01和10 mmol·L~(-1) CaCl_2处理下,ZxCNGC5在根中的表达量短期内均显著升高,并分别在3和12 h达到最高,随后逐渐降低,表明ZxCNGC5在根中的表达受外界CaCl_2的短期诱导。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盐度和pH对淡水硅藻生长和油脂含量的影响,对一株分离自野外采集水样中的平凡舟形藻(Navicula trivialis)进行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盐度0、0.03、0.06、0.12、0.18和0.24 mol/L和不同pH 4.5、6.0、7.5、8.5、9.5和10.5进行胁迫,测定各处理对平凡舟形藻的生长、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油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浓度为0.12 mol/L、pH 7.5时,平凡舟形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a含量最高;盐浓度为0.24 mol/L、pH 7.5时,总脂含量最高,分别为34.93%和33.5%。结果表明,平凡舟形藻对不同盐度和pH的适应性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生长和油脂含量。  相似文献   
4.
气候暖干化导致高寒地区泥炭地土壤氮排放急剧增加,但是潜在的微生物调节机制尚不清楚。本文综述了高寒泥炭地土壤氮转化与排放过程对温度升高、水位变化的响应,土壤厌氧氨氧化(Anammox)与NO3-异化还原过程的相互作用,土壤N2O产生路径及其贡献。当前研究的不足体现在:1)只关注土壤N2O排放,忽视了N2的释放,导致高寒地区泥炭地氮的损失量被严重低估;2)Anammox过程对泥炭地N2排放的贡献未被量化;3)Anammox、细菌反硝化和真菌协同反硝化过程对N2损失的相对贡献缺乏定量评估;4)气候暖干化情景下Anammox和NO3-还原过程的解耦机制尚不清楚。未来研究重点应着力于:构建野外增温、水位控制暖干化模拟试验平台,结合稳定性同位素、分子生物学和宏基因组学技术,围绕格局-过程-机理这条主线,系统评估高寒地区泥炭湿地氮排放(N2O、NO、N2)的量级、组成比例与主控因素,探讨土壤主要脱氮过程的相互作用规律,量化硝化、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对N2O、N2产生的相对贡献,甄别对暖干化响应敏感的微生物类群,明晰土壤脱氮转变与微生物群落演替之间的耦联关系,揭示土壤脱氮过程对气候暖干化响应的微生物学机理。  相似文献   
5.
使用pH 值敏感型可逆可溶性聚合物Eudragit L-100 为载体,同时固定由里氏木霉生产的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首先,考察了酶的pH 值耐受性和载体的可逆可溶特性.在此基础上,调查了固定化过程中载体浓度、交联剂[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 浓度对酶活固定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4.0 ~ 6.0 的pH 值范围内,纤维素酶的稳定性较好;添加适量的EDC 可以提高载体沉淀所需的pH 值,同时加强酶与载体的连接;当载体浓度为2%、EDC 浓度为0.1%、50mL 载体溶液中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用量分别为200 FPU 和1600 U 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酶活固定率分别达到75% 和59%,三次重复固定后的酶活固定率仍保留有42% 和35%.  相似文献   
6.
为支撑黄土高原精准生态恢复工程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围绕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后,经济建设、生态工程及气候变化耦合影响下不同生态地理区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与驱动力展开研究。为实现此目的,首先收集了长时间序列(2000—2015)土地利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气象等数据,采用趋势分析等手段,研究了黄土高原各生态地理区净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规律;然后采用土地转移矩阵分析、相关分析等手段,分析了导致各地理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不同生态地理区的气候变化、生态工程建设有别,从而导致净初级生产力变化趋势不同;大多生态地理区的净初级生产力主要受气候变化影响,少量地理区的净初级生产力受气候与生态工程建设耦合作用的影响;在生态恢复工程为净初级生产力变化主导因子的地理区,其影响主要体现在2010年之前,且生态工程建设适宜采用的植被恢复类型有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紫锥菊多糖能否影响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细胞的黏附。方法使用PK-15细胞进行黏附试验及黏附抑制试验。结果发现紫锥菊多糖浓度为1.6 mg/ml时,对细菌黏附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好,黏附率由50个细菌/细胞降低到6.8个细菌/细胞。结论紫锥菊多糖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细胞黏附具有抑制作用,提示该多糖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方法主要有分离和培养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核酸检测技术等。有效的微生物富集方法不仅为后续检测工作提供帮助,而且在某些微生物含量极低的情况下决定整个检测实验的成败。本文综述微生物富集方法原理及应用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人工栽培猴头菌多糖提取工艺及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人工栽培猴头菌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和抑菌作用。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人工栽培猴头菌多糖的提取工艺,经透析、除蛋白、真空干燥后,采用DEAE-52阴离子交换纤维素进行分离纯化,Nacl分段梯度洗脱得到纯化的人工栽培猴头菌多糖0.2M组分,采用滤纸片扩散法研究人工栽培猴头菌多糖的抑菌作用、pH值对抑菌作用的影响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人工栽培猴头菌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温度60℃、提取时间4 h、料液比1∶25,人工栽培猴头菌多糖对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几乎没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磁共振波谱成像(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鉴别脑胶质瘤及孤立的脑转移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对临床手术确诊及组织病理学诊断证实的49例脑肿瘤患者(35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14例脑转移瘤)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及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并并对获得的数据进一步测量瘤内及瘤周区的代谢比、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值以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分析两肿瘤组之间不同参数的统计学差异。此外,我们研究了感兴趣区域(ROI)的大小对肿瘤区域的病变扩散性能潜在影响。结果:胶质母细胞瘤瘤周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Cr,Cho/NAA和r CBV显著高于颅内转移瘤(P0.05);ADC值在两肿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瘤周区1H-MRS有助于鉴别胶质母细胞瘤与单发的脑转移瘤。在瘤内扩散性的定量特性依赖ROI大小的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