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用芳香化酶抑制剂(Fadrozole)、雌激素受体拮抗剂(Tamoxifen)对人工孵化的南方鲶(Silurus meridionalis)幼鱼进行雄性化诱导处理(口服),获得雄鱼。对孵化后第5—130d的南方鲶幼鱼性腺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南方鲶性腺分化发生在孵化后7d左右,雌雄性分化过程差异明显。雌鱼卵巢腔在孵化后12d左右形成,生殖细胞在孵化后35d左右快速增殖,成熟分裂最早发生在孵化后55d左右;雄鱼生殖细胞在孵化后130d左右快速增殖,成熟分裂最早发生在孵化后130d左右。雌性性腺分化早于雄性。 相似文献
2.
大鳍Hu促性腺激素分泌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非洲鲶鱼促性腺激素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测定了Chang科鱼类样品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用这种方法和鲤鱼促性腺激素β-亚基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大鳍Hu同一批血清样品结果也相当吻合。通过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或多巴胺的D2受体拮抗剂地欧酮后,定时取样测定血清促性腺激素含量,证明大鳍Hu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同时受到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多巴胺的双重调节。但是,多巴胺只能抑制由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诱 相似文献
3.
南方鲇两种生长激素受体的结构分析及其组织分布和激素调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东方纯(Fugurubripes)基因组中分离出两种不同基因编码的GHR1(fGHR1)和GHR2(fGHR2)。随后设计引物,采用RT-PCR和Smart^TM Race相结合的方法从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肝脏中克隆出两种不同基因编码的生长激素受体,即GHR1(scGHR1)和GHR2(scGHR2)cD-NA,其全长分别为1985bp(编码602个氨基酸)和2300bp(编码553个氨基酸)。这两种受体都含有生长激素受体典型的标志性基序FGDFS,以及细胞内属于细胞因子受体家族共有的Box1和Box2序列框。同时两者又存在差异,表现在胞外半胱氨酸残基和胞内酪氨酸残基数目的不同。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了scGHR1和scGHR2在南方鲇各组织中表达量的差异,结果表明:scGHRl和scGHR2有广泛的组织分布,在肝脏中两者的表达量最高。用17p雌二醇(E2)、17α-甲基睾酮(MT)和可的松(conisol)对南方鲇进行药物处理,结果表明E2能够下调肝脏scGHR1和scGHR2 mRNA水平,而MT上调scGHR1和scGHR2 mRNA水平。同时,经cortisol处理后scGHR1 mRNA表达水平上升,而scGHR2 mRNA表达水平不变。 相似文献
4.
哺乳类性别决定是多种转录因子和生长因子相继表达和相互调控的结果。SRY的表达启动雄性通路并诱导下游雄性特异基因SOX9、AMH等的表达。FOXL2在雌性未分化性腺表达,WNT-4和DAX1也在雌性性别决定或分化时期表达,表明雌性通路也是受特定基因调控的,而并非“默认通路”。鸟类的性别也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EFT1(雌性)和DMRT1(雄性)可能是性别决定候选基因。爬行类为温度性别决定的典型,温度可能通过调节雌激素水平和控制性别特异遗传基因表达决定性别。大部分两栖类性别受环境因素影响,但发现DMRT1和DAX1可能与其精巢发育有关。鱼类性别决定和分化方式差异很大,多种因素(遗传基因、环境因素、类固醇激素等)参与了这一过程。从青Q鳉Y染色体定位克隆的DMY,被认为是第一个非哺乳类脊椎动物雄性性别决定基因。所有这些表明脊椎动物性别决定和分化机制是多样化的。 相似文献
5.
鱼类性外激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外激素(Pheromon)是指动物释放于体外的,能引起同种另一个体产生一种或多种特异性反应的化学物质。外激素在动物个体间的化学通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学者对外激素的研究多集中在昆虫和哺乳动物。近年来,对鱼类性外激素(Sexpheromone)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一方面,性外激素在吸引异性。诱导排卵、产生生殖行为和实现生殖同步化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一些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种来说,性外激素可能成为一种有用的养殖和管理工具,用于养殖鱼类生殖过程的控制[‘]。更为重要的是,在硬骨鱼… 相似文献
6.
7.
8.
用紫外线照射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精子,用遗传失活的精子人工授精,采用热休克方法抑制南方鲇第二极体的排出。根据热休克起始时间、持续时间和休克温度三因子三水平设计正交试验,探索获得人工诱导南方鲇雌核发育的最理想条件。结果表明,紫外线照射精子15 min,热休克起始时间为受精后5 min,持续时间为1 min,休克温度为41℃,对人工诱导南方鲇雌核发育最有利。该实验为进一步分析人工繁殖南方鲇的雌化机制以及南方鲇性别决定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诱导大鳍Hu和长吻Wei排卵过程中血清GTH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繁殖期从嘉陵江收集性成熟的大鳍Hu和长吻Wei野生亲鱼,用Linpe方法(即LHRH-A加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地欧酮)或传统的LHRH-A加脑垂体的方法进行催产,定时取血样,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催产过程中血清GTH水平的变化,进一步证实鲇形目鱼类GTH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多巴胺的以重调节;排卵和产卵也是以血清TGH的急剧升高为先导的,而最终能否排卵还有赖于血清GTH峰是否超过“排卵阈值”,尽管催产后的大鳍Hu和长吻Wei雄鱼血清GTH水平也有一个高峰出现,但血清GTH水平升高幅度都大大低于雌鱼,这种现象在硬骨鱼类可能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0.
嘉陵江大鳍鳠的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86年5月至1987年12月,在嘉陵江水系采集大鳍鳠标本926尾,鉴定了826尾鱼的年龄,用比较对照法证明了所鉴定年龄的有效性。分析了渔获物的年龄组成。用电子计算机计算了棘切片“半径”与体长的相关关系式,优选出最适的生长方程,并进行了生长推算。根据体长、体重生长方程计算了各龄理论体长、体重值、生长指标和年增积量。讨论了大鳍鳠年轮形成的原因和与年轮形成有关的物质基础,并肯定了用鳍棘脱钙切片的方法研究小型(鱼危)类的年龄和生长是可靠易行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