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篇 |
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80篇 |
出版年
2019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1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3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3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1979年第9届国际石炭纪会议提出泥盆系石炭系的分界,以牙形刺praesulcata-sulcata为生物地层标准后;国际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工作组,对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层型作了大量工作,但至今还没发现一个可以作为界线层型的剖面(Paproth,Streel,1982),因为欧洲的所有剖面都缺少praesulcata-sulcata的连续关系。因此,对中国泥盆系石炭系界线的研究,不仅对我国,而且在世界上也具有一定的意义,或许我们可以提供较为理想的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2.
Nieper(1969)依据澳大利亚 Queenslaad 西部 Nora 组(下奥陶统)的标本以 Trigonodus triangularius Nieper 1969 为模式种,建立了牙形刺新属 Trigonodus. Cooper(1981)将 Nieper 的形式属 Trigonodus 修正为器官属,包括 PM Sa Sb Sc Sd 分子,并将此属的模式种改为 Trigonodus larapintinensis (Crespin, 1943). Cooper 的观点被很多牙形刺专家接受, Trigonodus 属名也被广泛引用在牙形刺文献中 (Stauge, 1984;安泰庠、郑昭昌,1990), 相似文献
3.
中国志留纪牙形刺属的修订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中国志留纪牙形刺文献中已命名的属有16个,但全部为形态属,必须用现代多分子器官属的概念加以修订。重新厚订后,仅一属可用;另一属可用但存疑;其它14个属均不宜再使用。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中部二道沟组的牙形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吉林省中部二道沟组地层时代的研究已有40多年的历史,但在时代归属上众说不一,主要是中志留世、晚志留世或早泥盆世之争。据刘发、黄柱熙(1977)的研究,吉林省中部的张家屯组产腕足类Aegiria grayi, Leptostrophia guizhouensis, Farden? laura, Striispirifer cf. acuminiplicatum,S.eudora;三叶虫Encrinuroides sp., Coronocephalus sp.,可以肯定张家屯组为中志留世。二道沟组下段产腕足类Isorthis clivosa,I. 相似文献
5.
6.
在孤峰组底部发现了包括Mesogondolella nankingensis在内的牙形刺动物群。Gondolella serrata Clark et Ethington,1962是Mesogondolella nankingensis(Jin,1960)的同义名,Mesogondolella nankingensis已被北美学者推荐为瓜达洛坪统底界的标志化石。因Mesogondolella na 相似文献
7.
8.
9.
F/F牙形刺灭绝事件以后,牙形刺很快进入复苏期(王成源、Ziegler,2004)。有关法门期牙形刺的辐射,在国内外的文献中还没有详细的论述或论证。本文基于以前对广西桂林垌村和龙门剖面的牙形刺集群灭绝与复苏的研究,2003年又在垌村剖面加密采样,重点是研究F/F事件后,牙形刺由复苏到辐射阶段的特征,探索牙形刺何时和如何由复苏期进化到辐射期。本文的材料主要是依据华南的资料,特别是本文作者研究多年的垌村剖面的资料。牙形刺的灭绝与复苏是以法门期最主要的属Palmatolepis为主线,在种一级的水平上确定的。法门期牙形刺的辐射同样是以Palmatolepis属内种一级的水平上讨论的。同时也涉及到其它属。本文首次明确提出:牙形刺在晚triangularis带就进入辐射期,因为正是从晚triangularis带,Palmatolepis的minuta,werneri,sandbergi,perlobata,cf.regularis,subperlobata,tenupunctata7个重要种群开始出现,并在法门期中期达到辐射期的高峰。 相似文献
10.
南非开普顿──认识古代生物世界的窗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非开普顿──认识古代生物世界的窗口王成源在几亿年前,早期生物发展史中,动物的软体组织保存为化石的例子是极少的。这些保存有软体组织的化石纪录,通常被古生物学家称为化石库。最著名的有软体组织生物化石的产地是加拿大寒武纪的布金斯页岩。Goceld著有世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