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7篇
  12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2至2019年对广东、广西和海南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72个保护区、森林公园、植物园、公园和林场等的多孔菌进行了采集和调查,共采集标本2 095号,经对这些材料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发现多孔菌500种,按照最新的系统学研究分属于8个目、20个科、145个属,其中多孔菌科和锈革孔菌科分别有173种和124种,约占总数的60%,是最重要的多孔菌类群。此外,其中有10个新属和132个新种是作者等人根据华南地区模式标本发现描述的。本文对华南地区多孔菌多样性进行了系统归纳,按最新的分类系统以属名顺序给出了名录,根据采集材料提供了每种的生长基质,并对所有种类的生长基质习性进行了统计。其中,294、138、112、97、78、77和29种分别生长在倒木、落枝、朽木、死树、活立木、树桩、掉落小枝和地上,故倒木是多孔菌最重要的生长基质。  相似文献   
2.
3.
李娟  熊红霞  戴玉成 《菌物研究》2008,6(3):125-128
仲氏针层孔菌和假斑点嗜蓝孢孔菌为中国孔状木生真菌2新记录种。本文根据采集的标本材料提供了该2个种的详细描述和线条图。  相似文献   
4.
戴玉成 《菌物研究》2023,(Z1):151-156
总结和概述了2018—2022年间我国真菌学者对多孔菌驯化栽培研究的进展,期间我国对20种多孔菌进行了生物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驯化栽培、成功发育成子实体,为我国药用真菌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吴雪君  安琪  戴玉成 《菌物学报》2015,34(4):621-631
基于5mg/kg Cu2+以及1mL/L愈创木酚处理下的栽培料,通过对糙皮侧耳(平菇)菌株CCEF89的生长特性、降解过程、酶活产量以及胞外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与分析,揭示了该菌株在营养生长和子实体形成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生长特性测定表明,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二氢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愈创木酚、MnCl2使菌丝生长变慢。菌丝在前10d主要对酸不溶木质素和半纤维素进行降解,20d开始利用纤维素和酸溶木质素。5mg/kg Cu2+处理的栽培料会促进菌丝生长,出菇期提前并促进漆酶分泌,而1mL/L愈创木酚的处理则在某种程度上对营养生长和子实体发育有抑制作用。12d后,羧甲基纤维素酶活与木聚糖酶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且羧甲基纤维素酶活与胞外蛋白质含量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黑木耳复合群中种类学名说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芳  戴玉成 《菌物学报》2015,34(4):604-611
黑木耳在我国已经有1 000多年栽培历史,是我国最重要的栽培真菌之一,多年来我国黑木耳的学名一直使用模式产地为欧洲的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最近的研究表明A. auricula-judae实际为一复合种,该复合种在全球范围内有5个种。其中A. auricula-judae仅分布于欧洲;美洲有2个种,生长在针叶树上的美洲木耳A. americana和生长在阔叶树上的尚未命名的木耳。中国该类群有3个种:自然分布和栽培最广泛的黑木耳的学名应为A. heimuer,此外,短毛木耳A. villosula在我国东北也广泛分布,并有少量栽培,生长针叶树上的木耳为美洲木耳A. americana,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和华北。  相似文献   
7.
在四川北部九寨沟和黄龙保护区的云杉、松树和铁杉上发现异担子菌 ,并从 6号标本中分离到 73个单孢菌株。在每个标本中随机选取 2个菌株分别与欧洲的原始多年异担子菌、小孔异担子菌和冷杉异担子菌的单孢菌株进行融合性交配。试验表明 ,这 6号标本都是小孔异担子菌。四川的菌株与欧洲的原始多年异担子菌交配不融合 ,而与欧洲的小孔异担子菌完全融合 ,并在交配后的菌落中形成锁状联合 ,且在交配的菌落中不产生拮抗线。虽然四川的菌株与欧洲的冷杉异担子菌有较高的融合性 ,但这些交配大部分为单项交配 ,即只在四川一侧的菌落中产生锁状联合 ,而且在交配的菌落中多数产生拮抗线。研究样品全部采自天然林 ,小孔异担子菌在四川经营林分中的致病性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8.
假桦多孔菌(Polyporus pseudobetulinus)采于吉林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中国多孔菌属一新记录种。文中根据所采集的材料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绘图,并对相似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戴玉成 《菌物研究》2012,10(3):133-142
2006—2011年间对中国广东省的木材腐朽菌资源进行了7次调查,期间共采集木材腐朽菌标本900余号,经鉴定,共发现多孔菌219种。文中提供了这些多孔菌的名录,其中包括寄主和采集号。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的标本材料对中国多孔菌一新记录种———韦氏小针层孔菌 [Phellinidiumweirii(Murrill)Y .C .Dai]进行了详细描述 ,并讨论了该种与其相似种硫色小针层孔菌的区别 :该种担子果多年生 ,管孔较小 ( 5~ 7vs 4~ 5permm) ,管口全缘 ,担孢子不嗜蓝 ,只生长在柏树上。该种分布于青海省祁连山地区 ,生长在祁连圆柏上 ,造成祁连圆柏根部白色腐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