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8至2023年,对广东省一些热点区域开展了比较系统的野外调查,共采集到100余个地点的1210号两栖爬行动物标本.进行形态特征比较和分子鉴定后,确认8个物种系广东省分布新记录种,分别为吴氏肥螈(Pachytriton wuguanfiii,采集于连南大鲵保护区)、强婚刺铃蟾(Bombina fortinuptialis,采集于信宜大雾岭)、湘南角蟾(Boulenophrys xiangnanensis,采集于连南大鲵保护区)、务川臭蛙(Odorrana wuchuanensis,采集于阳山江英镇林场)、湘琴蛙(Nidirana xiangica,采集于连州大东山)、北部湾棱皮树蛙(Theloderma corticale,采集于乳源南岭)、南蹼趾壁虎(Gekko palmatus,采集于肇庆鼎湖山)和福建钝头蛇(Pareas stanleyi,采集于乳源南岭).这些新记录物种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广东省的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同时也表明对广东省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的调查和保护工作尚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2023年9月,在广东省珠海市进行两栖爬行动物野外调查时,采集到5号蜥虎属Hemidactylus标本。标本体型较大,身被锥状具棱疣鳞,体中段疣鳞16~17列;肛前孔和股孔不连续;每侧2~3个肛疣。经形态特征比较,并基于线粒体ND2基因片段构建的蜥虎属部分物种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确认为滕氏蜥虎H. tenkatei,系我国的首次记录。梳理文献发现,滕氏蜥虎与密疣蜥虎H. brookii历史上长期混淆,最近才被确定种级地位。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此前记录有密疣蜥虎分布且已形成归化种群,因缺少分子证据仍不能确定其是密疣蜥虎还是滕氏蜥虎。目前,滕氏蜥虎已在珠海市形成繁殖种群,但现有证据尚不能确定其是否会对本土物种的生存造成威胁。未来需进一步关注它们的种群状况及对中国本土物种的生态影响。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臭(鼠句)(鼠青)是一种偏向肉食的杂食性动物。臭(鼠句)(鼠青)具有呕吐反射,凡是对其胃壁产生强烈刺激的药物均会引起它的呕吐反应。因此,以磷化锌作为毒杀药物会产生呕吐反应,不能毒杀臭(鼠句)(鼠青);而以敌鼠钠盐作为毒杀药物则不会产生呕吐反应,可以毒杀臭(鼠句)(鼠青)。 相似文献
9.
2007年8月至2009年7月,在云开山脉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和广西六万山脉罗阳山采集到3只斑蜓蜥Sphenomorphus maculatus(Blyth,1853)标本,为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爬行动物的新纪录.斑蜒蜥的现代核心分布区为中南半岛,在云开山脉和六万山脉的分布是斑蜓蜥自其核心分布区沿十万大山向六万山及云开山脉扩散的结果.检视所采集的斑蜓蜥标本,发现其存在一定程度变异:每侧颞鳞4或5个,环体中段鳞最少为36行;顶鳞和前颊鳞存在分裂为二和愈合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