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5篇 |
免费 | 50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19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微波辐射在制做冰冻切片的应用胡海霞,熊正文,李春光,谷化平(中国人解放军第251医院病理科,张家口075000)近年来微波辐射(microrwaveirradiatior,MWI)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常规石蜡切片的制做和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领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替莫唑胺(TMZ)对胶质瘤细胞株U25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胶质瘤细胞株U251,分为ATRA组、TMZ组、ATRA+TMZ组和空白对照4组,应用MTT法测定U251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维甲酸受体β(RARβ)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ATRA组、TMZ组及ATRA+TMZ组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72±0.12)%、(9.87±0.87)%、(23.87+1.32)%及(35.74±1.44)%,ATRA+TMZ组的细胞生长抑制率显著高于单独应用TMZ(P〈0.01)。对照组、ATRA组、TMZ组及ATRA+TMZ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2±0.11)%、(4.16±0.35)%、(8.44±0149)%、(15.27±1.03)%,ATRA+TMZ组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单独应用TMZ有更高的凋亡率(P〈0.01)。对照组、ATRA组、TMZ组及ATRA+TMZ组RARp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0.452±0.054、0.837±0.068、0.195±0.021、0.376±0.039,ATRA+TMZ组RARβ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TMZ组(P〈0.01)。ATRA+TMZ组Caspase.的3蛋白表达相对水平为(0.832±0.059),明显高于ATRA组(0.334±0.041)及TMZ组(0.521+0.0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反式维甲酸联合替莫唑胺能更有效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增加其凋亡率,这可能与其增加RARβ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抑制U25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胆囊作为身体的一个重要胆道器官,主要功能是储存胆汁和浓缩胆汁,对维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胆囊相关疾病如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通过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胆囊动力受损是引起胆囊病变的重要原因之一。胆囊收缩素1型受体在胆囊运动功能障碍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胆囊收缩素1型受体与胆囊动力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5.
利用Landsat7 TM遥感影像和MODIS卫星影像获取生态系统类型、质量状况等参数,并计算出抚仙湖流域各类生态系统的净第一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结合地理属性数据及统计数据,计算出抚仙湖流域各类生态系统的生态资产。结果表明:2001—2004年抚仙湖流域生态资产分别为:827824.96、799563.89、703491.09、700806.18万元。灌丛对流域生态资产价值的贡献量最大,是生态资产构成中重要组成部分,贡献效率最高的生态系统类型是水田,水土保持价值在流域生态资产构成中占有很大比重。抚仙湖流域生态资产价值量呈下降趋势,需要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文章提出了流域生态资产的相关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室外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模拟牧食损害(动物牧食所造成的损害)对伊乐藻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人工损害方式(去除植株50%叶片,去除植株顶端,以及同时去除植物顶端与50%叶片)对伊乐藻的生长率、主枝与分枝长度的增长、植物的干物质、氮、磷含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去叶与去顶去叶损害显著抑制了伊乐藻的生长,相对生长率分别占未受损植株的62.8%与74.4%;去顶与去顶去叶损害使伊乐藻主枝生长几乎停止,却显著促进了植物分枝的生长;去叶损害对植株的生长率、主枝与分枝长度的生长无明显抑制并却显著地降低了分枝的重量。对受损伊乐藻生长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东太湖伊乐藻现存量近年来迅速增加的原因并认为植物残体是伊乐藻种群扩张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季节性积雪地区,冬季气候变暖导致积雪变薄、积雪不连续、融雪提前及雪盖面积缩小等现象。然而相较于氮沉降、增温、降水变化等全球变化因子,目前尚缺乏积雪因子对陆地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影响的系统报道。为加深人们对积雪特征变化生态后果的认知,综述了积雪深度和融雪时间变化对植被物候和群落组成、凋落物分解、土壤碳氮过程、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微食物网(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影响。由于模拟积雪变化手段不同和复杂的气候、土壤背景,生态系统各要素对积雪特征变化的响应规律存在较大的分异和不确定性。例如,在未来气候变暖导致积雪变薄和融雪提前情景下,植被物候提前,生长季延长,导致生产力增加和凋落物数量增加,禾草比例减少导致凋落物质量增加,早春温度高刺激微生物活性,凋落物分解速率高,促进土壤碳氮周转过程。但积雪减少和融雪提前导致的早春低温和夏季干旱也可能引起植被生产力下降,凋落物数量减少质量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低,分解速率低,从而减缓碳氮周转过程。此外,积雪特征变化对植被特征和土壤碳氮过程影响相关研究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1)积雪深度和融雪时间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否存在交互效应仍缺乏关注,且积雪变化对后续生长季是否存在持续... 相似文献
8.
微波快速石蜡切片技术及其在肾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穿刺活检技术推动了肾脏病理的迅速发展,使肾脏病理学整体知识不断更新和提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大量的依据.由于肾脏活检组织标本小、切片薄,在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切片及染色等方面均与常规石蜡切片有所不同,其技术要求较高.肾穿刺石蜡切片时间较长,相对制约了急性肾功能衰竭、急进性肾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等急重症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9.
鱼类通过牧食和营养盐排泄可以对水体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杂食性鱼类由于可摄食不同生境中的食物,可使生境之间的耦合作用发生变化。罗非鱼是我国南方很多水体的优势种,食物包括敞水生境的浮游植物和基质表层生境的附着藻类等。为了解罗非鱼对浮游植物和附着藻类的影响,实验在室外模拟条件下,分别设置罗非鱼组和无鱼对照组的两组处理,分析了罗非鱼对附着藻类及浮游植物生物量(叶绿素a)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罗非鱼显著地降低了附着藻类生物量,罗非鱼组中的附着藻类叶绿素a的平均值为0.15 mg·cm-2,显著低于对照组中的1.26mg·cm-2;(2)罗非鱼显著地增加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罗非鱼组中的浮游植物叶绿素a平均值为31.99μg·L-1,显著高于对照组中的14.99μg·L-1。研究结果显示,杂食性的罗非鱼可以促进系统的附着藻类向浮游植物转化。从控制浮游植物生物量的角度看,湖泊等水体的管理应该对罗非鱼密度加以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用定量蛋白银染色法,对太湖浮游纤毛虫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同时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对其影响。在全湖设置32个点位进行季度采样,共检出117种纤毛虫,隶属于3纲、15目、78属,其中95种鉴定到种的水平。纤毛虫平均丰度27 170个/L(1 500—139 150个/L),平均生物量600.6μg/L(16.7—8736.0μg/L),以寡毛目、前口目、盾纤目、缘毛目和钩刺目为主。优势种包括:浮游藤壶虫、趣尾毛虫、顶口睥睨虫、银灰膜袋虫、水生钟虫复合种、钟形钟虫、杯铃壳虫、双叉弹跳虫、大弹跳虫、短列裂隙虫、小裂隙虫、圆筒状似铃壳虫。纤毛虫群落结构空间异质性较高,丰度上呈现从南向北、从敞水区向沿岸河口区逐渐增加的趋势;北部湖区以小个体的寡毛目、盾纤目、前口目为主,而南部主要以大个体的寡毛目为主;从功能摄食类群上看,北部各点以食菌种类为主,而南部以食藻种类居多。该类群季节变化明显,于夏季出现丰度峰值,生物量是冬、夏季显著高于春、秋季。通过CCA多元分析发现,太湖纤毛虫群落结构差异主要与水体营养水平、桡足类数量和pH值等有关,且在不同季节由不同的环境因子调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