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进行环境承载力理论与量化方法的研究,对于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本文论述了环境承载力概念的发展过程,并从“容量”、“阈值”和“能力”三方面介绍了环境承载力定义,指出了环境承载力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区域性和时间性、动态性和可调控性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外用于环境承载力定量化研究的指数评价法、承载率评价法、系统动力学方法和多目标模型最优化等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51,自引:6,他引:45
1 前 言在石油生产、贮运、炼制加工及使用过程中 ,由于事故 ,不正常操作及检修等原因 ,都会有石油烃类的溢出和排放。例如 ,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井喷事故 ;输油管线和贮油罐的泄漏事故 ;油槽车和油轮的泄漏事故 ;油井清蜡和油田地面设备检修 ;炼油和石油化工生产装置检修等。石油烃类大量溢出 ,应当尽可能予以回收 ,但有的情况下回收很困难 ,即使尽力回收 ,仍会残留一部分 ,对环境 (土壤、地面和地下水 )造成污染。其进入土壤后 ,会破坏土壤结构 ,分散土粒 ,使土壤的透水性降低。其富含的反应基能与无机氮、磷结合并限制硝化作用和脱磷酸作… 相似文献
4.
5.
6.
对咸水灌溉条件下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绿地土壤微生物的分布规律和环境因子对土壤微生物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绿地建成后,土壤结构和养分状况得到改善,土壤微生物在时间和地域分布上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中,细菌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表层微生物数量远多于下层土壤;林地外围距林缘近的土壤微生物数量较多,3m以外微生物数量已接近流沙微生物量;3类土壤微生物分布具有不同的季节性规律,且不同立地类型土壤微生物分布差异显著.土壤速效磷、速效氮、全N对微生物的分布有较大的直接作用,通径系数为1.01~2.58.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速效钾、速效氮-速效钾、速效氮-效磷速、有机质-速效磷、速效磷-速效氮、全N-速效钾、速效钾-速效磷、全N-速效磷和含水量.速效氮之间的间接作用对微生物影响较明显,作用系数为1.37~2.58。其余因素的作用相对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芘在土壤中的共代谢降解研究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4
高分子量多环芳烃(PAHs)的降解通常以共代谢方式进行,研究比较了高分子量多环芳烃代表种类芘作为唯一C源和能源的降解过程和有共代谢底物存在下的降解过程,结果表明,25d后前者中芘的降解率57%,而后者中芘的降解率为80%,且有共代谢底物存在下,芘在降解过程中关衰期缩短;水扬酸,邻苯二甲酸,琥珀酸钠能作为共代谢底物提高芘的降解率,琥珀酸钠效果最好,芘和低要子量多环芳烃之间也有共代谢关系,菲促进了芘的降解,但萘未出现同样的结果,此外,这阐明了共代谢原理和适宜作高分子量多环芳烃共代谢底物的物质。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采用振荡淋洗的方法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EDTA)浓度、pH、淋洗时间对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影响.利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并测定了EDTA处理前后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EDTA溶液在浓度为0.1 mol·L-1、pH 7、淋洗时间1 d的条件下能达到对污染土壤重金属的最大去除率,去除率分别为Cd 89.14%、Pb 34.78%、Cu 14.96%、Zn 45.14%.模型拟合结果表明,Cd的质量转移系数最大,其次是Zn、Pb和Cu.说明在土壤淋洗过程中,Cd和Zn最先达到质量转移的平衡状态,然后是Pb和Cu.形态分级结果表明,EDTA能有效地去除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氧化物结合态重金属,而对有机态和残余态部分重金属作用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中有关淋洗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淋洗法是修复污染土壤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是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一种补充 ,使污染土壤修复的系统化成为可能。淋洗法就是使用淋洗剂来清洗土壤 ,使土壤中污染物随淋洗液流出 ,然后对淋洗液及土壤进行后续处理 ,从而达到修复污染土壤的目的。而淋洗剂的选择是影响这一技术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对目前淋洗剂的应用情况 ,作用机制进行了总结和评价。探讨了天然有机酸、生物表面活性剂等对环境影响小的淋洗液的应用前景。并根据“以废治污”的指导思想提出并分析了以柠檬酸废水和味精废水作为淋洗剂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