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1篇
  185篇
  2025年   1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cAM P和前列腺素E(PGE)是发热的重要中枢生物活性物质。我们实验室在最近的工作中发现,间断电针对家兔发热效应的抑制作用与其阻止脑脊液中cAMP和PGE_1含量升高有关。但这种实验是在给动物注射致热原后未出现发热效应时,给以多次电针刺激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有巨大生产量和应用潜力的油松、白皮松和青木千花粉的 1 8种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磷脂、葡萄糖氧化酶等重要营养成分含量的测定 ,发现这三种花粉的以上成分含量都很高。其中青木千花粉的维生素A含量达 70 641 .6IU/ 1 0 0g ,氨基酸总量达 2 4 .443mg/ 1 0 0mg。从营养的角度来看 ,青木千花粉是较优秀的花粉。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等农业教育的不断扩大, 生态学科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 生态环境等相关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对华南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2008—2013 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进行了调查, 分析了生态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根据相关问题, 利用SWOT 分析体系, 分析了农业高校生态学专业学生培养与就业中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基于分析, 提出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生态学课程设计、加强就业指导, 拓展就业渠道、推进学风建设等对策, 旨在为生态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探索橡实不同极性萃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采用40%乙醇和纤维素酶组合提取,石油醚、乙酸乙酯依次萃取分离,获得橡实粗提物、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萃余水相。通过测定酶抑制作用,研究各极性萃取物的体外降糖活性,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分子对接实验验证各提取物可能的活性成分。结果表明:橡实不同极性萃取物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相抑制效果最佳,其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IC_(50)分别为1.590±0.073 mg/g、3.927±0.019(×10^(-3) mg/g);通过HPLC含量测定发现乙酸乙酯相中6种活性成含量最高,鞣花酸含量为500.75±6.93 mg/g,高于其他组分10~50倍;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只有鞣花酸与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有良好的结合活性。以上结果表明,鞣花酸可能是橡实乙酸乙酯萃取物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柴胡及其体细胞杂种愈伤组织中次生代谢物多,同工酶粗提液粘稠、杂质多且呈混浊态,同工酶电泳谱带不清晰及易拖尾的问题,通过增加离心次数、调整酶粗提液上样体积等方法,得到了理想的酯酶同工酶电泳谱带。该法广泛适用于其它植物的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相似文献   
6.
氢酶是生物制氢的关键酶, 大多数氢酶因对氧极敏感而易失活, 因此提高氢酶的氧耐受性对生物制氢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1%甲基磺酸乙酯对Klebsiella oxytoca HP1进行了两轮诱变, 经40 mmol/L 甲硝唑和21%氧联合处理1 h(第一轮诱变)或2 h(第二轮诱变)进行筛选。所得突变菌株经产氢测试, 结果在15%氧浓度条件下, 第一代突变菌株HP1-A15产氢活性为出发菌株Klebsiella oxytoca HP1的3.70倍, 在21%氧浓度条件下第二代突变菌株 HPA15-37产氢活性为HP1-A15菌株的2.75倍, 是出发菌株的11倍。突变菌株HP1-A15和 HPA15-37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本试验结果说明利用MNZ和外加氧的方法适用于兼性厌氧菌耐氧产氢突变菌株的筛选。  相似文献   
7.
支雪梅 《生物学通报》2009,44(10):59-59
存由北京出版礼和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生物》第1册(7年级上学期使用)教材中,第4章“生物的营养”,第2节“人和动物的营养”一节中,安排了实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8.
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病率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而显著上升,目前仍然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尽管近年来在心衰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患者的生存率依旧很低,预后差,确诊心衰后5年内死亡率高达50%。如果能够对心衰进行快速有效的诊断并按危险程度进行合理分层,将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生物标志物在心衰的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涉及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系统被激活,同时伴随着血容量和心室壁压力增加,心室肌细胞分泌NT-proBNP/BNP,因此,其可作为心衰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然而血浆中NT-proBNP/BNP易受到年龄、性别、体型、左室肥大、心动过速、右心室过载、低氧血症、肾脏功能等诸多因素影响。sST2作为一种新型心力衰竭标志物,近年来备受关注,它不仅能够反映心肌纤维化程度并预测是否发生心室重构,且不受年龄、性别、肾功能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具有更低的参考变化值和个体指数,更适合用于连续监测和指导治疗,是评价心力衰竭的理想指标之一。文中对近年来sST2在心衰诊断和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并对其发展...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涎液化糖链抗原(KL-6)、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透明质酸(HA)联合诊断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疾病(ILD)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69例结缔组织病合并ILD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合并ILD组),以单纯结缔组织病患者67例,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受试者分别作为单纯结缔组织病组和对照组。比较三组受试者血清KL-6、MMP-7和HA,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结缔组织病发生ILD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结果:三组血清KL-6、MMP-7和HA水平有差异(P<0.05),合并ILD组患者血清KL-6、MMP-7和HA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结缔组织病组和对照组(P<0.05),单纯结缔组织病组患者血清KL-6、MMP-7和H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清KL-6、MMP-7、HA等三指标及粉尘接触史均是结缔组织病发生ILD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 ROC分析显示: 血清KL-6、MMP-7和HA等三指标诊断结缔组织病发生ILD的AUC(0.95CI)分别为0.715(0.439~0.988)、0.702(0.440~0.959)、0.711(0.500~0.919),三指标联合应用的AUC(0.95CI)为0.811(0.705~0.913),诊断效能较高。结论:结缔组织病合并ILD患者血清KL-6、MMP-7及HA升高,联合应用诊断可提高对ILD的诊断效能,为早期诊断ILD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背景】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并且其耐药性越来越严重,寻找裂解性强噬菌体用于防治大肠埃希菌感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从环境中分离鉴定能特异裂解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噬菌体,通过对生物学特性及裂解细菌功效的探究,为其在食品安全防控中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方法】通过双层平板法分离并纯化噬菌体,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测定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pH稳定性、温度稳定性,对噬菌体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噬菌体裂解细菌功效。【结果】2株大肠埃希菌O157:H7噬菌体FEC14和FEC19的头部皆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FEC14头部直径约80nm,尾丝呈星形,FEC19头部直径约58 nm,尾丝呈针形;噬菌体FEC14的最佳感染复数为0.001,潜伏期为15 min,裂解期为65 min,平均暴发量为156 PFU/cell,FEC19的最佳感染复数为0.1,潜伏期为10 min,裂解期为80 min,平均暴发量为800 PFU/cell;噬菌体FEC14能在60℃、pH 4.0-11.0条件下存活,噬菌体FEC19在70℃、pH5.0-9.0条件下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